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贞元学校24节气课程大暑目无长物沐清
TUhjnbcbe - 2021/5/22 23:02:00

编者按:

贞元学校的孩子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会在冬至开启二十四节气课程,孩子们将用整整一年的时间,追随太阳和月亮的脚步,伴随着中国的节日、节气和诗词,穿越五千年的中华农耕文明。

橄榄树教室的张春燕老师在年的冬至,就带领她的小橄榄树们开始了节气之旅。他们从冬走过春,走到夏,来到了大暑节气。大暑时逢暑假,节气课就在网络上进行,课后,孩子们从天南海北发来了他们在各地观察物候的大暑节气文。

张春燕老师

大暑吉他教学视频

大暑来啦!我们的节气课程也就来啦!

平时,我们在教室用晨诵开启,放假,就在网络继续吧!

提前一天,在班级群里来个预热——

然后,在班级群里做个动员——

动员一发出,不仅孩子们参加,我们的数学宋较瘦和科学星星老师以及舒的妈妈都来积极响应。

同步,科学群里也开始预热——

课后,孩子们去找大暑,我也去找大暑(晚上回去,成功中暑,窃喜~,我终于过了个名副其实的大暑)

橄榄树的大暑

然后,一波一波作品砸来。

烨最先写完,我立即就被他的文字打动了——

不过在今天早上上课的时候,我才发现,张老师在那个24节气旁边,列出了我们走过的那些节气,我十分惊讶地看着那个黑板,为什么惊讶呢?我们难道已经真的走了这么多了吗?就拿夏天为例,我们已经走到最后一个节气了,感觉好像24节气马上就要完,不是感觉,而是真的已经要完了,我们已经走完一半多了。

而我们的舒,也对时间的流逝发出的感慨——

我们是从冬天的第四个节气冬至开始的,这时,已经大暑了,所以已经走过了1,2,3,4……15个节气了!

一瞬间,就快到秋天了!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人生,可以珍惜,也一定要珍惜。

而我,又有了我的新的格言:“人,不是动物!”

这就是我的大暑。

舒的配画

真的走过一半多了!

还记得去年冬至,我们开启了24节气之旅。

我们在最寒冷的冬天,画下九九消寒图,期待即将到来的春天;

我们在惊蛰里,踏上新的土地,开启新的创造;

我们在春分的众芳开屏中,弹唱自己的歌曲;

我们在夏至到来的时候,结束四下的学期……

是的,从黄经的冬至开始,到现在的度,我们已经整整走过了15个节气。

这大半年的时间,变化不少,但是我们的课程始终延续。

时间中,总有什么留不住,总有什么始终在。

睿和旭,两个好朋友今天刚好逾越山谷来见面,所以,大暑日之于他们,便是在烈日下聚会的日子。

睿说——

今天是大暑,这个日子嘛,非常特别,虽然它是夏天最热的一个季节,但是它也是向冷的第一步,所以我们很珍惜这一天,以后有可能就没有这么暖和,这么热的天气了。

旭说——

今天我去了右玉,为的是什么呢?是为了和好朋友相见,跟哪个好朋友相见呢?那就是睿和宁相见,我们坐了一个小时的车才到了右玉,我和他们见了,互相拥抱,直到抱累了,我们才停下来。

涵说——

我感触最深的不是这些物候,而是气候。

昨天我们太原下了大雨,我觉得很潮湿,而且很凉爽。可是第二天早起来我就发现地上的水迹了,已经干了,而且早上我就在那打羽毛球而已,然后就变得满头大汗。到了中午的时候我甚至可以这么说(用翰的一句话):假如你不运动的话,你也会出一身的汗。但我还是很高兴的。因为夏天越热我吃的雪糕就可以越多。

是啊,在孩子们眼里,西瓜冰棍可能是对夏天最深的记忆了。

而优看到了百合花,它们是他眼中的勇士——

百合花非常洁白,它虽然不像荷花那么繁盛,可是它在我的眼中,像梅花、竹子、四君子那样的美丽,真的很美丽,以至于这个世界都像是为它专门定造的一样,上天让它在这样炎热的天气开,也是想挑战它吧!它肯定想让百合变成一个勇士,给了它夏天这样一个这么难攻的敌人。可真是实实在在,它终于挺过去了!

