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风习习,或许在不经意的街区巷角,你会发现这样一丛丛如火如云如粉晶石美的花朵,你知道它叫什么么?今天木香老师用文字的方式以他的独特视角从不同方面带我们深入了解这种美丽的蜀葵植物。
蜀葵,是锦葵科植物。叶似葵菜,植株挺立,初夏时开花,并可以延续很久。它的花有大如牡丹的花朵,且花数很多。颜色亦多变,琉璃白、胭脂粉、宝石红、锦葵紫,见到的大多是这些色彩种成一丛,云霞般纷繁。在乡下,会被种在道路两旁或庭院里,与其他初夏植株长在一起,姿态显得泼辣张扬,却不十分骄矜。有些地方叫它端午花,端午前后的花期。或者花饼花,花型硕大如饼。又名一丈红,直立茎干上花朵两两相背,开成一段丈许红绸。
蜀葵因最早种在蜀地得名,是蜀地的故乡之花。现在却是有些“乐不思蜀”,各地有之,似旧时王谢飞燕,落入到寻常百姓家中。也由此有许多乡野俗名:"大麦熟"、"节节高"、"寿其花"、"斗篷花"等等,名称俗气却倍感亲切,任谁见了都可以一亲芳泽。亦不是那种第一眼就能惊艳到的植物,而是相处久了,对它有种患得患失的情愫。
在我看来,蜀葵比之其他植物,并没有凸显的特点。有形似牡丹却无其雍容华贵;有色似菊花的缤纷却无其凌霜傲气;香味不敌栀子茉莉,也因一抹幽香,别有佳韵。这样看来,蜀葵是什么都不够出色,也不是什么山野稀珍,它们平凡朴素,只需要一点土地和阳光,便能顽强生长。我是觉得,光彩的事物太过耀眼,容易让人心惊,担心失去,反倒是这般稀松平常的植物,一直陪伴在身边,让人安心。
关于蜀葵,学生时代的我也听到一则来自一对平凡四川夫妻唯美爱情的故事。男子花费十年时间,为妻子种满千亩的鲜花山谷。其中最多的是妻子喜欢的蜀葵花。蔚蓝天空下蝴蝶绕飞蜀葵花海,清风袭来。映照瓦房,拱桥,河流,一溪山川,数朵白云。有一对男女在此地相守,度过漫漫人生。
把简单的日常小事,持之以恒,便已经难能可贵。何况男子十年情真意切的对待,绝非是寻常外在物质所能给予。故事动人的亦不简单的只是一个男人为一个女子带来的浪漫,而是因彼此欢喜,便将日常生活变成一件郑重的事,相携并持续的做下去,直至实现它。此时的我,脑海中浮现出一片浪漫的蜀葵花开时,蔓延天际的壮观,不由自主地对这对恩爱夫妻的绵延之爱而深深触动!
在古代,蜀葵是十二月令花中七月令的花主。诗经《尔雅》谓之戎葵,多在宫廷贵苑出现。而在汉代上林苑中,那位“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李夫人,仙逝后便被当做蜀葵花神,蜀葵花朝开暮落,丽人容颜易逝,故而被联系在一起。好的花与好的人都需要被及时珍视,她们过期不候。
蜀葵在我看来也是洒脱和清醒的性情的代表。因此唐代岑参写:“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沽酒钱。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
蜀葵在写进诗文之余,亦多入画。近现代,较为有趣的逸事当属齐白石先生在其八十八岁高寿时与徐悲鸿合作,画了一幅《蜀葵图》,由徐先生执笔描绘两株蜀葵,花朵错落有致,色彩层次分明,齐老则在顶端空白处勾勒两只水墨青蛙,整幅画看来平素直白,简单质朴,有一种天然妙趣在其中。
蜀葵在西方的画作中,则是另一种呈现。随便提及西方著名画家例如扬·凡·海瑟姆、莫奈、梵高、提香、郭斯特等,这些有着细腻心思,并对自然充满热爱的一类人,对身边的花草树木有许多常人不及的观察姿态。
蜀葵花亦在不同画家,不同风格,不同笔触下,表现出来姿态万千的风貌。它们有些略显夸饰,有些偏向质朴,有些则在整幅画作中充当一隅景致。但无论如何,一种植物在油画中所带来的意象,是静态美感之余的的生动与奇妙。它们中的有些作品,确实令人十分着迷。
扬·凡·海瑟姆:《花瓶中的蜀葵》
文森特?梵高:《蜀葵》
所以我想,蜀葵这种植物能被人如此长久的记录和描绘在不同的领域内,并被推崇,赞美,或者选择种植在庭院以及眼力所见处,是一种难以言明的因缘际遇。时间能改变许多事,但好在身边有花朵。
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沽酒钱。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
时已盛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
注:本文选自:浙江科普游子木香老师最新署名文章,经作者同意,略有改动
关于我们:
科普游子自然教育平台由5位来自中国科学院系统的年轻人创办,让都市人在山野、湿地、高原、森林等自然环境中认识植物、鸟类、走兽、昆虫、鱼类及两栖爬行动物,让孩子们学会用专业科学考察方法了解自然,重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科普游子拥有多个自然科普教育基地,与一批科研院所、自然保护区、博物馆及中小学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年至今(北京团队)已组织自然科普活动余场。
招聘合作:
1、欢迎儿童培训教育机构、京郊周边风景区、市内青少年益智机构精诚合作。
2、诚聘儿童教育工作者、自然教育工作者加入我们的团队,待遇从优。
3、常年诚聘志愿者,热爱自然的大学生或周末时间充裕者,精通动物、地质的研究生优先,懂摄影、会开车朋友的优先。
合作与应聘:有意者联系马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