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李晓明线描写生系列作品欣赏之七
TUhjnbcbe - 2021/6/27 16:02:00

编者按

著名画家李晓明先生,在创作大写意花鸟作品之暇,画了大量线描写生作品,这些线描写生作品是在继承中国传统线描元素的基础之上,又融入了西方现代平面构成的创作理念。其作品,即传统又当代,即写实又写意,和他的写意花鸟作品如出一辙,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形成了他独特的线描绘画艺术语言。李晓明的线描写生作品,除了积累创作素材之外,且独立成品,有着很高的观赏性和审美价值,今特系列介绍其作品,以飨读者。

┾┿╀╂╁

李晓明,年出生,祖籍河北任丘,现居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中心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略谈李晓明的“植物系列”

晓明先生直接抽取其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动态,喜蘸笔墨倾注盈溢的性情,从而把原始性的冲动与压抑之间的美感举重若轻地铺泻开来,很独特很惊人。看!那挺翠的芭蕉似乎要从画面长出来呀!这又不是他刻意求来,而是出于性灵之自然,如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而止于不可不止。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此介绍的画家李晓明先生就像飞鸿一样,从没停留在艺途中取得的一次次成就上,他写自己的灵*一直在飞,自由自在遨游在美的国度里。

李晓明线描写生作品之三十

李晓明线描写生作品之三十局部图1

李晓明线描写生作品之三十局部图2

李晓明线描写生作品之三十局部图3

晓明先生痴迷绘事乐此不疲,几乎忘了寂寞是何事。他抱着有童心和平常心所蕴发的慧心,在自由境界随意随愿随缘地诠释着形而上的性灵和生命的原始冲动。李晓明先生是一个沉默型的人,而只有沉默才能静下来感觉生命的脚步,倾听灵*之歌。他又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他看到了世界的大部分。我想耐得住寂寞的人必有质量和力度。在有关探讨生死命题的纵横交错的美轮美奂的奇妙空间里,发生着众多的经典人事,也在奔突冲撞中凸现出令人仰慕的天才。的确,我们中没有多少人有足够的心力和体力对周围去体察个通透,并打通条条道路,更是极少数的人能把想象的东西变成真实。晓明先生也在寻找着创造经典的理由。可贵的是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有着不假考虑就天真而快乐地接受一切美好东西的健康本能。不刻意也不失意,做自己所喜欢的,好好把握每一份每一秒。不再顾及什么事功什么实用目的,竟一味追求起精神的欢娱与灵*的享受。这看似活得很轻,其实是他心中全无了恐慌感,胸怀包容开来,激情澎湃,萌发着更大的使命感驱使他忘情地在沉默中思考与升华。谁能破解他的生命密码?那只有在他的作品里来寻求破解了。

我思考故我存在,只要让我们融于万物之间,体验道家物化的思想,就会发现一个个磁场吸引我们促生出无限的审美细胞。我们与周围万物就这样若即若离,恍惚进入了化境。进入了化境的艺术家李晓明眼中的世界是美丽的,他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与对生活苦难的理解在“物我两忘”的空间里轮回了几遭超越了几次,继而谱写出对生命和命理更好的赞歌。凡物皆可观,皆有趣味,辩证之后,又可以“游于物外”,胸次层云只知道了包容与呵护,不再会强烈占有。

林间之清风,花丛之彩蝶,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无尽,用无竭,乃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也是造物主对李晓明的宠幸,他始终保持着纯净童真的心性,使他处处发掘着世界的美丽。所以,回到找寄托对象的层面他选择的是大自然映在心中的生命符号——玉米、蜀葵、高粱、荷花、芭蕉等植物。这些生命在为功力、虚荣、学问等莫名其妙的东西而忙碌的庸人面前,几乎是被漠视的。晓明先生直接抽取其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动态,喜蘸笔墨倾注盈溢的性情把原始性的冲动与压抑之间的美感举重若轻地铺泻开来,很独特很惊人。看!那挺翠的芭蕉似乎要从画面长出来呀!这又不是他刻意求来,而是出于性灵之自然,如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而止于不可不止。其完全是用笔写出来的啊!记得晓明先生曾告诉我平时定要多练练书法,定能产生诸多良好的感觉的。看来他对“以书入画”的深刻认识,对于他的创作是何等重要。

李晓明线描写生作品之三十一

李晓明线描写生作品之三十一局部图1

李晓明线描写生作品之三十一局部图2

李晓明线描写生作品之三十一局部图3

回头巡视瞬间,他的画又呈现出超脱的大自在,并有一丝创造童话的端倪。如此强悍的力量,是来源于他内心的孤独呢?还是来源于自身的社会属性透露的焦虑?哦,看出,潜意识里还有不少悲剧感。

