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故乡发现美书写美传播美
武乡县“羊肥小米杯”
小米文化征文大赛优秀奖
黄粱不再是美梦
常志军沐浴着冬日的暖阳,一行三人漫步在新建的大道上,脚下是黑又亮柏油大马路,向前看一眼望不到头,向后看笔直的大道伸向远方,由于尚未峻工所以基本上没有车辆来往,偶尔有三三两两的行人踱着步欣赏着崭新的冬景,路两旁新栽种的梧桐主干上还包裹着厚厚的防冻毯,抬头仿佛两行高飞的大雁伸展着舒展的翅膀摆成整齐的雁字,这是造型独特的路灯犹如巍然矗立的岗哨。路两边是砖铺的人行道,再往外看路外是平坦的农田和封冻的河滩。三人边走边聊,从县城面貌变化到前景展望漫无边际的闲聊,一个标志牌就矗在头顶——金粟路,话题不由自主地转到这个名字上。三人行,必有我师!原本以为金粟是专指金黄的谷子或由谷子碾出的小米的,与同行人闲聊才知其意义广泛,其中金表示钱财、粟表示谷物,虽心存疑惑,回家来百度一查其含义多得出乎意料,不过从心里还是觉得用金粟来指金黄色的谷米更中意,毕竟武乡人与小米的缘分非同寻常!
“烟锅锅点灯满炕炕明,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对于从小生长在太行山区的孩子来说,小米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但它却是金贵的东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不是多会儿想吃就随便能当饭吃饱的东西。
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类包括动物永恒的主题。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吃饱已不再是难题,但不同的人喜好也不同。有人喜欢山珍海味,有人偏爱鸡鸭鱼肉,有人执着绿菜素食,而我的愿望就是每天早晨能吃上一碗小米焖饭。然而就这也算是一个理想,儿时都觉得遥远到缈茫,简直就是一枕黄粱梦。
从小时耳闻目睹对小米有模糊的了解:产妇坐月子时喝小米粥,所谓粥准确地说就是清澈见底的米汤而已,或者婴儿缺奶水时用小米糊糊代替奶水,婴儿出生半月、满月时,母亲去看坐月子闺女和外孙时要提几升小米,抑或伺候重病在床的病人时用小米粥作为食物,足见其营养的价值和金贵的程度。稍大些听大人们谈论说过去无论在外当官、做私塾老师以及工匠工钱鲜有银两及其它货币,而常是以挣小米作为报酬的。古时候即使是有钱的大户人家,随着地位身份的不同主食有谷、秕谷、糠,糠还有粗糠、细糠的区别,会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人家鲜有以小米作为日常食粮的。然而抗战时期的武乡小米是立下了辉煌战功的,武乡人民异乎寻常的慷慨大方倾其所有把所有的积蓄全部投入到抗战中,无数的太行母亲们用南瓜小米养育了多少尚处婴幼时期的八路军后代,武乡人用小米作为主要的后勤保障物资支援前线抗战,小米加步枪,缔造新中国。武乡不生产步枪,但盛产小米。
小时候,家里早饭每每是蒸粗玉米面窝窝头和米汤,在熬米汤时母亲常在锅里常放一个碗,在米汤沸腾时小米一旦进了碗里就沉在碗底,这样米汤更清,而碗里聚积了大部分米而更稠更粘,而这碗稠米粥是最小妹妹的饭,我们做哥哥的只有在妹妹吃剩时在有福消受几口。偶有干部吃派饭时,煮汤面饭时锅里常煮一个布口袋,口袋里是适量的小米,煮面前捞出来一个鼓鼓的枕头样的小口袋,拆开口倒出米的小米捞饭也是供客人吃的。后来在外听人讲笑话说武乡家给客人煮枕头吃。那时候就听说公社、粮站等机关职工食堂早饭是小米焖饭,那时候的梦想将来有朝一日能有一碗小米焖饭的早饭,但理智也无数次的告诫自己那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初中毕业考到县一中,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其中当然包括或许离能吃上小米焖饭更近了一步。然而现实远比理想要骨感得多,不仅三年高中而且包括三年大学在内早饭吃了六年粗玉米面糊糊。尽管上大学后生活发生了扭转乾坤的改变,见识了平生鲜见、许多是第一次的大肉青椒鸡蛋葱头等,甚至包子馒头油条成了能吃饱的主食,然而仍然渴望能有一碗小米焖饭来解馋。
