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眼睛”有“大奥秘”
——记中山校区萤火虫中队家长助教活动之“爱眼护眼”篇
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国近视人口已超5亿,青少年群体的近视率更是达到了50—60%。为了提高萤火中队所有同学的保护视力意识和能力,近日,中队邀请宁波市中青年名中医、医院眼科主任中医师邵愚,为全体同学带来了一节主题为《小眼睛大世界》的家长助教课。
世界上“最大”的东西——眼睛
“世界上最大的东西是什么?”当邵医师抛出这样一个脑筋急转弯问题后,有些同学猜是宇宙、有些猜是世界、还有些猜是地球。
姚周希彤同学说:是眼睛,因为眼睛能看到所有的东西,没有眼睛,则什么也看不到。邵医师点头称是。
邵医师说:眼睛是人类感观中最重要的器官,是我们获取大部分信息的源泉,大脑中大约80%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读书认字、看图赏画、看人赏景都需要用到眼睛。人的生活离不开眼睛,没有了眼睛,或者眼睛功能差,比如眼睛近视、老花或者病变,将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很大的不便。
关于眼睛的知识真不少
通过PPT图文、模型演示的方式,邵医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很多关于眼睛的知识。
例如,眼球由角膜、巩膜、虹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多部分组成。眼睛可以带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平面视觉和立体视觉感受大不同;色盲是一种视觉缺陷,色觉异常的人对颜色的辨别能力差;瞳孔会因光线的强弱变大变小;玻璃体成胶状,99%为水分;眼睑和睫毛有阻挡灰尘、保护眼睛的作用;角膜移植可以让人重见光明……
邵医师带来的眼球模型也让同学们爱不释手。“这个是视神经吗?”“里面色彩缤纷的部分是虹膜吗?”“视网膜的作用是什么?”他们好奇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家长助教耐心解答。
关于眼睛的成语也有不少呢!瞧,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贼眉鼠眼、目光短浅、眼花缭乱、目不转睛、眼高手低、刮目相看……
“看不见的感觉真不好!”
为了让同学们对眼睛近视的危害有更加直观的认识,邵医师又拿出了“法宝”——两副用于模拟近视感受的特制眼镜。同学们怀着新奇的心态抢着试戴,但体验后的感觉可不太好。他们戴上眼镜后纷纷反映看不清楚东西、感觉不舒服。
如果说看不清楚东西已经给人不适感,那么一旦失去光明,彻底看不见了又如何?邵医师邀请了几名同学体验盲人的日常生活。
参与体验的同学两只眼睛都被蒙上纱布后,开始绕教室走圈,看上去走路姿势有点奇怪,动作明显迟缓,还有些犹豫和慌乱,即便有家长志愿者的帮助和同学们的好心提醒,还是会撞到桌子角和椅子呢!摘下纱布后,一位同学说:“‘重获光明’的感觉太好了!”
近视有哪些表现?
看远模糊、看近清楚;歪头、眯眼或者挤眼才能看清远处物体;看电视、看书时往前凑;眼睛容易疲劳,不舒服,常常揉眼睛或眨眼等。
近视是怎样形成的?
有先天和后天两方面的因素。先天因素方面,父母单方近视的孩子,发生近视的几率是父母没有近视的孩子的2.1倍;父母双方都近视的孩子,发生近视的几率是父母没有近视的孩子的4.9倍。后天因素方面,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时间;偏食、挑食;摄入过多高糖、高淀粉食物等等,都容易发生近视。
怎样保护眼睛?
定期查眼:到医院眼科进行常规检查,预防近视;
合理用眼:减少近距离、长时间用眼;避免强光刺激;
合理饮食:严格控制巧克力、糖等甜品的摄入;多吃含高叶黄素类食品,如玉米、胡萝卜、南瓜、西红柿、菠菜、猕猴桃、葡萄、鸡蛋黄等;适量食用坚果类食品,如核桃、松子、葵花籽、花生等;
合理运动:增加日间户外有氧运动,踏青望绿,登高望远,休闲观鸟……中医保健:眼保健操+明目穴位按摩。
一场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家长助教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既丰富了学生日常保护眼睛的基本常识,又增强了学生爱眼护眼的意识,对他们预防近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活动组织:中山班邵淇家长、王梓宸家长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