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利拍卖古董珍玩
精品采撷
元釉里红玉壶春瓶
高:21cm
北京保利拍卖年秋季拍卖会Lot
成交价:RMB,
备注:思源堂旧藏。
此件瓷瓶为典型玉壶春瓶式,撇口、细颈、圆腹、圈足,此瓶承继了后期下腹圆肥的形制特点,曲线变化圆缓舒朗,圈足相对较大,整体造型瘦长。胎质坚实细腻,釉彩使用釉里红手法做釉下彩装饰,这种手法具有典型元代装饰特色。此件瓷瓶采用涂绘方式加以装饰,即以铜红料成片成块地涂绘成一定的图案花纹,瓶身釉里红图案色泽光鲜亮丽,鲜艳纯正,釉面肥厚滋润,均匀亮泽。所装饰图案不加拘束,随意点染,势如泼墨,新颖奇巧,于抽象中认识其蕴含的艺术思想,领略其创造的艺术意境。瓶身年代久远而保存完整,十分可贵。此件玉壶春年代古朴,造型优美,做工优良,花纹清丽,品质上乘,是为佳作。
元青花莲瓣火珠纹盏托
直径:15.4cm
北京保利拍卖年春季拍卖会Lot
成交价:RMB1,,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卷2,编号,瑞士玫茵堂,-年。
备注:瑞士玫茵堂旧藏。
盏托折沿,浅腹,平底,沙底无釉,可见斑驳火石红。正面口沿绘卷草纹一周,中心凸起一圆环,圆环内绘一带有山状火焰的火珠,圆环外绘莲瓣八枚,每枚莲瓣内各绘火珠一颗。整体纹饰明快利落,青花发色紫妍,尤其盘心凸起圆环的形制颇为少见,甚为难得。
八思八师释之雄字出天人惭妙工龙沙仿佛鬼夜哭蒙古尽归文法中—辇下曲
凶吉占年北俗淳旋烧羊胛问祅神自从受得金刚戒摩顶然香告世尊—辇下曲
元青花模印仕女焚香图盘
北京保利拍卖年春季拍卖会Lot
成交价:RMB,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卷4,编号,瑞士玫茵堂,-年。
此盘折沿,圆口外侈,浅腹平底。折沿处饰卷草纹一周,盘内以模压凸出人物、香炉轮廓,再以青花绘柳树、花卉、洞石,其间有一小几上置一正冒出袅袅青烟的香炉,一身着短褂长裙,头饰簪花的仕女立于小几嵌,似正在焚香祷告。绘画笔触奔放,虽寥寥数笔,但极为生动传神,所绘纹饰之主题已不可考,但此时人物题材多取材自元杂剧,此或为关汉卿《拜月亭》中王瑞兰柳下焚香拜月场景。青花发色浓重,黑疵点密集深入胎骨,时代特征鲜明。
只见半弯新月,斜挂柳梢,几队花阴。平铺锦砌,不免安排香案,对月祷告一番。—关汉卿《拜月亭》
元青花云龙纹折沿盘
直径:30cm
北京保利拍卖年秋季拍卖会Lot
成交价:RMB5,,
备注:述郑斋旧藏。
大盘口部折沿,弧腹平底,盘内绘云龙,昂首向前翻腾旋飞于天际。其张嘴怒视犹有宋代龙纹遗风,宋龙多三爪,本品亦相同。
身体扭动变化强烈,使得龙纹更具动感。内壁绘“缠枝莲纹”,俯仰向背各具姿态,葫芦状叶片也是元代特征。口沿间绘以忍冬纹,外壁画有“变体莲瓣纹”一周,更好的展现了元青花的层次美。
在中国瓷器史上,元代青花瓷被人们认知相对较晚,证实后被视为中国瓷器史上的明珠。成熟之作烧造于14世纪的景德镇,其采用从西亚进口钴料“苏麻离青”,发色艳丽明快,装饰上也受到伊斯兰艺术影响,最终成为销往中东、西亚等地的重要商品。
在现存的元代青花瓷器中,以龙纹装饰者高足杯、罐为常见,大盘中绘龙纹相对稀有。据《元史·舆服志》记载,至元二年(年)朝廷下令:“禁服麒麟、鸾凤、白免、灵芝、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龙纹作为宫廷标识,自元代开始就以爪来划分等级,规定五爪龙纹为皇室御用,并影响了明清两朝的龙纹使用。此盘虽为三爪,在当时也绝非一般家庭使用,而应为贵胄所有。
此盘造型规整,纹饰繁密,画工粗犷中见秀美,体现了元代瓷艺绘画的高水准。其青花发色浓艳深沉,隐隐闪现“铁锈斑”,是由于进口钴料含铁量较高所致。胎釉与修足均体现元代晚期制瓷特点,符合“至正形”元青花的诸多标准,流传至今,殊为珍罕。
元青花模印游龙纹高足杯
高:11.6cm
北京保利拍卖年春季拍卖会Lot
成交价:RMB7,,
展览:历代文物萃珍:敏求精舍三十周年纪念展,香港,编号,-年。
出版:HarryGarner,OrientalBlueandWhite,London,,pl.2A.
