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养宠物极简史
TUhjnbcbe - 2021/6/26 15:07:00
APP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ga-cd.net/fengshang/xinchao/1858.html

当代人多多少少都有点“猫病”。

看见猫猫狗狗的,就走不动道。

不仅当代人喜养宠物,古人亦爱,并且饲养范围不仅仅限于猫狗。

先秦时期,卫国国君卫懿公的宠物是鹤。

他对鹤洁净的羽毛、修长的颈项、亭亭的身姿无比痴迷,宫中到处都养着鹤。

不仅如此,卫懿公还给他的宠物鹤们建造了豪华的窝,请名厨为鹤制作食物,让鹤坐华丽的车出行。

这还不算,他还按品质、体姿将鹤封为不同官阶,享受相应俸禄。

“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

——《左传·闵公二年》

显然,这种极端的爱宠方式是要不得的。

卫懿公好鹤荒政、玩物丧志的消息传到北狄。

北狄王正愁没仗打,于是率二万骑兵向卫国突袭而来。

然而,卫懿公对宠物过度的爱早就引起了百姓和臣子的不满,卫懿公的臣民不愿出战,更直言不如让享受着俸禄的鹤出战。

于是,卫国就这样玩完了。

卫懿公好鹤,鲁国大夫臧文仲则好乌龟。

在古代,乌龟常常被当作占卜工具。

臧文仲受乌龟占卜的观念影响颇深,深信乌龟可以预测吉凶。

和卫懿公一样,臧文仲也是“爱它,就为它花钱”型的主人,专门给他的爱龟盖了个豪宅。

这乌龟的豪宅长什么样呢?

《论语·公冶长》中记载:“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

蔡指乌龟(古时候蔡地盛产乌龟),山节藻棁则是形容房子的柱头斗拱刻成山形,梁上的短柱画着藻草。

在当时,山节和藻棁可是天子祖庙的装饰。

不过,用天子装饰祖庙的规格盖宠物的房子有违礼制。

孔子表示很看不过眼,认为他“不智”。

“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作虚器,纵逆祀,祀爰居,三不知也。”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喜欢养鹅。

当时会稽有一个老太太养了一只善鸣的鹅,王羲之派人去买,老太太不卖。

王羲之便和朋友一起去观赏,然而老太太听说书法大V要亲自来,便杀了鹅准备款待他。

王羲之到时,鹅已死,他十分难过,每天叹息。

“王羲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

——《晋书·王羲之》

还有一事也颇能反映王羲之对鹅的爱。

据说当时有个老道士,想要得到一本王羲之手书的《黄庭经》。

他知道王羲之爱鹅,便投其所好,精心地养了一批良种白鹅,每日在王羲之与友人郊游处放养。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羲之终于“偶遇”了这群白鹅,十分欢喜,便想要买下它们。

道士表示不要钱,只要王羲之写一篇《黄庭经》。

王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

这篇《黄庭经》,世称右军正书第二。

因为这个颇有意趣的故事,《黄庭经》也称《换鹅帖》。

到了唐代,白富美圈开始养小型观赏犬作宠物。

《簪花仕女图》中,便画了两只小巧的宠物狗。

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

这种宠物狗叫拂菻狗,唐初从西域高昌传入,原产于拂菻(东罗马帝国),又称猧儿。

“七年,文泰又献狗雄雌各一,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能曳马衔烛,云本出拂菻国。中国有拂菻狗,自此始也。”

——《旧唐书》

拂菻狗非常名贵,只有宫廷贵妇才养得起。

宋朝时,饲养宠物犬的习惯,已经从唐朝时的贵族扩大到富有的平民家庭。

据《夷坚志》记载,当时有个叫员琦的人,养了一条很可爱的狗,黑身白足,叫银蹄,有一天狗丢了,员琦还贴出启事,悬赏寻狗:“养狗黑身而白足,名为‘银蹄’,随呼拜跪,甚可爱。忽失之,揭榜募赎。”

