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莫干山是在一个漂亮的晚秋,住在山上的牧师别墅(号)。
那是山上现存最漂亮的老别墅之一,年,它的第一任主人叫龚安东,属于清末民初名声显赫的四大家族之一。
我一直觉得秋天的莫干山比夏天时更美。
沿着山路向上,车一圈圈打着旋儿,眼前的色彩也一圈一层地打着旋儿——深绿、浅黄、棕黄、绯红、赤红;风过林间,大片小片的树叶沙沙地尖叫着飘荡在山谷里,把车道行道铺得又软又密;秋日午后的阳光温柔棉暖,架一把椅子在院子里,晒得手脚酥软,不舍离去。
而且,入秋后,山里没那么多蚊子,也没那么多游客,才可以安静地,霸道地,独揽一片风景。
夜晚的山林雾气腾升,寒风侵袭入骨,从咖啡馆出来,一路小跑回房,耳边会有轰轰的风声余韵。山里的别墅,稍微讲究些的也都安置了壁炉,我不知道今时今日还会不会有人围炉夜谈了,炭火烘得人浑身发烫,是一种最直观的温暖。
深夜的莫干山安静得听得到自己的心跳,直到沾上枕头,耳边都还回荡着山林野风的轰轰声,仿佛远处有裹着强劲势头的狂野飓风呼啸奔驰而来,大有吞没整个山林之势,临到窗前,又变成莎莎莎的摩挲,声声慢慢,催人好眠……
颐园岁月
地主陆
抗战之后的上海报纸上写道:“上海的读者们,在烦嚣的都市环境中过得忒腻了,都渴望一次短途的郊外旅行,领略些沿途各种各样的乡村风光。最近常有来报馆采询从上海经杭州到莫干山公路的情形,好多传闻和报导都说这条路快修复成战前一样了。想证实这种传闻,记者以为最好的答复是事实。就化了四小时的行程从上海旧法租界开车到杭州城郊,再化了四小时另五分回来。从杭州到莫干山来回大约需要一小时半。”
莫干山从清末民国起就是洋气上海市民的度假地,多年以后,我们花3小时便足够从“上海的旧法租界”开到山下。
沿途远山秋云乍起,平野渐次苍黄。倦鸟归巢,落日余晖中,颐园就在那里等我们。
颐园在半山风景绝好处。
车道和颐园之间间隔着一小段山阶,攀上去便看到古旧的颐园围墙和拱门了。
这段山阶野径的迂回隔绝了游客车辆的喧嚣,你才可以真正遁入一座山里。
年代的老别墅,据说是潘汉年兄长的别业。是那种阔大敦实的石头房子,格局大气。这栋房子就是抱山而建的,地基恰好是在剑池的高处,也是群山最华丽开阔处。
当年建筑师一定明白他要做的首要事情就是占尽这山色风光,所以整栋楼的门脸均与山色相融:一楼有阔绰的穿廊贯穿,到了二楼则是同样阔绰的露台远眺群山。
在颐园,你不用伸长脖子看风光,因为你就在莫干山的皇帝位。
廊前的平台一直蔓延到山崖,门前高大的野茶树整个春天开满千百朵复瓣的山茶花,烂漫的花枝伸向露台和屋脊。我从未见过一棵茶树开这么多的花,也从未见过这么好看的山茶,深红的花瓣里藏着暗金色的花蕊,就像金线细密地绣在丝绒上。
屋前屋后还生长着满坑满谷的竹林和花树,所以一年里的大部分时候,你都可以在颐园的花树下喝茶看书饮酒。
看顾颐园的阿姨说,这棵让我惊叹的野茶花足足有岁。那就是潘家建造颐园之前,它已先于我们所有人来到这里了。
莫干山有很多每个细胞充满设计感的民宿,而颐园的主人对这栋房子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不设计。老房子就让它老派,年代感是它最好的面貌。
当然内部结构和生活设施上,主人做了大量改动。原来大大小小的房间被打开,隔成现在6间宽敞的卧室。
露台套房占尽整栋楼的福气,我进屋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所有的落地窗,把山的能量收进来。住在这里群山是你的、山茶花是你的、竹林是你的、剑池的潺潺水声是你的,清晨和傍晚漫山遍野飞鸟的歌声是你的......怎么舍得与它们隔绝。
我觉得颐园的阿姨是整座莫干山最会做饭的阿姨。
晚饭前摸进厨房,砂锅里的鸡汤已经在绿豆火上煨着,喷着香气。案台上井井有条,碧绿生青的蔬菜择好了滤着水,鱼、肉,配菜也都码放得整整齐齐。
