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故乡发现美书写美传播美
打开村庄的红色文本
---涌泉之行
赵秀红
七月,初晨。山沉静在碧青的色调里,穿越莽莽绿野,走进村庄。打开历史的文本,阅读,追寻,岁月像一棵被锯开的老树,那些被风吹远的往事,被日头晒白的记忆,此刻在年轮里清晰如掌纹。聆听,勾勒,遥想,在缓慢的叙述中,村庄再一次呈现出烽火硝烟中坚贞、无畏的模样。
走近蚂蚁辿
蚂蚁辿,武西县政府所在地。山峦环绕,树木苍郁,鸟声洗练。晨光中,张明岐老人坐在一截砖墙上,阳光从他的背后照过来,晒在土墙上,墙颓圮了,屋顶灰瓦上青苔茂盛,椽子裸露,雨痕犹存。
“年初武西县政府转移到了蚂蚁辿。接着,公安局、司法科等机关也住了进来。第二年,14团、决九团、武工队、武西游击队大队、独立营也相继驻扎到蚂辿蚁,将这里作为敌后根据地,成为武西抗日战区的指挥中心。革命队伍在这里种粮种菜,四处出征,神出*没地打击敌人。”
老人指着右上方的一处院落说:“那就是当初司法科的院子,每天清晨,口哨声、跑步声、操练声不断。我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就站在操场边上看他们……”。在老人的叙述里,那段烽火岁月似乎就在眼前,小院里,抗日士气高涨,革命信念坚定。
“男人担一担,女人挎一篮,今天逃难往出走,甚时往回返……”,停了一会,老人轻轻地唱起了《逃难歌》。时光在高大的槐荫下开始倒流,在青砖残破的印象里,在断壁的木楼前,在及膝蒿草的萋萋中,眼角渐渐濡湿。
一面斜坡,没有了那棵大槐树,没有了可以容下一人的大铁钟。它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折射出年的那个黎明。
“蚂蚁辿村子虽然不大,但长期驻扎着县政府领导机关,村民受到了教育,觉悟高,斗志强,多次配合队伍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敌人几次进犯阴谋都未能得逞,早把这里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就伺机偷袭报复。年8月20日晚,狡猾的敌人趁夜从南沟据点出发,奔袭蚂蚁辿,到了村外在牛圈沟龟缩下。这天是民兵张补才放哨,夜前并末发现敌情。黎明时分,当他沿村中小路再次查看时,突然发现*子已进入村。他赶紧跑上小昌疙瘩(斜坡)大槐树下撞响了挂在树上的大铁钟。*子张牙舞爪冲他扑来。张补才飞快翻进村民家空房棚顶上。钟声惊醒了沉睡的人们。县政府机关的干部们赶紧打包文件和部分重要物资,村干部让一个老民兵带路,武工队保护县政府机关同志朝东面冲。另一边,部分群众在干部和民兵掩护下向西跑,故意与县政府机关干部跑成反向,把敌人注意力吸引过来。眼看张采芬倒在了血泊中,抗日教员程振彭也中枪倒地。郭砚林同志护送政府机关干部冲出包围后又返回来保护乡亲们,也壮烈牺牲。嚣张的日本*子没抓到一位县政府机关的同志,气急败坏地回了老巢南沟据点……”老人沉浸在回忆之中,眉头紧锁。
在这方斜坡上,静静地站着,七十多年前的那个黎明惊心动魄的撞击着每一个在场的人。
火种一但种下,就会迎风飞腾,淬过火的骨骼有着花岗岩的硬度,抬头,这绵延起伏的山峦泛着血红的颜色。
玉茭地里的青石碑
正午,沿着一条土路往沟深处走,脚边是细细碎碎的小花,幸福地仰起笑脸沐浴在阳光下。穿过密密层层的玉茭地,风在耳边低语,玉茭杆骨节俊朗,竹子般挺拔。队伍中没有人再说话,山风,这曾经拂过英雄战士肩头的山风,在竹林里翻动岁月,吟诵着荡气回肠的诗篇。
一座青石碑静静地耸立在竹林深处,拨开高大的竹子,仿佛打开一扇门,伸手抚摸布满青苔的石碑,我触到了烈士坚挺的脊梁。碑上字迹依稀可辩,逐行读来,在这片你们安息的土地上,共产*人的坚贞不屈、英勇无畏、用鲜血与生命捍卫的铮铮誓言,仿佛一股岩浆在胸中翻滚、呐喊、冲突。
“我武工一队奉上级*的命令,曾于三十一年四月赴武西①。本着吾*抗日救国之宗旨,抱着不屈不挠之精神,誓死坚持对敌斗争,迄今计之,将近三载,然战绩之卓著堪称辉煌,普照武西。回忆当三十一年四月之时,正值武西各地盘踞之敌张牙舞爪,魔威大伸,所到之处无不庐室荡然,畜犬不宁,民心恐怖,流离失所,少衣无食,悲啼交集。于是群众虽求苟安,决无久计生存,因此四周距敌四五十里之村庄在敌威胁之下,尽皆维持,抗日村落寥若无几。我武工一队为了执行上级*给予的任务,均毫不犹豫,即在此与*政军民亲密结合下,广泛开展政治攻势,与敌进行尖锐激烈的反蚕食斗争。不幸在斗争中,先后为国捐躯而光荣牺牲的有我赵力钧等八人。他们均是为国为民而流尽了自己最后一滴血,在数月之间便大大的扩大了解放区,缩小了敌占区,将数万群众从敌寇铁蹄蹂躏下挽回祖国怀抱。如此伟大功绩,实我赵力钧等同志之赖也。是年七月,敌扰石仁底,我武工三小队阻击敌人,战斗至为激烈。敌工干事赵力钧同志英勇无畏,坚守最前沿阵地,其斗志甚勇,终于中弹牺牲,为*捐躯。……此八同志诚*之坚强干部,炎黄之优秀子孙,其血洒疆场之壮士义举,可动天地而泣*神,其英勇事迹则感人肺腑而功不朽,时虽易而名不泯者也。故勒之于石,记之以碑,永垂纪念。尔等遗志,我等继之;尔等遗憾,不日可消。同志们,安息吧!