《宋史·孝义传》中提到,“江州德安陈昉”之家,养了一百多条狗:“有犬百余,共食一槽,一犬不至,群犬不食”。

可见当时民间养狗已经很常见。

南宋毛益《萱草戏狗图》

宠物猫就更为常见了。

在许多传世的宋人绘画中,就有宠物猫的踪迹。

毛益《蜀葵戏猫图》

李迪《蜻蜓花狸图》

苏汉臣《冬日婴戏图》

南宋有位诗人胡仲弓,写了一首《睡猫》,相当有趣。

瓶吕斗粟鼠窃尽,床上狸奴睡不知。

无奈家人犹爱护,买鱼和饭养如儿。

猫不抓老鼠还得宠着,可见猫奴自古就有。

宋人养猫,要用“聘”。

若是亲戚、朋友、邻居家的母猫生了小猫,你想养,就得准备一份“聘礼”,上门“礼聘”回来。

“聘礼”通常是一包红糖、一袋盐,或者一尾鱼,用柳条穿着。

黄庭坚写的《乞猫》,就体现了宋人聘猫的风俗。

“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猫狗如此受欢迎,杭州城中还出现了专门的宠物市场。

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开封府的大相国寺,每月开放5次,有各种鸟、猫、狗,珍禽异兽无奇不有。

不仅如此,还有猫粮狗粮出售,非常专业。

“凡宅舍养马,则每日有人供草料;养犬,则供饧糠;养猫,则供鱼鳅;养鱼,则供虮虾儿。”

——《东京梦华录》

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还罗列了杭州城的各种宠物服务,“猫窝、猫鱼、卖猫儿、改猫犬”。

前几个好理解,改猫犬又是什么呢?有学者认为,可能就是给宠物猫犬做美容。

周密在《癸辛杂识》中写女孩子用凤仙花染甲时又提到,“今回回妇人多喜此,或以染手并猫狗为戏”。

就是说,定居于宋朝的阿拉伯女性,染甲的同时,也给猫狗染色。

可见宋朝时,人们确实已有宠物美容的概念。

元朝时的末代皇帝元顺帝,不养猫狗,养大象。

据说这大象非常有灵性,常常在宫廷聚餐时行跪拜之礼,有时还会跳一段宫廷舞,因此深受元顺帝喜爱。

元亡后,元顺帝的爱象被朱元璋运到南京。

有一天,朱元璋设宴让大象来一段freestlye,大象十分忠贞,表示拒绝,于是被杀了。

“一日,上设宴使象舞,象伏不起,杀之。”

——《尧山堂外纪》

当时元朝有个降臣危素,还被朱元璋挂了两块木牌,“危不如象”,“素不如象”。

大意是diss这危素还不如大象忠诚。

到了清代,宠物犬的饲养到了一个新高峰。

当时已经有了京师狗、哈巴狗、周周狗、小种狗、顶毛狗和小狮狗等多种宠物犬。

雍正就很爱养狗。

他最爱的两只狗,一只叫造化,一只叫百福。

入冬后,雍正便会找裁缝,给爱狗做冬装。

衣服做好后,雍正还要检查,看看纽扣是否牢固,细节是否精致。

不满意的,打回去重做!

七年九月二十五日,传旨:虎皮衣上托掌不好,着拆去。再狗衣上的钮绊钉的不结实着往结实处收拾。

从雍正元年到雍正十年,他十几次下旨,给爱犬做衣服、造窝。

除了雍正,慈禧太后也非常爱狗。

清慈禧太后便服像屏故宫博物院藏

据说,慈禧曾经在紫禁城中养了一千多只狗,而且每一只都取了名字。

这些狗大多是哈巴狗,被称作“御犬”。

无聊时,慈禧便会叫来几只狗,让它们在太监的口令下直立、作揖。

这其中,慈禧尤其喜欢一只叫做“海龙”的哈巴狗,不论到哪都抱着它。

图片源于网络,参考资料:

韩威《再谈“卫懿公好鹤”》

王少君《孔子与臧文仲》

《晋书·王羲之传》

李星星《宠物与唐代社会生活》

吴钩《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

更多极简史

古埃及/翻白眼/西王母/绿帽子/煎饼

胡须/饮茶/洗澡/皇帝称呼/压岁钱

外卖极/美女脸/美甲/真·剁手

广告/月饼/锦鲤/春游

快递/生理期/铜镜

往期珍赏·珍品目录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看剧的时候注意力大多被剧情吸引,你是否注意过《还珠格格》里被忽略的摆设们呢?

这里凝结着代代讲述的文化故事和薪火相传的民俗艺术,还有每个人对家族和民族的祝福。

高清看画,更有趣味~

投稿事宜:

请在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获取具体信息。

文博/历史/文化/展讯/馆舍推荐

1
查看完整版本: 养宠物极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