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已经硬化的道路,走进东山镇水井村委会大海子村小组,这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库区移民村,说它是山村,但却看不出山村的痕迹,除了周边连绵起伏的大山和远处波光粼粼的湖面,看着倒像是“隐居”在山林间的都市“白领丽人”,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村外,油绿的蔬菜在农家人门前的小菜园里疯狂的生长着,有情调的年轻人还会在自家门前开辟出小花园、小果园,将房前屋后点缀得如景如画。
大海子村全景(12月31日摄)
整合力量让新村庄“美起来”
“以前村子建设也没有个规划,乱打乱建现象很严重,村内又脏又乱,走的路也是坑洼不平,加上牲口粪便,大家都是晴天怕灰,雨天怕泥,牛马牲口再踩踏,大家连门都出不了。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住上了新房,生活环境舒适多了。”70岁的村民张大爷高兴地说。
大海子村一角(12月31日摄)
水井村委会大海子村民小组地处东山镇东北侧,紧邻独木水库,属于独木水库移民库区,村内总人口人,移民人口人。到年共实施移民后扶项目8个,总投资.72万元,其中申请移民专项资金万元,主要硬化村庄道路余米,建公厕3个,垃圾池3个,建红白事理会1个,安装太阳能路灯80盏。
勤劳的大海子村人,因地制宜,变废为宝,用竹条、木板编织了菜园篱笆墙,用瓦片和废砖堆砌道路花坛围栏,在里面种上了各种适合生长的粑粑花。据了解,粑粑花学名为蜀葵,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具有生命力旺盛、花期长的优势,其花色有紫、粉、红、白、黄等,被广大农村和群众所喜爱。“每年开花时节,五彩缤纷的鲜花在公路边、广场周围、群众家门口和庭院绽放,非常漂亮,该村党总支书记刘永祥介绍说。虽然是初冬时节,水井村大海子小组仍是一个被绿水青山所包围的村庄,是一个被绿植、果树和鲜花所“占领”的村庄。
工人正在施工(12月31日摄)
在村口的一角,十几名工人师傅正忙着施工,这是年实施东山镇水井村委会大海子村小组“美丽家园·移民新村”项目。项目总投资.38万元,其中万元为移民专项资金,0.1万元为村组自筹资金,其余.28万元为整合资金。改造村里近1公路的道路,打造1座网红桥,修建1座景观石,米花饰围栏,27米门式花池护栏,32米塑木廊道,2米塑木栅栏。同时还要安装60盏太阳能路灯,配置10个移动垃圾箱,栽植银杏、红枫、云南樱花各60棵;片植美人蕉平方米,南天竹1平方米,原外墙面粉刷做外墙漆平方米,墙体文化平方米,原主房屋面换瓷瓦.6平方米。目前,该项目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预计1月底将完成所有工程量。
新建的网红桥(12月31日摄)
墙体文化让新风尚“亮起来”
村庄靓丽了,也要让文明风尚亮起来,大海子村将民风民俗、道德准则、科学知识、文明乡风,通过通俗易懂接地气的“墙体文化”传递到全村的各个角落。文化墙色彩鲜艳,形象鲜活,图文并茂,即使目不识丁者也能一目了然,看得明白。文化墙正在成为农民群众的“文明礼仪墙”“道德教育墙”“政策明白墙”“科技指导墙”,成为搞活农村文化、育实乡风文明、创新成风化人的好载体。在大海子小组活动广场上,笔者看到,十几个老人围做在石凳桌边,下象棋、打扑克、喝茶聊天,一幅和蔼可亲的画面,让人们深有感触,在这里真真感受到了老有所乐的愉悦。
墙体文化(12月31日摄)
发展产业让钱带子“鼓起来”
产业兴,收入才有保障。该村因地制宜制定移民新村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辣椒、生猪、蔬菜等农业产业,持续打响辣椒产业品牌,促进移民群众增收致富。该村依托村委会农旅文合作社,发展蔬菜、水果种植,到目前共流转土地亩,主要种植辣椒。沈光生是该村村民,共流转土地亩,用于种植辣椒,年可创收30万元,带动该组及该村余农户发展辣椒种植。
整治环境让村庄“靓起来”
“这几年村子变化太大了,出门都是水泥路,村里还安装了路灯、建了公厕,村口和院子里的粑粑花也都长大了,虽然现在是冬季,花开的少,但是整个村子里绿茵茵的,你看旁边是独木水库,明年的夏天来这里会更美丽。”王大爷乐滋滋的说道。
正在娱乐的村民(12月31日摄)
大海子村小组过去一直受限于农村固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缺乏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环境“脏、乱、差”,近年来,该村吹响了“爱护环境卫生,共建美好家园”的号角,打响了环境保卫战,通过动员群众、干部带头的方式主动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扎实开展“三堆变三园”行动,使得大海子村小组基本成为了“环境卫生良好,社会秩序井然,村容村貌整洁,园林绿化优美,村民素质较高”的宜居村庄。
“现在大家的环保意识都提高了,庭院清扫及门前道路保洁、垃圾投放这些事情现在都不用我们操心,因为他们都已经形成习惯了。”大海子村小组长沈书平说。
正在休息、聊天的村民(12月31日摄)
如今的大海子村小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村民生活富足安定,处处洋溢着温馨、和谐、欢乐的气氛。
图文:段琼会李丽刘武俊
编审:刘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