看着晓明先生的画,你会若有所悟,莫名感动,在热烈包围的背后还会感到些许凉凄凄的成分,红尘中久封的记忆渐渐走出画面,让我们的情愫在落差交错与冲击中苏醒了。我们是活生生的真实生命,怎就忽略了身边的珍贵?怎就没了定性?为了形而下的攀比与虚荣还在蝉精竭虑。自负的我们固然觉得物质的富饶与奢荣的精神能满足走快径的一些条件,但最终能量抵不过欲望,所以应适可而止,否则生命的质量将要受损。谁真实并坚定地经营着自己美好的精神家园,上帝便会冲谁多微笑一会儿,而上帝是从不轻易和人类握手的。

我了解到晓明先生自幼就成了孤儿,他在华北淡漠远旷并留有远古慷慨悲歌余韵的大平原中呼吸。他在朴厚、凝实并蓄有豪情的民风中慢慢长大。我也是一直走在平原上,肉身于这风土中滋生了不少活性极强的细胞,容易激动变冲动,所以我有时真不懂自己。晓明先生比我经历着更多的人生苦辣与沧桑,从外表看去,他有一头蓬松浓密的头发,脸部轮廓线条分明表情很丰富(似在倾心感悟着一个个至情至美的故事)。他是以一种孤独方式时而压抑时而挥泻着不尽的激情,而这种激情是实实在在的现代主义激情。在热爱生命的人生苦旅中,我脑海里经常闪过西方凄苦的梵高的影子。我有着及时捕捉而静静享受感动的习惯,想来有点孤芳自赏,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东坡语),我亦不如一棵没有芳菲的小草。是的,把大自然当作知心爱人的梵高让我感动,而有当今姣好善感女子认真的说如若当世再出现“梵高”大师她一定抢先嫁给梵高之类的话语更是让我的心轻轻流泪。

笔锋回转,继续欣赏晓明先生的画。我想一个专业批评家或职业画家也不能不一时收敛起严肃的眼光,转过身或低下头于默然中品味一番。在经验基础上的超越,使他的画直抵艺术的本源而返璞归真,他以一种意象直接舒张乍现。晓明先生在绘画艺术世界里一刻不停地寻找与发现,在传统与现现代之间迎合着自然本性因势利导,因时因情而化着自己的天赋。听说他曾对西方的造型、色彩及观念痴迷研磨过很长时间,体会到不少在艺术高度上东西方共通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他也画过很长时间的传统工笔画。于是,这摸索辗转的过程更大可能性地丰富了他的想象力,领悟到艺术文化的魅力与妙谛,也就决定了他创作的大精神。

李晓明线描写生作品之三十二

李晓明线描写生作品之三十二局部图1

李晓明线描写生作品之三十二局部图2

李晓明线描写生作品之三十二局部图3

在此庆幸他又开拓了更大的自由空间进一步发挥了自己的潜能,直抒其性灵。他没有因生活的重压、条件的限制、功利的冲击而萎缩,他的生命力更具顽强。画面上畅快淋漓的笔墨就是他动人的舞姿,他因着一个活跃、至动而有韵律的心灵,进入了“舞”的内涵,“穷元妙于意表,合神变乎天机”(唐代张彦远论画语);他因着善良的童真的心灵把生活的苦乐升华了,他真正活在艺术意义的世界里了。他是顺着传统的脉搏是以现代主义真实的表现形式来展现的。那些以“追求绝对的自由为理想,唾弃一切价值、虐待灵*为能事”的后现代主义者们应该好好看一看晓明先生的作品。

由于是画类的微妙区别吧,李晓明先生平时更注重写生,看着他在家乡的田野上蹲着身子,面对着一片庄稼深情凝眸的表情(写生照片),我们就无需多言了。在情感关照下他画着心中的花草,“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干、湿笔线,浓、淡墨块在冥冥中偶然始发。看!那挺脱的玉米,综合了多种皴法(还似有些山水画的皴法),率意直出,以一波三折的渴笔焦墨并力透纸背地倾泻开来,苍润与酣畅至极之处突发式显示了自然中强野旺盛的生命力,煞是真实!这,一下倒覆了传统笔墨语言表现的种种习惯性定义。初观!由于笔墨张力带来视觉的冲击,感觉有点杂乱无章;再辨!简直就是在笔墨奔放基础上的一次完美整合,其法度把握得如此之好,意趣中大有韵致,节奏里迂回流转着含蓄。此种真意完全出自他梦幻般的神秘玄思里。晓明先生完全确立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可谓别开生面,气息磅礴大气袭人。他表达的生命主题依然是文化高层意义上的共性,所以他没有刻意没有故意,怎么说呢?道法自然吧。而道又是不可言的,只能潜移默化地驱使他的臂腕来整和自然之气象。也许晓明先生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它有了一套自己的思维辩证模式,并一次次不失时机的阶段性地发挥出来。他的大手笔可谓一气惯于笔墨造型意象之间,线条运用开来,跌宕起伏,韧性十足,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庄子曾有:“通天下一气耳”(《知北游》)。这“一气”自徐文长、八大、吴昌硕、齐白石延续到了如今。晓明先生的确不简单,他号住了世界文化与艺术共通之处的脉搏,他慢慢把自己化了进去。

