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推崇“书画一家”的说法。画得一手好画,又写得一手好字,这是一个真正艺术家的完美境界。但在现实中真正能够做到书画皆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著名书画家林茂芃却是这样的一个佼佼者,他既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这在全国也是不太多见的,目前,我们大连也是仅此一人。
(书画家林茂芃)
年6月,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他的书法作品入选了。年11月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他的书法作品又入选了。年4月由文化部主办的“迎97香港回归书画作品大展”中他的书法作品荣获铜奖。年3月文化部主办的“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他的书法作品再次入展。年5月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国际科技文化成果博览会”中,他的书法作品荣获铜奖。年4月工笔画《素心不倦》荣获文化部主办的“97迎香港回归全国书画作品大展”优秀奖。年中国画《月满香清》荣获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的“迎澳门回归中国画大展”优秀作品奖。年12月中国画《清梦》入选新世纪全国中国画、书法精品大展。年6月,中国画《一帘幽梦》获得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设立的全国美术专业最高学术奖“中国美术金彩奖”。年中国画《素香映月》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年全国中国作品展”。年8月中国画《秋籁无声》由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入选展出。年8月中国画《冷香邀明月》由中国美协主办的“年全国中国画提名展”荣获提名奖。年9月中国画《清梦》入选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序列展“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年4月中国画《金风秋影》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年全国中国画展”荣获优秀奖。仅年,他的中国画作品就三次入选全国大展。他的书画作品还应中国外事部门之邀为日本大地震赈灾义卖,日本《读卖新闻》大阪本社为他颁发了感谢状。从年开始至今,茂芃已经记不清在省、市、全国的美术、书法大展中获奖多少次了,他的“瘦金书”小楷《观刈麦》还被编入了《必背古诗文书法精品丛书》,成为全国中小学生必读精品之一。年山东电视台《大家名家》栏目6次播放了他的专题片《书画一家,双翼齐飞》,自此,他声名远播,影响广泛,跻身于中国书画的名家行列里。
(林茂芃作品《秋籁无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林茂芃年出生于营口的一个乡村,爷爷喜欢收藏,收藏了不少书画作品。耳濡目染,心有灵犀,茂芃自幼就喜欢上了美术和书法,六岁开始写写画画、临摹学习,显露出绘画、书写方面的聪慧和才气。只是当时家里穷,买不起纸砚和笔墨,他就反复地在玻璃上画,画了擦,擦了再画。不料16岁就成了闻名乡里的小秀才,初中没毕业就被乡政府文化站要去当了文化小干事,他写板报、办画廊,搞宣传、写报道,把领导喜欢得不得了,全乡搞美展,属他画的最好。父亲没想到儿子有这样的大出息,竟然进到了乡政府这样的大机关,而且所有的机关干部就他有画画这一技之长,将来精简到谁也不会精简到他的头上,而且说不定还会弄个一官半职的当当。可是一心想走出去看看大世界的小茂芃并没有被既得利益缠住腿脚,而是像大山里喷涌出来的一股清泉,永无休止地往前流淌着,哪怕有高坡陡崖,沟沟坎坎,他都会绕来绕去随其自然地前行着,虽然他不知道命运会把他带到哪里,但是他心爱的画笔时时刻刻都是紧紧地攥在手心里。当征兵的部队首长看中了他的一技之长,要他当兵进部队时,乡领导急了,父亲也着急了,他们纷纷劝说他:知足吧,将来转业回来恐怕没有这样的位置了。林茂芃稀罕的是画笔而不是位置,他怀揣画笔进了部队,当了首长的通讯员、班长,接着又被任命为保密员,这个特殊的职业是不方便出去写生创作的,更不能在保密室里写写画画,但是却有升迁的机会,茂芃不想放下手中的画笔,找部队首长提出转业的要求,首长相劝无果,他转业到了营口市群众艺术馆。
到了新单位,人生地不熟,自然有很多的艰难和不适。但他却用极强的耐力坚守他的梦想。他每月的工资,去掉买笔﹑墨﹑纸﹑砚及资料所剩无几,每天的生活费不足一元钱,每顿饭只吃一个面包,转业了好多年仍然穿着那两套军装。别人没有公费是不会出去采风写生的,他却省吃俭用自费去鞍山二一九公园画荷花,不想花干巴死了,还被暴雨好顿浇。茂芃没有气馁,第二天又赶到沈阳北陵公园画荷花,饿了就买个面包来充饥,直画到晚上看不见了才返回。几番辛苦几番奔波,终于画出了一幅很好的画,正要拿到省里参评时,作品被人偷走了,他心疼得欲哭无泪。后来又花费了几个昼夜重新画了一幅,在辽宁省文化厅主办的首届国画节中获得了三等奖。
(林茂芃国画作品)
结婚后,夫妻二人住在单位的车库里,屋里连张桌子也没有,没办法他就跪在地上趴在炕上写,天亮了,爱人醒来看他还在写,当他站起来时,膝盖却疼得不敢走。后来,爱人的企业黄了,他们的日子更显艰难,买张纸也要核计核计兜里的钱。他原来是练行草的,可是两分钟不到一张纸就没了,为了省钱,他开始一笔一划地写小楷、一笔一划地练工笔,出于无奈透着悲壮。但是歪打正着,这却为他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练出了踏踏实实的基本功。一个偶然的机会,省书协主席聂成文在省美展上看到了他的题款,便鼓励他,“小伙子,字写得不错,你参加省书协的临帖班吧,争取先当书法家。”伯乐慧眼识珠,导师指引方向,一句话点亮了茂芃心中的明灯、激发了他内在的潜力与热情,从二王到米芾、从唐楷到瘦金书,从苏轼到黄道周,他痴迷于碑林帖海之中。尽管临帖研习是枯燥的,但他耐得住寂寞,抵得住喧嚣,终于练出了俊朗飘逸、坚实稳健的书法风格。茂芃曾赋诗一首记录自己习字的真实心路历程:“墨海漫步三十年,读帖容易临帖难。为求一点形神在,常常相伴孤灯前。”一幅“瘦金书《岳阳楼记》”他竟写了数十遍,平均45分钟写一幅。功夫不负有心人,年茂芃首次参加全国书法展就入选了。自此以后,他的书法作品,连续多次入选全国书法展并获奖,年被批准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古人说“书画同源”,茂芃深谙其理,他坚持书画双修。利用休息天和节假日身背画夹外出写生采风。他主攻花鸟,犹喜荷花,足迹遍布东北三省、大江南北,描绘出的荷花既千姿百态,又灵动典雅,既婀娜娇媚,又清逸绝尘。而继荷花之后,茂芃又偏爱“蜀葵”。蜀葵是锦葵科植物的一种,属草本花卉。其叶大、花繁、色艳,花期长,是园林中栽培较普遍的花卉。但蜀葵是很少被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