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处偏远、信息闭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年,梅江镇杠龙村被确定为全县重点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启动后,杠龙村积极完善基础设施,以点带面不断美化人居环境,着力打造整洁有序、生态宜人、文明和谐的宜居乡村,因地制宜推进扶贫产业发展,引领村民走上脱贫增收的幸福路。
修好的河堤。
“村组道路硬化了,自来水通到家了,河堤也整治好了……”提起杠龙村的变化,村民们赞不绝口。
“现在便民服务中心成了群众的休闲娱乐聚集地,村里安装了路灯,早上散步、晚上跳坝坝舞已成为很多村民的习惯。”杠龙村*支部书记雷存志介绍,随着人居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居“颜值”提升,公共设施完善,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也随之增强。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杠龙村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了通组公路硬化、河堤整治、新农村地坪硬化、集中供水池建设等多个扶贫项目,切实改善了村里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
由于交通闭塞、缺水少地,外出务工是大多数贫困村劳动力的共同选择。随着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杠龙村也开始谋划发展特色产业。
帮扶队员指导茶叶管护。
“我前年种了5、6亩茶苗,明年开春能采茶了。”记者见到贫困户赵昌应时,他正在自己的茶园里管护茶树。赵昌应告诉记者,村里茶叶产业采用“合作社统一种苗、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统一生产物资购置、统一加工销售,群众分散管护”的“五统一分”模式,自己只需要在管护好眼前的这片茶园,其他什么都不用操心。
赵昌应曾因妻子患病,三个孩子又要上学而成了村里的建卡贫困户,在发展产业之前,他一直靠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日子过得十分拮据。“在政府的帮扶下,我家的庄稼地全部种了茶叶和黄蜀葵,还养了牛,生活条件改善多了!”赵昌应乐呵呵地说。
黄蜀葵丰收。
中蜂养殖。
“群众种茶有管护、种苗、农资等补贴,产出的鲜茶叶由合作社统一销售。到了盛产期,赵昌应的茶园一年能为他增加2万余元的收入。”县农业农村委派驻杠龙村第一书记赵通旭介绍,近年来,为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有效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杠龙村成立了秀山县优农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发展茶叶亩,油茶亩,中药材黄蜀葵亩、金银花亩,中蜂养殖群,初步形成了长期有油茶产业,中期有茶叶产业,短期有中蜂养殖及黄蜀葵产业的长中短结合模式,多重保障巩固脱贫成果,形成稳定长效脱贫机制。
全媒体记者方倩
不再分文理科!重庆年高考报名启动名单发布,秀山上榜!太美了!
就差你啦!秀山这三条干线公路名字,等你来定!
今天,头条留给这群人
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