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魏瑞祥难忘下合奶奶庙
TUhjnbcbe - 2021/6/22 10:12:00

爱故乡发现美书写美传播美

难忘下合奶奶庙

魏瑞祥

下合村奶奶庙

一座古庙,一片情深。

每当想起我们村的奶奶庙,似乎就有一股暖流注入我的心田,让我动情,让我回味。在奶奶庙的许多儿时往事,一幕幕的又在我眼前浮现,叫我难以忘怀。

我们村的奶奶庙,始建于明崇祯年间,由兵部尚书魏云中主持修建,距今约有余年的历史。年10月,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在这里驻扎,在我儿时,这里曾经是我的小学校所在地。

记得儿时,我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都是在奶奶庙学校上的学。一年级是在奶奶庙东边半坡上的一个窑洞里,当时我们的代课老师是上北漳的张中庆老师,那时半坡上有两孔窑洞,张老师住一孔,我们教室占一孔。窑洞外面的院子里竖着一个高木杆,木杆顶上挂着一个铁钟,上下课就是用这个钟来打铃的。张老师为了方便,把打铃的绳子拉到窑洞里,这样早上不用起床就能打钟。有一天,不知哪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就把绳子给他拴在窗户上,第二天早上,张老师在窑洞里无论咋样拽都拽不动绳子。当然,铃还是要打的,只是张老师穿上衣服出来院里打了。如今张老师离开我们也有几十年了,每当想起儿时这些囧事,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到了二三年级,我们就到了奶奶庙正院。我们年级是在正殿东厢房里上课的,当时正殿四周也用砖垒着,中间也有年级上课。记得年的六一儿童节,我曾坐在正殿前面的主席台上,代表全校师生在六一大会上发言,我记得旁边坐的是我村老支书魏月珍,当然发言稿是当时老师给写的。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来说,第一次像领导一样发言讲话,那种自豪感,让我回味多年,终身难忘。

到了冬天,早上去教室生火就成了头等大事,这些任务都是我们男孩子干的。每逢轮到值日,天还黑洞洞的我就来到教室,拿上煤油灯往火里倒点煤油,然后再把火炉点着,等火着旺了,一伙黑鼻子黑脸的孩子围着火炉烤火,一边摸鼻涕一边等天明。有些男孩子把煤油灯里的煤油喝到嘴里,手里拿个点着火的木棍,再把嘴里的煤油对着火喷出去,顿时前面燃起一团火苗,一边喷火一边沿着大殿前面的院子跑,我们在教室旁边鼓掌,就像神话里的李逵驱*,那个场景至今记着,甚是好看。

到了四年级,我们就到了奶奶庙东边的大土院,我们教室北边有一间房子,与教室是一排,那里住着崔润先老师,崔老师是外地的,经常带着她儿子,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大概三四岁,我们下课后常逗他玩。

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就成了最高年级了,给我们代课的是魏振华老师,魏老师写的一笔好字,讲课特别认真,魏老师作为我们的启蒙老师,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魏老师的谆谆教诲,一生受益,终身难忘。下课后,大土院成了我们玩耍的乐园,三五人一群,打纸宝,蹦琉璃球。大土院北边的三墙上有一块大黑板,当时我与发小魏拴则学习比较好,名字经常在黑板上出现。

到了五年级后,白杨中学五年级向各村小学招收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我们几个学习好的就去了白杨中学五年级上学了,从此就离开了下合奶奶庙小学。

后来,我到外地求学,之后工作,成家。奶奶庙去的也就很少了。八十年代后期,村里新建了学校,奶奶庙就彻底完成了她的教学使命,成了文物古迹。年,下合奶奶庙成了长治市重点文物保护部门,村里通过全面修缮,恢复了每年的三月十五的古庙会。

每年的三月十五这一天,周边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要来奶奶庙烧香保平安,村里还要唱三天大戏。特别是谁家孩子到了十二岁,一家人要带着孩子来进香开锁,祈求老奶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谁家媳妇喜得贵子,也要来给老奶奶进香还愿。每年的这一天,奶奶庙人流如涌,香火旺盛,甚是威风。

新时代的今天,下合村正响应国家号召,开发红色旅游基地,奶奶庙是当时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所在地,奶奶庙及周边的红色建筑配套建设也如火如荼进行。相信,不久的将来,奶奶庙将成为古迹加红色的旅游基地,下合村也将成为继王家峪后又一个红色的旅游乡村。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虽然身在外不能常回老家,心里却时常思念故乡。在下合奶奶庙上学,是我人生的起点,那时候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在艰苦中磨炼了我们的意志,让我们从小懂得了生活的不易,鞭策我们不畏艰辛,迎刃而上。

让我们记住乡愁,记住下合村,记住那些给你关怀的恩师,更要记住在下合奶奶庙小学的点点滴滴……

作者简介:魏瑞祥,山西武乡县韩北乡下合村人,现在长治市潞城区工作。自幼爱好文学,工作之余喜欢读读写写,归乡小憩,在故乡山水中修身养性,在唐诗宋词中追寻快乐。

主编:采禾

小编:含函

蜀葵花开

让我们一起用文字记录家乡之美

投稿邮箱:mlmlwxy

.
1
查看完整版本: 魏瑞祥难忘下合奶奶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