阳和妈妈刚刚到云南,那里的大暑,似乎徒有虚名——

我们的大暑在云南,但是,我们的大暑特别的凉快,有点像是秋天,因为这边海拔高,很清凉,虽然可能呼吸的时候有点头晕,但是整体来说这块还是很清凉很凉快的。人的衣服都很奇怪,有个薄外套,有的是短袖,而我穿短袖就打哆嗦。秋天才有的黄金菊,在这里开得特别的旺盛,让人又有了一层寒意。这里的朱蕉,虽然是千年长寿,但是因为太寒冷了,就会变得特别的枯儿,原本是绿叶子都变成了粉丝了,而它是黄色的时候,就代表它们已经枯萎了,而它的根径部位确实变黄了。当然,我觉得最好看的,也不能算是最好看,只是最具有寒意的便是紫叶李。这里的紫叶李还不太平常,因为这种紫叶李,开得特别的旺盛,却又开的,特别的枯萎,为什么拿这两个反义词来说呢?因为说他旺盛吧,在远处一看,郁郁葱葱,看着是很绿,但是近处一看,就会发现它的叶子很稀疏,是很深的绿色,可以看出他快死了,但夏天应该就是紫叶李的时候,为什么会死呢?当然,紫叶李的果实是在夏天结的,而这里的温度是秋天,所以这紫叶李已经毁了。我坐在窗口,吃饭时,冷得直打颤,但是,我发现,对一群正在溽暑中煎熬的小朋友来说,如果一进入这,第一感觉它是多么的凉爽。

海拔不同,差异是多么大啊!谢谢阳的文字带来的清凉。

数的笔记,除了对自然的细致观察,还有消暑的诗歌——

夏天的代表之花是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的品格就像君子,而那些淤泥呢?就像是世间的荣华富贵,世俗之气。而天气的炎热,也许就是在成为君子道路上的各种磨难。

不过,就像张老师说的,炎热的天气不一定非要用空调,或者电风扇来把它缓解。而是"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不过我想,如果没有那种"眼前无长物"的能力,我想也许可以写诗,已缓解暑气吧!

荷花词

暑兮溽兮,天地蒸又煮,此淤泥,那清涟,都没染其身。

此淤泥,腐败不堪;那清涟,种种磨难。

然,虽溽虽暑,都可成长为借力所使。

只盼吾也出那世俗,如荷花,清自身,清自心。

正是眼前无长物,清风拂脸庞。

正所谓:因溽暑,青。因淤泥,淡雅。因清涟,绽放!

写完之后,我稍微帮他调整段落,又建议他配画,于是,有了这样的作品——

而我们几位参与的大树和树老师,也都记录下了自己的大暑。

舒妈妈最早发来,她拍下了小区里和舒的发现。

地点:山西运城

时间:.7.19

6:30被闹钟叫醒后第一件事就是百度一下大暑节气的有关内容。

昨天橄榄树已经提前预告今早8点的节气课程,平时因为各种原因都错过了,今天有空能完整的听一节课。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后提前十分钟坐到电脑前,却因为电脑无声音的问题又一次“眼睁睁”的完美的错过了完整课堂,心情一下子如窗外的骄阳——极度焦躁。所幸后来又反过头听了一次,心情才平复下来。

继小暑之后的大暑,字义是大大的暑期,一年中最热,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也是各种气象灾害频繁的时候。果不然,很少开空调的我,前天一白天不敢外出,晚上熟睡之后又被热醒。

小区的各种水果蔬菜将熟未熟

竭尽全力的繁殖

花开、果实、种子正当时

抽芽、新叶也当季

世界的颜色它说了算

足智多谋的昆虫和动物

大暑,极热。动植物在依基因中的本能附和自然——植物在竭尽全力的吸收阳光生长,在拼尽全力的开花,想尽办法的繁殖;动物在穷尽智慧的生存。一切都是为了正当时,人儿们呢?