李晓明先生的“植物系列”(尤其是以前很少涉及的大田作物)创作在传统上也属于“花鸟画”类别(也只以“花鸟画”来归类),致于与传统花鸟的趣味确有了很大区别。有着传统花鸟画“雅趣意趣神趣”等等之外的一种“大朴不雕之内稚拙放达”之意趣。看那憨态可掬的芭蕉,葱郁而清爽的墨竹,果实成熟、生长得更旺盛的玉米。这些,已有着神游于“象外之象”的“趣外之趣”了。所以让我们面对晓明先生的作品(尤其大福),放上一曲《神秘原》或《命运交响曲》或生动欢快的田间音乐,然后静下心,展开上天赐予的想象力好好陶冶享受一番吧……

李晓明线描写生作品之三十三

李晓明线描写生作品之三十三局部图1

李晓明线描写生作品之三十三局部图2

李晓明线描写生作品之三十三局部图3

如若挂一张于厅堂,画面也是能感受温度的。晓明先生善用的是冷色调,表达的却是洋溢的热情。由冷渐暖至热,层层气息慢慢透过来,身体浑然透个爽脱痛快。之后你会情愿闭上眼睛进入堂奥……

更为有趣的是城里人很少接触农村大田作物(居都市的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的会一辈子看不清生长于田间的作物状况)如看了晓明先生的作品再与想象中对比,心中不免带有疑问,进而就会觉出惊奇,之后一下看到了大美发出了感叹。晓明先生热爱平原家乡的农村田野与本土风情。大田作物是农民们最热恋的天天与其身意融合寄予厚望的最普通朴实的一个象征。勤劳的农民们是可爱而可敬的,他们意识里始终保持着原始性的质朴与悲壮,他们的生命意志与智慧是伟大的。我也来自农村,我相信晓明先生身上一直浸淫着原始土地的浓烈气息,这从他作品中的确可以看到。看那即将枯谢的芭蕉,仍旧表现出了蓬勃的气象,除了阳刚大气里的悲壮就是始终奋发向上的力量。关于画面的色彩,他一直坚守着中国水墨之道,他的水墨色彩不单是墨分几色的问题,而是意念中的色彩。鉴于画面流露的气息,我想热衷于保护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朋友们一定会喜欢他的画的。

李晓明先生执拗的性格却使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又有了禅家的意趣,“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晓明先生更多的是体会生活中的苦滋味,修行着一种善事,终以求善果而解脱。可见他有其先天智慧,清醒地避开了妄念的浮云,以善知识开导顿悟,可开导顿悟,可谓清静佛性。这就使他在创作过程中往往达忘我的境界(美学上所谓“静照”),又有了“静观万物皆自得”之径,于是诸多生命就在静默中吐露着光辉,从而使他的画面出现了空灵。他天生精力弥满,有着足够的能力充实其画面内容。由此他就抓住了艺术精神的两元(宗白华在《美学漫步》中说过,空灵和充实是艺术精神的两元),可用司空图《诗品》里的词语具体一二:“遇之匪深,即之愈稀”,“遇之自天,泠然希音”,“返虚入浑,积健为雄”,“是有真宰,与之沉浮”,“行神如空,行气如虹”,虚实相生之理环环相扣矣。

李晓明线描写生作品之三十四

李晓明线描写生作品之三十四局部图1

李晓明线描写生作品之三十四局部图2

李晓明线描写生作品之三十四局部图3

《周易》中“泰”挂有:“畜厩,拔茅茹,以其汇。征,吉。”(由于茅茹叶似枣,所以不容易辨认。但有经验的人按照它的种类形状来分辨,一拔则得。有经验、有分类的知识就是泰。泰:通,好);“需”挂有:“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在郊野被雨淋湿,照常走下去是吉利的,没有什么危险);“旅”挂有:“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一位旅客在旅途中射野鸡,一箭射中了,野鸡却带箭飞走,虽然没有得到野鸡,但毕竟得到善射之美名)。本篇介绍的杰出画家李晓明先生也许就在冥冥中按着天命的安排进入了天人合一的挂途中,他的作品无时无刻都迸发着大自然强大的生命力量!

与李晓明先生共勉旃!

文/刘洪郡

李晓明线描写生系列作品已经连续发了几期,在圈内引起强烈的反响,很多朋友都感兴趣,一个大写意花鸟画家的线描作品为何画得如此精彩?亦想知道其线描与大写意花鸟的渊源,为了让大家更全面的了解李晓明先生的绘画艺术,现将李先生的写意花鸟作品也一并介绍,敬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晓明线描写生系列作品欣赏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