从毕业分配做了中学老师开始,儿时的梦想终于变为现实,尽管当时集体灶上做焖饭的小米是粮站领取的多年陈米,夏天难免生虫子,可毕竟实现了每天早饭的一碗小米。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儿时的梦想不再是奢望,如今不论初一十五,不论其他家人吃什么早餐,牛奶、鸡蛋、烙饼、豆浆什么的我则雷打不动的小米焖饭,即使出远门无论天南地北,只要条件允许都要尽可能吃一碗粘粘的小米饭。近年来更是有点随心所欲的趋势,开始挑剔起谷子的品种来了,什么晋谷1、红谷、丰洲黄等等名字渐渐充入大脑,后来又追求不上化肥的、纯绿色天然的、施羊粪肥的……生活的水准如芝麻开花节节攀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特殊的地域因素气候环境为种植谷子造就了适宜的生长条件,勤劳智慧的双手让“粟文化”这一灿烂的远古文明根植于此,夏商时期就垂青于武乡这片土地,谷米是饱腹的食物,是上天的馈赠与恩赐,农人美好愿景——五谷丰登中居于首位的谷米是百粮之首,金灿灿的黄米被神圣为黄粱、皇粮,在封建王朝武乡特产小米为皇室之贡品敬献朝廷。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经济建设的浪潮席卷大地,老区人民依托地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大力推广谷物种植,各种优质黄米产品不断研发,一批批小米加工业蓬勃兴起,借助网络信息的翅膀,将老区优质产品飞出山区迈向大城市,满足着人们的需求,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作为老区品牌的各种特色小米宴摆上饭店餐桌,繁荣着老区的经济,成为武乡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
老区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群策群力,一条宽阔平坦的金粟路已展现在老区人民的面前,广植梧桐,引凤来仪,小米之源,金粟之冠的武乡搭乘时代的快车,在亮丽辉煌的金粟大道上一往无前。黄梁永远不再是美梦。
作者简介
常志军,武乡县涌泉乡常家垴村人,武乡中学化学教师,武乡作家协会会员,喜欢将闲暇交于文字。
获奖文章赏读
(点蓝色字体即可阅读)
“羊肥小米杯”征文大赛获奖名单“羊肥小米杯”征文大赛颁奖座谈会一等奖梁红玉小米情缘崔书林
米*赋二等奖李左
史记.小米李书英
半袋小米赵秀红
谷之*(组章)陈俊舟
王洛宾的武乡小米情丘艳荣
爷爷的传家宝三等奖张佳云
携秋风拥你满怀王红霞
情思悠悠话小米李丽萍
小米荐王义澎
一粒米,一段事,一份情王勇
太行山小米颂屈国杰
金色小米中的红色记忆郝文彦
徐胜利冒死送军粮杜若
在武乡,一粒小米用红色信仰唤醒了土地优秀奖安晓平
谷子好宋玲
总有一个角落繁华张拴弟
谷面火烧味,好吃超白面武庆国
“武乡小米”外国人也称ok!李宏
夸夸老区米谷香闻松竹
武乡小米赛黄金李国平
米情.亲情.乡情董鸿飞
武乡小米---太阳的孩子史亚琴
小米的二次元赵润明
今生真的不能没有她李小庆
小米粥(闪小说)武丽萍
漫谈小米---我的故事张鹏英
走,去吃小米宴胡松
小米粥,真香啊!刘渊
谷子陈维
我记忆里的小米入围奖张保泉
羊肥小米三章董志光
谷子情思王文平
小米自语魏鹏珍
一碗米汤吴涛
侉则夸小米李晓红
母亲的小米情特邀作品张红伟
小米,仰望的高度孙如珍
小米情孙俊堂
小米锅巴(武乡琴书)李文英
小米之恋蒋平
小米缘王俊利
太行山的谷子武乡米星光
感恩有你张慧萍
浓浓小米情李业兴
舍身保粮白露
小米的颜色史志峰
一碗小米(微电影剧本)
郝俊峰
小米情(武乡秧歌小戏)
“羊肥小米杯”征文大赛
主办单位:
武乡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
山西小米宴餐饮文化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武乡县作家协会
蜀葵花开文学公益团队
《家乡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