武西县县长张向华政委史恒秀及全体
民国三十四年二月初一日立”
一千三百一十字的碑文,任凭风雨侵袭,时光晕染,烈士的英勇事迹书写在这片土地之上,代代相传。
请记住他们的姓名:赵力钧,刘子美,何言诚,郭砚林,关云田,田云芳,许寿长,邱钦岩。
面对大良
石鼓,门当,雕花的街门楼。“槐植三株德树人”门匾上的家训分外引人瞩目。
镂空的窗扇,砖雕的窗台。“琴棋书画”砖雕画风雨斑驳,院落充满历史的气息。
刘桂花老人满头白发,思路清晰,与她对坐,岁月在老人的回忆与叙述里展现出当初的惨烈。细细的雨滴落在灰瓦上,屋檐下一只锈蚀斑斑的风铃被摇响,时间笔走龙蛇,再一次在老人低沉而激愤的叙述里吹起集结的号角。
“那是年农历5月11日,一大早,天蒙蒙亮,村干部、共产*员、民兵骨干就聚在村西头和合成药铺王中和家里,传达上级指示,研究破坏敌军通讯设施与公路的计划,行动方案还没定好,驻守在南沟据点的日军在汉奸的带领下就来到了村中。唉!日本*子一进村,鸡飞狗跳,全村的人被赶到了打谷场上,*子在周围架起了机枪,老人、孩子、妇女、干部、*员、民兵,人挤着人……”。老人停顿了下来。
“只要你们说出谁是村干部,谁是共产*,皇军有大大的奖赏。汉奸杨明德煽动着。一轮接一轮的威逼利诱,乡亲们始终没人说话。*子一把抓出九如老汉踹倒在地,杨明德把他揪起来“啪啪”两个耳光打的老汉口鼻鲜血直流,但还是没有人吭声……”
“汉奸杨明德开始往出抓人,在和合成开会的人大多被抓了出来,张明耀、张留锁等10个男同志,后来汉奸又往出抓了11个年轻妇女。全村总共抓了21个人,*子用绳子把他们拴成一串押回了南沟据点……”
“后来听说*子对他们用尽酷刑,男同志们始终没有说出一个有用的信息,*子气急败坏,就把妇女们押到刑讯的现场,让她们看着动刑的场景。又对她们威逼利诱,其中有一个妇女武水花被吓坏了,招供指认了村干部*员和民兵……”
“软骨头的货,把十位同志害了……”老人长叹一声。
“可是受尽酷刑,被*子折磨的没了人样的张明耀他们始终没有屈服,后来*子把他们拖到故城,有的枪杀,有的砍头,有的被四肢撑开钉上城墙,有的被砍头后把头颅挂在了电线杆上……”老人哽咽着。
“烈士的遗体惨不忍睹,身首异处,甚至找不到头,后来经过我方领导与潜伏在敌人内部的同志多方努力,才得以认领……”说完,老人与我们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中,胸中一股悲壮、痛惜、敬畏的情绪左冲右突。
告别老人,步行来到村边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翠柏森森,野花星星点点,五月的惨烈隐藏在历史深处,英雄的名字汇集成一段绝唱充满昂扬的力量。此刻,风微凉,高耸的纪念碑像一把利刃,在阳光下雪亮,守护着一阔如碧的天空,宁静的村庄。
打开村庄的红色文本,迷蒙的岁月并非遥远,在历史长卷上铭刻着的那些荡气回肠的段落,每一次都会搅动内心的波澜,形成飓风,震撼心灵。也许靠近并非到达,但山峦变成的平地,河谷长出的树林,都是一页红色的文本,打开它,站在大地的中央,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淬火和洗礼中成长,不忘初心,坚强前行。
作者简介:赵秀红,山西武乡人。热爱诗歌与散文的小女子,用心寻找一份灵*的纯净,用笔书写一份生活的本真,创作诗歌与散文作品余篇首,发于报刊、文学网站。曾荣获“太行精神颂”全国诗歌大赛三等奖。
相关阅读:
分水岭风情
你就要来了
故乡散章
主编:采禾
小编:含函
蜀葵花开
让我们一起用文字记录家乡之美
投稿邮箱:mlmlw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