爱故乡发现美书写美传播美
初一到十五
李子明
斗转星移六十春,
稚童熬成白头翁。
遥忆儿时过大年,
犹如昨日憨态真……
时光穿越回从前,
生产队里苦熬挣。
广种薄收口粮少,
吞糠咽菜胡充饥。
我家人多劳力单,
年年拖欠口粮款。
家庭开销靠养猪,
母猪下崽换钱花。
三人上学费用多,
书钱学费几十元。
每逢开学如过关,
东借西凑爹娘难。
衣裳补丁摞补丁,
大的穿罢小的穿。
布鞋常露脚趾头,
冬无棉鞋御严寒……
过了腊八盼小年,
小年过罢盼下学。
得上一张小奖状,
贴在墙上乐连连。
难忘母亲最辛苦,
半夜灯下做营生。
飞针走线做新衣,
纳帮绱鞋搓麻绳。
过了小年忙过年,
跟碾上磨磨米面。
炕上发上几盆面,
蒸罢馍馍蒸黄蒸。
蒸了抓钱蒸枣山,
寓意美好蒸团圆。
庄稼人啊真实受,
馍馍黄蒸包小豆。
羊肉香油队里分,
散酒一元打一斤。
香蜡纸火买年画,
称盐打醋写对联。
月尽上午贴对联,
街道院落大清除。
糊窗劈材担足水,
和好煤泥挖煤灰。
鞭炮声中大年到,
大人小孩衣帽新。
磕头作揖拜长辈,
拜罢本家拜近邻。
二蛋爷爷本姓段,
二老无子苦伶仃。
效忠奶奶发苍白,
古老发式难忘怀。
磕头虽苦回报丰,
衣兜兜里鼓楞楞。
核桃软枣柿圪瘩,
糖蛋饼干甜生生。
吃罢早饭去上坟,
香蜡供品祭先人。
爷爷训教犹在耳,
仪式隆重很感人。
初二开始跑亲戚,
一跑跑到初十头。
中间初五唤破五,
在家送穷迎财神。
初二拜年寻母根,
姥姥姥爷疼外甥。
姥爷舅舅好几家,
表亲兄妹一大群。
跪下起来忙磕头,
诸多长辈都有份。
挣上几毛压岁钱,
还有核桃和柿饼。
中午待客很简单,
粉条豆芽炒一盘。
炕上放个小炕桌,
酒壶里面插麻杆。
脱掉鞋,上了炕,
吸口烧酒咳几声。
羊肉饺子蘸上蒜,
抓钱馍馍作补充。
初三起来拜姑姨,
老鼠嫁女俗传名。
爹家姐姐娘家妹,
姑表姨表亲又亲。
初四初六拜媪翁,
女婿礼拜老丈人。
岳父岳母心宽展,
夫唱妇随情浓浓。
初六机关都办公,
店铺营业待客人。
六六大顺图吉利,
生意兴隆开门红。
初七人节人生日,
以人为本人为尊。
初八顺星谷寿诞,
风调雨顺五谷丰。
玉皇寿诞是初九,
普天同庆贺圣辰。
初十石头过生日,
碾磨石具不能动。
过了正月初十头,
长辈进了晚辈门。
古俗留下送十五,
礼尚往来更着近。
正月十五闹元宵,
传统风俗闹“红火”。
顶灯排戏踩高跷,
锣鼓喧天扭秧歌。
串了本村串外村,
秧歌扭进政府门。
彩旗如林人如海,
锣鼓喧天震耳聋。
惊心动魄胡游(秋)千,
八卦(挂)游千气势宏。
纺车游千上下转,
团队协作最要紧。
元宵晚上看灯展,
五花八门样式新。
抓耳挠腮猜灯谜,
兴致勃勃观顶灯。
正月十六小天仓,
家家户户油糕香。
祈求生活节节高,
祈祷五谷填满仓。
儿时为何盼过年?
平时生活太寒酸。
过年能挣压岁钱,
生活顿顿大改观。
年味浓郁民俗画,
物虽匮乏血脉情。
温馨瞬间永定格,
刻骨铭心记终生。
年近古稀易怀旧,
人生回眸感慨丰。
抚今追昔歌盛世,
饮水思源颂党恩。
作者简介
李子明,丰州镇姜村人,退休教师,文学爱好者。写作不图名扬五湖四海,只为推迟老年痴呆。主编:采禾
小编:君钰
蜀葵花开
记录故园之美助力家乡之兴
投稿邮箱:mlmlw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