是人驯化了它们还是人被它们驯化?

目无长物沐清风

人能够体察天地的运行借势而动,能够在遵循自然的规律中视轮转的四季为心中的每一天,“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如此,便为自由人。

否极泰来,物极必反,大暑已到,秋天还远吗?

大暑,热否?

接着,收到宋较瘦的。

宋较瘦自24节气课程开始以来,每一节课都不落下,每天都跟橄榄树一起晨诵,现在,她又跟橄榄树一起去寻找大暑,在田间地头,找到童年的回忆——

最近的脑袋里如同大暑的天气一般燥,事情多到做不完,从前段时间的课程总结,到六年级的课程,到五年级的前测记录,到五六年级的课程计划,再到四年级两本书的书稿整理……每天一睁眼想想那些做不完的事就燥,再配上这燥热的天气,应景!

坐在电脑前整整一个下午,晚上走在燥热的大街上,突然发现一条街几乎都是卖桃子,李子,苹果的,商贩大汗淋漓,嘴里还叫卖着……

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一颗玉米,突然想起小时候去地里掰玉米的场景,那时候,天气也是如此炎热,但不听父母劝,同小伙伴们去地里玩,说是帮邻居掰玉米,其实到了地里只顾着抓蚂蚱了,偶尔还闹着要吃“甘蔗”,小时候傻傻的以为玉米杆就是甘蔗,一下子能吃好几根,没什么水分,但有一丝丝的甘甜!这个时候,突然心情舒畅起来!

走着走着,一大片的红薯地出现在眼前,便开始傻笑,笑十几年前的我,第一次偷红薯,把人家的一片红薯地拔光了枝叶,也没弄到一个红薯,回家后,问奶奶,为啥别人家的红薯都熟了,那家的红薯一个也没长出来!原来红薯是刨的,不是拔的!

向日葵与花生让我再次想到了橄榄树,第一次见大片大片的向日葵是在运城,第一次种花生,认识花生枝叶也是在运城,我们每天为它浇水,终于看到了它发芽,但是最终还是没等到它结果实!

最后,我们来到了河边,稚子河泳,河边是所有农村孩子最最渴望去的地方,一头扎进水里不想上岸,可惜现在长大了,有所顾忌,再也不能像小时候一样无忧无虑!

就这样,走着,回忆着,心情舒畅了起来,大暑的歌词循环播放……目无长物兮沐清风,热散心静兮陋室空,莲花如如兮出淤泥,吾心光明兮复何求……继续修炼……事情再多,一件一件做……

吾心光明复何求!与你同行,夫复何求?!

而阳妈妈,彼时还在火车上,在空调的恒温里,思考24节气之于我们的意义——

受橄榄树召唤,从大清早,我就开始趴在车窗上,看大暑节气里窗外的物候。遗憾的是,从清早看到的武汉,到中午看到的长沙,再到傍晚看到的贵阳,几乎都是一个样,晴空万里,绿树成荫。我所感受到的温度是恒温,空调的温度。

于是我开始思考,24节气对于现代人的意义。每个节气三候,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时候根本观察不到文字记载中的三候,哪怕是在同样的地域,很多物候也观察不到。因为我们早已丧失了农耕文明时代人们对大自然的依赖和敏感。在看天吃饭的时代,人类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都与周围物候的变化紧密相连。大自然每一个细节的变化自在他们的眼中、心里。而处在工业和高科技文明高度发达时代中的我们,只是在某个时间点去关心一下大自然,当然读不到,读不懂大自然的密语。但是24节气被重新

1
查看完整版本: 贞元学校24节气课程大暑目无长物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