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本草
这朵花,
似乎似曾相识!
还记得吗?
小时候,
田间地头经常见到!
古人有诗云:
流水歌声共不回,
去年天气旧亭台。
梁尘寂寞燕归去,
黄蜀葵花一朵开。
(郑谷/唐《和知己秋日伤怀》)
黄蜀葵花,又名黄葵、侧金盏、棉花葵、黄秋葵、金花捷报、棉花蒿、野芙蓉、野甲花,是锦葵科秋葵属的一年生或多年生粗壮直立草本植物。高1~2米。茎被黄色刚毛。叶大,卵形至近圆形。花期8~10月。常见于山谷、草丛间。
黄蜀葵
产地分布
产地:产河北、山东、河南、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等省区。
生境:常生于山谷草丛、田边或沟旁灌丛间。
黄蜀葵花的价值
经济价值
黄蜀葵作为曾经的国家濒危植物品种,后来被科研人员在深山中发现并培育,研究出了规模化种植的方法以及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
黄蜀葵不仅可以入药,还可以从茎秆中提炼植物胶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可用做增稠剂、稳定剂和乳化剂,它可用于冰淇淋、雪糕、冰棍和面包、饼干、糕点、果酱等食品的制作中。
药用价值
黄蜀葵,别名:黄葵、侧金盏、棉花葵、黄秋葵、金花捷报、棉花蒿、野芙蓉、野甲花。
来源:以根、叶、花和种子入药。秋季挖根;夏秋采收叶和花;秋季收种子,晒干。
性味归经:甘,寒。
根:甘、苦,寒。利水,散瘀,解毒。用于水肿,淋证,乳汁不通;外用于痈肿,痄腮,骨折。
茎或茎皮:甘、滑,寒。活血,除邪热。用于产褥热;茎皮:外用于烫伤。
叶:甘、寒、滑。解毒托疮,排脓生肌;外用于痈疽疔疮,痄腮,烫伤,(研末敷)刀伤出血。
花:甘,寒、滑。通淋,消肿,解毒。用于砂淋;外用于痈疽肿毒,(浸油涂)烫伤,小儿秃疮,(烧存性研末治)小儿口疮。
种子:甘,寒。健胃润肠,利水,通乳,消肿。用于消化不良,不思饮食,二便不利,水肿,淋证,乳汁不通,痈肿,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种子3~5钱,水煎服或研粉每服0.5~1钱;根、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药典说法(中国药典-1,P)
黄蜀葵花,为锦奏科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manihot(L.)Medic.的干燥花冠。夏、秋二季花开时采摘,及时干燥。
甘、寒。归肾、膀胱经。
清利湿热,消肿解毒。用于湿热壅遏,淋浊水肿;外治痈疽肿毒,水火烫伤。
10~30g;研末内服,3~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孕妇慎用。
置干燥处。
黄蜀葵花(中药饮片)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黄蜀葵
禹锡曰∶黄蜀葵花,近道处处有之。春生苗叶,颇似蜀葵,而叶尖狭多刻缺,夏末开花浅黄色,六、七月采,阴干之。
附图:
更多本草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