备注:
1.山中商会(年)。
2.R.H.R.Palmer(-年)(编号)。
3.香港徐氏艺术馆(静观堂)。
4.瑞士玫茵堂旧藏。
5.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EK。
高足杯盛行于元代,也称马上杯,是为满足马背民族善骑喜饮的习俗而作。本品撇口鼓腹,下承高足式把柄,有竹节凸棱。碗外壁绘赶珠龙纹,龙身修长矫健,张嘴欲噬火珠,气势威猛,颇具动感。口沿绘卷草纹一周,内壁模印四爪逐珠游龙成双,首尾相接,杯心绘青花折枝菊花,工艺上集青花绘画与模印于一身,时代特征明显。
陶瓷高足杯在中原文化中很早即已出现,目前所见最早实物为湖南长沙南朝墓出土的青釉高足杯,但大量出现应是元代,见有青花、卵白釉、釉里红等多个釉色和景德镇、龙泉等不同窑口所产,并且有杯口大小、撇口直口等不同样式的区别,可见当时社会对这一器形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为生产量最大的一类。关于此式高足杯之用途,学者多有考证,有酒器、茶器、盛果器等多种说法,如刘新园先生最早援引《事林广记》版画插图和《格古要论》的记述,认为元代高足杯有「靶盏」之称,作为「胡元饮器」或祭器使用,并指出其同时被当作酒杯和盛放糕点、水果的容器。酒器一说可从德国国家图书馆藏的一套珍贵的元朝蒙古细密画得到印证,其表现的是伊尔汗国大汗登基典礼的盛况,其中一幅大汗和王妃手中执白色高足杯,杯中盛红色液体,正是古人文献所记葡萄酒的柿漆色。
此类高足器物的仅于元代流行,推测其原因当与蒙元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从前述版画及细密画可以看出,元人因游牧流动性大,日常生活桌椅配备有限,即便是贵族宴饮,虽配少量桌子、椅或凳,但并不围桌用餐,而是靠侍从奉至手中享用,至于普通人只能是因陋席地而食,带有高足的杯碗显然更便于持握。
本品碗壁模印纹饰清晰,其制作工艺颇为考究,融汇诸种装饰工艺于一体,其中模印工艺颇为精巧。运用此法,先需做出雕饰行龙纹的阴模,在杯体印模成形且外模未除之前,趁坯体表面半干状态对准内壁覆上阴模,再于模印纹饰以外的坯体上绘画纹饰,至此方成。
明宣德青花云龙纹十棱葵瓣式洗
宽:18.7cm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北京保利拍卖年秋季拍卖会Lot
成交价:RMB69,,
出版:
1.《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图版57,香港苏富比,年。
2.《香港苏富比三十周年》,图版,香港苏富比,年。
1.日本远藤氏旧藏。
2.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SO。
明代宣德皇帝朱瞻基治国有方,“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史称“仁宣之治”。他还深谙艺术,在诗、书、画及游艺等方面都具有很高造诣,以致彼时雕漆、范金、织绣、制墨、埏埴等诸类宫廷工艺品皆成就斐然。这一时期的瓷器烧造,“以诸匠之精艺者为之”,且有品秩较高的内官赴厂监造,成品亦经过严格筛选,次品废品皆被“分类摧毁,单独埋藏”,可见宣宗对其颇为重视,御制瓷器自是品格超群。
宣德御窑瓷器,尤以青花“开一代未有之奇”,以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润泽的釉色、丰富多样的纹饰而闻名于世。青花器发色庄重舒雅,色调深沉雅静,自然天成,幽菁瑰丽,为明代青花瓷器之冠。明王士性《广志绎》中载:“本朝,以宣(宣德)、成(成化)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明张应文《清秘藏》对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也赞誉有加:“我朝宣庙窑器,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汝窑敌。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清人朱琰《陶说》更直言:“故论青花,以宣窑为最。”