厨房里举重若轻的好把式都是把自己的地盘弄得干干净净的,从来不相信丢三落四的厨娘烧得出好小菜。
笃笃滚的鸡汤端上来趁热先喝一汤盅、颐园自家菜地里摘来的小青菜甘甜又糯,椒盐小土豆、红烧的鱼、炒鸡蛋、炒笋片......简单的菜式却每一样都做得好吃。
春天来的时候,我们说了句想吃笋,第二顿就吃到了鲜美无比的咸肉春笋。阿姨说是傍晚趁着天光还亮去山里挖来的。入秋后再去,又吃到新鲜挖来的冬笋,美。
早晨阿姨们在打扫庭院侍弄花草,厨房里空无一人。她们并不晓得我们几点起床,但白粥在炉子上,红心山芋躺在蒸屉里保温,山青水绿的过粥菜摆好了。著名的颐园葱油饼的面团已分好,刷了薄薄的油醒着呢。
我们一落座,一位阿姨麻利地端来温度正当好的米粥,另一位则去煎荷包蛋、烘葱油饼了。但凡下厨房的都知道,每一样食物都在它最好的状态端上桌不容易的,颐园烧饭阿姨的厨房运筹学比城里很多厨子都高明。
颐园的吃饭碗盏不是什么设计、手作、独一件,但都是质量好的骨瓷器皿。每一件都成套,更没有一件磕破边角。这样的杯盘碗盏感觉就是一户好人家的餐桌该有的样子,主人不显山不露水地在细节处留了心,而我对颐园的喜爱里头,正是被好多这样的让人觉得舒服的小细节累加的。
看顾颐园的阿姨在我看来已经不仅是烧饭阿姨、打扫阿姨了,她们其实做了颐园Butler的角色,是这栋老房子的守护人。
山里的夜已凉,晚饭吃到一半,阿姨不声不响进来引了稻秸杆点燃壁炉里的木柴。火苗噼里啪啦的,松节油的香气和温暖在餐桌边升起来。熊熊炉火边喝一盅绍兴冬酿老酒,莫干山的秋夜里,最是温存。
冬天是莫干山的淡季,我倒一直想在冬天来颐园小住。突然想起来万里之外苏格兰的群山间也散落着许多大石头砌起来的年代久远的房子,石头房子最适合过冬了。
天冷方知屋里暖:一杯酒、一本书、一个壁炉,不惊不扰地度过山居一夜。
『沐心坊』流浪,或者团圆
沐心坊的位置好,也不好。
它就在莫干山风情小镇去往莫干山顶的道路边,醒目,交通便利是一大优势,这也造成遗憾——景色普普,至少,在处处是景的莫干山。
沐心坊的气质也颇为糅杂。
初见时,瞄到入口处硕大的店名下方标着“咖啡、音乐、客栈、摄友之家”,门口还排着一溜越野自行车,心中默默飘过一行弹幕:“心真大啊!”
一进门,感觉穿越到了丽江,大堂正中的“屋中树”,原木桌椅、手绘壁画、老式壁炉、彩色玻璃吊灯,抽象画做背景的舞台,如果此刻有一个沙哑的男低音唱着忧伤的民谣,真的很难分辨身在何方。
主人沈永根就是本地人,这家集合了他所有的旅行梦的民宿是他和他的家人一手打造的。
一年多前,沈永根和妻子决定把自家的宅基地改造做民宿,每一步都亲历亲为仔仔细细地把控着,不敢有丝毫马虎——从最初的盖房子装修到后期的接待,都秉着主人招待客人的最大热忱在努力,生怕有哪里不周到。
哪里还会有不周到呢,一楼的咖啡厅足够容纳三四十人,有舞台,有吧台,有书房,一楼的后院架起一座硕大的户外沙发群,还有迷你高尔夫区域,专供小孩子玩乐的沙坑和一应玩具。
二三楼有十二间客房,不同风格,有华丽狂野的大圆床,也有美式文艺范儿的大床;宽敞的露台安置了藤椅,赏月听风数星星,主人家生怕星星太远看累了客人,正在研究着买哪款天文望远镜回来放在顶楼露台。
周到成这样,简直把豆瓣青年最爱的台湾民宿都比下去了。
浓浓的人情味让我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喜欢上沐心坊,和他们聊天特别实诚,就像个隔壁邻居聊自家装修一样,哪里的工费钱,浴室没做好要翻工多么闹心,一边说着,很自然地递过一颗桔子:邻居家的,尝尝,不酸。
黄昏时,赶着我们去外头吃饭:“店里中餐还没准备周全,附近有家特别好吃的小店。”
小馆子果然很好吃,尤其是葱油焖芋头,软烂香糯;还有一道桂花肉,像是香脆般的糖排,没那么厚的勾芡,吃完才知道是我从来不碰的肥肉做的,居然!
