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做语用题时要有语境意识
TUhjnbcbe - 2021/5/25 0:11:00

做语用题时要有语境意识

下面题目源于“广东省届普通高中学业质量联合测评”试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走,去那边看看!”

大伯起身打着头,边走边对我说。一只黄蝴蝶绕着他头上飞,又定在肩上的头上。我们向山谷里走去,走进一团鸟鸣里。溪水哗啦啦淌过茂密的草丛,向山下大水库奔去。那里波光粼,仿佛铺满碎银子。

拐过山腰,眼前是一大片平整的菜地,点着些许绿意。“这个是鸭脚板,城里人叫野蜀葵,口味像芹菜,城里人可喜欢吃了!”

继续往里走,前头一亩多的菜地,盖着塑料薄膜,太阳一照亮晃晃的。大伯说:“靠里边的是黄精,还有金银花。咱这山里,落籽出苗,见风就长。”

走到菜地的沿子上,他吸了ロ气,扬起头,一下去,又猛又深,用力一掀,吱的一声,厚重的泥土剜起一大块,透出地气,撕扯着草根丝连。

“我琢磨着改种山野和中草药材,效益比普通蔬高得多,磨刀不误砍柴工啊!”大伯说完,对着我,对着大山,爽朗大笑起来。

我忽然想起来,便问:“新徳伯、国良叔、三琼婶他们,也都在忙吗?”

大伯一笑:“都正干得欢呢!走,去看看!”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大伯说完对着我和大山爽朗大笑起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参考答案:20.①句式节奏不同:改句成为长句,失去了节奏感;原句为短句,节奏舒缓,适合表现“大伯”的情态(我的疑问:大伯情态具体指什么?为何要用舒缓节奏来展现)。②强调的程度不同:改句将“我”“大山”组成并列短语,强调的意味不浓;原句用“对着我”“对着大山”两个短语分列,更能强调“大伯”心情的畅快(我的疑问:为何把“对着我”“对着大山”两个短语分列,更能强调“大伯”心情的畅快?)。(每点2分)

我的答案:第一、短句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更适合表现日常生活的场景,若是长句则显得过于正式和死板;第二、从语义表达上看,通过重复“对着”这个动作,将“我”和“大山”一前一后地展现,更能突出大伯内心越来越开心、满足。而且后出现的“大山”是表情的重点——它表明了大伯对在大山里的劳作感到开心,对大自然的馈赠感到满足(或对大山的热爱)。这一点从上文的内容可以看得出来,如“咱这山里落籽出苗,见风就长”,也和下文最后一句的“大伯一笑,都正干得欢呢,走,去看看”相呼应。

答题提示:语言表达效果好与不好,除了其形式技巧之外,更在于它符合整个话语的语境,就是说文中的句子要和上下文语境相吻合,不能是来得很突兀、来得不协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做语用题时要有语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