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越来越多,大多数人都很费解,为什么心脏瓣膜病会这么普遍?其实这跟社会的高速发展也有一定的原因。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很大,小孩子从小就要加入各种的学习班;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社会压力,房子、车子、妻子、孩子,都是年轻人肩膀上的巨大压力;老年人在退休之后,也很少能享受到清闲的退休生活,有的要照顾孙子,有的要筹划着给孩子买房子,每一个人群,好像都是生活在重压之下,虽然物质生活很丰富,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是实际上,吃了多少东西也不消化,运化不了、也转化不成身体的能量,所以,在中医上,认为这些人的心脏瓣膜病,多半都是心脾两虚型心脏瓣膜病。
为什么他们会是心脾两虚型的心脏瓣膜病呢?那中医认为,心属火,脾属土,属五行相生,火生土。草木燃烧之后得到的灰烬便变成土,古代的“刀耕火种”之所以燃烧山林,也是为了得到肥沃的土壤。这两脏在生理、病理上的联系,主要体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两个方面。血液的生成要以水谷精微为物质基础,而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化水谷精微,所以说脾是气血化生之源。但水谷精微在化生血液的过程中,还要通过心的化赤作用,所以又有“心生血”的说法。因此,在生理上,血的生成要依靠心、脾两脏的协调配合。
在病理上,如脾失健运,不能充分地把水谷精微输送到心以化赤生血,就会导致心血不足;反之,思虑过度,耗伤心血时,就会导致心功能不足从而由心气虚影响到脾气也虚。以上两种途径最终都会形成“心脾两虚”的证候,表现为心悸、失眠、多梦(心血虚)、食少、腹胀、倦怠无力、水肿(脾气虚)等症状,中医调治解决心脾两虚,心脏瓣膜病这些症状自然就消除了。
再就血液的运行来说,血液的正常运行虽然要靠多个脏腑的共同维持,而心脾两脏的配合尤为重要。因为,心气虽能推动血液循环,但脾气能统摄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使之不会溢出脉外。所以,“心行血、脾统血”,是维持血行正常的两个重要因素,如果脾胃失调,运化功能变差,无法将气血生化运送,最终会影响心脏营养的给予,导致瓣膜病的加重,因此,养心健脾对于调治心脏瓣膜病很重要!广慈中医通过对心脾两虚型的心脏瓣膜病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古方对症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每年都有大批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慕名而来,并且获得了理想的预后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