沐心坊的气质真的很复杂,初见时以为背包客会喜欢这里,它有着以丽江为首的流浪文化中大部分元素;住下来会发现,它备齐了所有家庭出游会遇到,或是需要的各种装备,每个角落都能让小孩子玩上好一阵,或许也是因为,沐心坊的背后就是一个齐整的大家庭。
次日早晨,我刚走到餐厅,吴国潮从吧台后探出头来,“起来啦,早餐吃面好吗?”见我一点头,他冲着厨房大喊一声妈,继而探进半个身子去低声嘱咐,“煮碗面呗。”
那碗面非常好吃,农家土面条,浇头是雪菜毛豆菌菇香肠丁,用一大海碗装着,像极了我妈给我煮的那种,吃一碗,管饱一整天。
『山中小筑』日系走心暖男
去山中小筑的路上迷路了两回,村道曲折,不是开过了头就是转错了弯,偏偏导航也失灵了,终于看到“山中小筑”的标牌时,松了一大口气,这才有心情来打量四周——背靠山林,四周竹林环绕,枝叶尚青翠,不远处有农田几亩,已是一片金黄。
远看时觉得隐在竹林的几栋小楼颇为清冷,只见大片白墙和黑铁线条两色,进门却是眼前一花,院子沿着篱笆种着蜀葵,树荫下的花圃里姹紫嫣红,各色叫不出名字的大小花正在尽力做入冬前的最后一次怒放,花圃另一侧是小池塘,几尾金红金黄的锦鲤排着队游到东游到西地玩耍,对,就是传说中转发会有好运的那尾鱼。
恰好主人不在家,我暗暗窃喜,不用社交也挺好的。
那个下午,我们拎着一瓶酒在院子里乱跑,想找一个好看的角落拍照。
先是看到一个巴厘岛风格的发呆亭,看到几个胖乎乎的靠垫我就不想走了。
沿着山势往上多走几步,眼前豁然开朗了起来,面前多出了一大片空地,也不全是空白,空地的一角修了个小泳池,另一角安置了露天长椅长桌做休息区,中间并排三四间平房拆到只剩墙体部分,颇有几分圆明园的遗风——并不是工程没完工,这就是户外活动区的本尊。据说这片区域因为涉及宅基地问题无法修建房屋,主人索性就借它做个古着的户外活动区,倒也别致有趣。同去的有人悠悠点燃了雪茄,衬着断壁残垣特别文艺。
几栋房子的主色调都是灰白黑,屋内色调却很暖,白墙,原木地板和原木家具。
我最爱它的床,1.8米的实木大床,浅灰色无印良品风格的床品,厚厚的羽绒被和松软的床垫,不睡个大懒觉简直对不起这张暖暖的大床。
山里新生代的民宿很多都配了浴缸,就像家家都配了壁炉,说是赶时髦也好,拉逼格也好,反正就算不用,放在那里也显得颇洋气。
壁炉我不太熟,可是作为一个爱泡澡的人,我很介意浴缸这件事。摸一摸浴缸内壁就知道是不是有在每天认真清理的;放一分钟水就知道是不是配了专用笼头。至于浴盐,好吧,至今我还没遇到一家民宿在浴缸边备好浴盐的。
虽然也没有浴盐,但山中小筑的浴缸明亮干净,硬件配备也不赖,成就了我睡前一泡的美好夜晚,浴缸的排水安静迅速,也值得称赞。
楼顶的露台风景很美,因为附近在没有高楼了,所以放眼望去,与漫山的竹林比肩,特别爽气。
一早在露台扭了扭腰,跑回大堂兼餐厅吃早餐,和冷淡的建筑外观恰好相左,大堂满满都是“公举心”,粉红条纹沙发,桃红碎花布垫,一只叫阿花的三花猫常年霸住沙发正中间,打盹,或是扑蝴蝶。
早餐虽然普通,但丝毫不影响我的好心情,这里有竹林美景,有山野情趣,有不需要说故事单凭舒适度就能够满足挑剔住客的客房,你还奢求什么呢?
颐园
ADD:莫干山风景区92号
TEL:-
沐心坊
ADD:莫干山镇黄郛西路汪家22号(近山门景区)
TEL:-
山中小筑
ADD:莫干山镇仙潭村费家园10号
TEL:-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