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
读好书
善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桔图荐书
与你相约
你
决定从哪本开始阅读???
泱泱华夏,灿灿文宇。最初只是用来传达基本信息的文字,也在星河漫长的历史中迭代与演进。毫无疑问的是,每一段进程,每一步变更,无疑都映照着那个时代的背景与光辉。语言也如同一个孩童般渐渐成长,懵懂,直于坦言,毫无矫糅;青涩,婉转之中娓娓道来;成熟,笔力张肆,纵横捭阖。以至意胜于言,御风唤雨,张弛自放,力钧可铎,恣肆汪洋,自得之意。到而今,语言大成,犹不忘古意,闪烁古典之光辉。
No1.《诗经》
作者:吴广平、彭安湘、何桂芬导读注译
出版社:岳麓书社
馆藏信息:I.2/10
内容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首,很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推荐语:
“青青雅韵诗经语,洋洋洒洒三百篇。”语言之美,诗莫大焉,集韵之成,汇律之音,已然成乐,可致颂歌。而百诗之成,又莫言过于《诗经》。
《诗经》之美,源其手法可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笔意强调,更把桃花怒放如火灼的场景以传达。而情意上,也表现出作者难以回避的赞叹之语。语论其三,而意不觉穷,力传情之深切。
《诗经》之美,美在意象之清雅。雎鸠鸟鸣,野草葛覃,樛木累累,汉广永江。动物,静物,都取素材于农野,放视野皆为常物,歌之颂之,农风朴朴。而论之其物,着力一点,核心所在,弃物而神传,终汇成一幅晓雾初升,山林悠悠,河汉潺潺的自然和谐之景。而人,无视纷争,处画面之中,得境中之意,可谓之入境。语浅而境深意浓。
《诗经》之美,妙在虚词之运用。不着其实,而留其之势。“汉之永矣,不可方思”,而用虚词,意在为主体之物蓄势,字字珠玑。上升其可为的字面空间,间歇骤急,倏然有度,婉转如歌。
《诗经》就如是般独具清骨,不绮丽,不张扬,见素抱朴,传达着自己心中最本初源清的情怀。
No2.《楚辞》
作者:吴广平导读注译
出版社:岳麓书社
馆藏信息:I.3/10
内容简介:
刘向辑录的《楚辞》是部浪漫主义诗歌集和体类文章的集。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彩,成为继《诗经》以后,对中国文学极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集。楚辞是战国晚期天才诗人屈原及其后学宋玉所创作的一种具有楚国鲜明地方特的新诗体。在中国文学目前往往“风”“”并称,以“风”来指代《诗经》,以“”来指代《楚辞》。
推荐语:
若言《诗经》朴实无华,情深意切。那《楚辞》必然是《诗经》的另一座平行巅峰。瑰丽万象,极用夸张,是一位忧国而怨天的伟大诗人的心歌,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典型代表。
《楚辞》工于激浊扬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句句将常人的常识打破,给人一种诡异不解之惑。也正是那时的屈子,不解乱世之天道地数,困于一隅的极幽极怨。
《楚辞》工于意境。若言《诗经》有素材之本,所以多即物起兴,那么《楚辞》则几乎将具体之形而弃,心生成象。东方流金铄石,南方蝮蛇蓁蓁,西方流沙千里,北方增冰峨峨。于一隅之中幻想天地万象,心象之汪洋澎湃,外化万物之离奇诡谲。诗人压抑许久,心声如江河奔涌,夸张、想象之极用,一如野马脱缰而不可阻断。
一人之作,一势而下,一气若贯,犹有一体之成之感。而他人著之于内,亦承其意。
No3.《庄子》
作者:(战国)庄周著;任志宏校注
出版社:岳麓书社
索书号:B.52/8
内容简介:
庄子(约前年-前年),名周,战国时代宋国人。有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很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推荐语:
《庄子》用语,美在于其成。道之已成,万物运转,接纳乎其中。就如同万事皆有答案,方可一一为人解答。没有疑问,没有争议,更没有丝毫自得之意。像一个传道之人,不曾急功,这便是庄子的语言之美。
奇丽诡谲,这是庄语的标杆。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饱腹。小大之辩,喻之形象。
浩朗坤清,这是庄语的风骨。姑射山人,肌肤冰雪,风姿绰约,静若处子,动如脱兔,乘风御龙,磅礴万物。
思想超脱,这是庄语的内涵。大树臃肿,不中绳墨;小枝蜷曲,不中规矩;无功无用,逍遥乎枕卧之间。
No4.《人间词话》
作者:王国维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
索书号:I.23/52
内容简介:
本书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的经典著作,在当代的阅读中,它不仅是文艺理论著作,更具有哲学意义和人生指导意义,是大众喜爱的经典之一。全书以西方哲学、美学、文学理论评鉴中国古典文学,内容包括《人间词话》、《人间词话》删稿、《人间词话》附录。本书所用底本由著名专家徐调孚、周振甫笺注,由王国维次子王仲闻亲自校订,并附录全彩印刷的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手稿,读者可以对照手稿,欣赏国学大师的妙笔心得。
推荐语:
读晏殊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似见闺人遥怨,望眼欲穿,思君不见倍思君,别离难忍忍别离。深婉的情致之中又带了几分辽阔高远,惹人怜惜。婉约如斯,脑海里浮现的尽是大宋繁华之世下晏殊充满闲雅意趣和多情思绪的生活。
读柳永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春日之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主人公伫立于高楼之上,思眷正浓,身形消瘦,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生活中总免不了相思,将离愁别绪以诗文赋之,后人读来,再遇相思之时,也有了话可说。柳永之词也映出他的生活经历,仕途坎坷,只得游于歌妓之间,却也将男女之情描绘至深。
读辛弃疾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元宵灯节热闹非凡,人人都抢着去那灯火热闹处,却有一女子超凡脱俗,远离喧闹世间。这不正是词人在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的写照吗?
