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圆锥角膜筛查是屈光手术医生工作重心之一,很多医生谈“锥”色变。小角膜患者常常出现后表面高度图报警的情况。对于这类患者,“能不能做”和“怎么做”一直是屈光医生最纠结的问题,纠结之后如何决策?小D特邀屈光手术专家陈跃国教授,以实例的形式为您娓娓道来。
本病医院陈跃国教授提供
患者基本情况
显然验光:
OD:-10.00DS-0.75DCx20°—1.0
OS:-9.00DS-1.75DCx°—1.0
眼压:OD14mmHg/OS13.1mmHg
角膜接触镜配戴史:无
眼睑情况:正常
角膜情况:正常,双眼BUT8s
角膜直径:10.9mm
既往病史:无
患者需求:摘镜
右眼Pentacam?检查结果
左眼Pentacam?检查结果
双眼Corvis?ST检查结果
正常?圆锥?
应如何决策?
我们来看陈跃国教授是如何做出诊断的
专家观点
医院陈跃国教授
Belin综合分析给出的角膜后表面报红,不要慌,先看一下角膜直径大小。角膜直径小(11mm及以下)的情况下,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图容易出现假性隆起。原因与参考球面所用的测量直径(diameter)大小有关:标准模式统一设定为8mm,正常角膜中央陡峭、周边平坦,当角膜直径小的时候,将会包含更多周边平坦部的角膜信息,所形成的参考球面BFS曲率半径相对偏大(球面平坦),会显出角膜高度的“隆起”。此时,可以做一个调整:在设定Manual选项中,将测量直径缩小,变成7mm、6mm(当然也可选择Auto,即按照角膜直径自动匹配参考球面测量直径大小),对于小角膜来说更为匹配,此时再看一下高度图,会有改变:隆起变平了。当然,Belin综合分析采用的参考球面测量直径恒定为8mm,不受Manual调整的影响。
圆锥角膜是一种扩张性疾病,一般来说,直径都偏大。但也有个别情况,即小角膜发生圆锥角膜。因此,小角膜有他的特殊性,分析高度所采用的参考球面直径须引起大家的注意。
一般而言,角膜生物力学的改变早于角膜形态的改变,有了可靠的生物力学测量设备,对于发现或排除疑似圆锥角膜,又增添了一个有用的工具。如上述病例,假如单从形态上分析还不足以排除圆锥角膜时,Corvis?ST的测量给予了进一步的佐证:反映生物力学指标的CBI,以及综合指标TBI均为正常,最终此例患者选择了飞秒激光辅助的LASIK,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