此上这也正是王国维先生在书中提到的人生的三种境界。当然,书中的生活之美远远不止于此,读陶渊明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沉浸于生活的平淡朴实之美,读范仲淹词“长千嶂里,烟落日孤城闭”,我们领悟到了塞外边疆生活的壮阔之美……读的是古文经典,品味的是生活,书中的大千世界等待我们去探索。
No5.《浮生六记·秋灯琐记》
作者:(清)沈复著,(清)蒋坦著;马一夫注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索书号:I.9/14
内容简介:
本书为《浮生六记》、《秋灯琐忆》两本随笔合集。《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全书共分六卷,即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及养生记道,主要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真实地反映了普通人居家生活的种种际遇。
《秋灯琐忆》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
推荐语:
《浮生六记》林语堂曾称秋芙与芸娘是中国古代最可爱的女人,《浮生六记》取自李白诗“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所叙便是作者沈复与妻子芸娘的喜忧参半的一生。沈复幼时家境尚可,而舅舅家的女儿芸娘父亲早逝,生活艰难。沈复倾心于她的才华,又心疼她的不易,二人由此结下姻缘。婚前芸娘为沈复藏粥菜的趣事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婚后二人耳鬓厮磨,形影不离,令人生羡。沈复离开芸娘到杭州求学期间*不守舍,得机会回家便开心地宛如孩童。大概在爱的人面前,人们都会流露出孩子般的纯真与可爱吧。芸娘的确是符合传统要求的一位妻子,二人居于浪沧亭时,赏古文,论诗家,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但芸娘也不失活泼灵动,她女扮男装与沈复共游庙会,帮丈夫策划游会。
每当读到这些温情时刻,就觉得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心中惟愿二人长长久久,可天不遂人愿,短暂的幸福之后便是家中丛生的变故,芸娘代笔家书期间与公婆产生嫌隙,又遭遇了母亲的病逝,义妹的辜负,公婆的厌恶……后来,二人被逐出家门,踏上了颠沛流离靠人接济的生活,原本就患有血疾的芸娘在一系列打击后病情加重,客死扬州。而经历过丧妻之痛的沈复,不久后又经历了丧父丧子之痛。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歌尽人散,读来让人百感交集,生活之幸大抵如二人美好的相遇,而生活不幸也如二人的离散,还没能拥有安稳的生活,所爱的人已经不在了。珍惜陪伴在身边的人吧,他们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啊。
《秋灯琐忆》的作者蒋坦生于富庶之家,长于诗文,笔墨生花。蒋坦20岁那年迎娶到了表姐关瑛,《秋灯琐忆》一书中记叙的大多是他与爱妻琴瑟和鸣的生活。关瑛,字秋芙,亦生于书香门第,二人的生活如诗如画,蒋坦授秋芙琴艺,秋芙以蜀葵叶子制成蔚绿笺纸抄录蒋坦之诗。夏日二人同出游避暑,于石洞之中撩拨琴弦。秋月正圆,二人泛游西湖。暮春时节,蒋坦为爱妻制衣,眼中妻子宛若仙子,明媚动人。
蒋坦以温润的文笔将与秋芙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读时似见那位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女子朝着她心爱之人盈盈地笑。婚后25年,秋芙病逝,再读此后的文字,便不难察觉出萦绕在字里行间的淡淡悲凉了。五年后,蒋坦困于杭城中冻饿而死,一代才子佳人的故事就此结束,虽未携手百年,但能遇彼此,也不枉此生。愿真的能如蒋坦所求,花开之日,当并见弥陀,听无生之法,即或再堕人天,亦愿世世永为夫妇。于我们,也都希望可以得一知己共度此生吧。
“为文有西汉之风”,《世说新语?文学》篇评注用语,集大成者之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语言特色,无高下优劣之分。而殊途同归,最终所带来的语言之美,也各在不同领域中熠熠生辉。古风唯美,如是斯言。或全书研学,或以一叶而知秋,他们给我们留下的语言范式,将内化于平时提笔之无形。而最初所带给我们的美感,也是贯彻始终,形而上的艺术。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
桔图荐书第十九期
▽
福州
桔图荐书
与你相约
坐标:福州四中桔园洲中学
桔园书院
远方不易有
小伙伴们
赶快来图书馆挑书吧
-Theend-
书无际
阅无际
桔园书院欢迎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