本品造型精巧别致,端庄秀雅,呈葵瓣花口十棱式,浅壁,器口起伏有致,至底微敛,底心微凸,尽显曲线变化之佳妙。考其形制当为印模而成,凡印器入窑遇火容易疵裂变形,完好者百中不得一二。若如本品此般纤薄,却毫无变形之不足,殊为珍稀。其胎体细腻洁白,釉质莹润亮青,青花自然晕散,为明代宣德时期的青花标准器之一。内底心青花双圈内绘一五爪降龙穿梭于祥云之间,龙首威武昂扬,须发长而向上飘起,龙身舒展修长,雄姿遒劲,矫健勇猛,气夺千里,灵动活现中不乏威严。外壁十组菱花形开光,每一开光内均绘有一团龙,升龙与降龙相间,游龙矫健飞跃,威势凌人,规整中富于变化,整体组合主次统一,相得益彰。纹饰采用小笔渲染填色,笔触细腻,精巧有神,淡描勾线与渲染相结合,勾画婉转流畅,画法布局既灵活多变又有较强的规律性,使得龙纹造型层次丰富,精细典雅,凸显宫廷龙纹的震慑之感,可谓旷世隽品,极负盛名。
此洗妙作十瓣花式,花瓣边沿于中微敛,颇似蜀葵,故常名葵式洗。蜀葵,战汉之际编纂的《尔雅》名其曰“菺,戎葵”,晋代出现“蜀葵”之名。她是唐代诗人岑参笔下的年少光阴:“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沽酒钱。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是宋人陆游笔下的心心相印:“翩翩蝴蝶成双过,两两蜀葵相背开”;是明人张翰笔下的赤诚忠心:“蜀葵花草干高挺,而花舒向日……丹心则一,故恒比于忠赤”;亦是清人钱宛鸾笔下的一笑百媚生:“织云制粉,裁霞剪彩,倚醉嫁熏风……傲杀杜鹃,不输芍药,蜀地笑芙蓉。”宋人将其入画而有《蜀葵图》(现藏上海博物馆)、《百花图卷》(现藏吉林省博物馆);明画如《蜀葵纨页》(现藏故宫博物馆)用色更丰,愈显蜀葵色之鲜妍、形之婀娜。
宋人取其形入瓷,得葵瓣盘、葵口碗、葵瓣洗等器。官窑、哥窑等时有烧制葵瓣洗之形,或开六棱、八棱、十棱,多者甚至有十二棱。已知宋器十棱洗散见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牛津大学艾希莫林博物馆、克里夫兰美术馆等处,拍卖市场上偶有得见。器底均施满釉,裹足支钉烧造,秀雅考究;直径以12厘米左右为多,偶有逾20厘米者。盈手而握,尤若蜀葵半绽未放,凝润温雅。
明宣德青花云龙纹十棱洗
直径:20.7cm
北京保利拍卖年秋季拍卖会Lot
成交价:RMB26,,
备注:北京瀚海,编号,年6月30日。
明宣宗朱瞻基为史上寥寥可数擅长文艺和献身于仁政的儒家君主,执政十年,“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史称“仁宣之治”。每于万机之暇,宣宗皇帝寄情于各式文玩,以致彼时雕漆、范金、织绣、制墨、埏埴等诸类宫廷工艺品成就斐然,皆称后世同类之典范。其御瓷一项,品格超群,发明极多,前后器类之丰富,釉色之广泛,装饰之多变,皆发古未有,诚为一代绝品。
宣德御瓷烧造始于洪熙元年九月,终于宣德十年元月,期间宣德五年九月停烧,至八年再度恢复。它是由营缮所丞直接管理(营缮所为工部下属机构之一),所丞正九品,官阶虽低,然“以诸匠之精艺者为之”,在明初是由画家或巧匠担任,如永乐时著名的山水画家郭纯、弘治年间著名的花鸟画家林良等均曾担任过。惜管理宣德官窑的所丞文献失载,无从知晓。同时又派出品秩较高的内官赴厂监造,昭示明宣宗在即位之初对官窑的烧造极其重视。
明宣宗对御瓷的管理异常严格,极力捍卫皇权独尊的地位,从对第一任督造少监张善私分御瓷一事的处理结果可见一斑。据《明宣宗实录》宣德二年十二月癸亥载:“内官张善伏诛,善往饶州监造瓷器,贪黩酷虐,下人不堪。所造御用器多以分馈同列。事闻,上命斩于市,枭首以殉。”同时,对御瓷落选品的处理制度之严格亦是为有明一代之最。珠山过去数十年的考古发现揭示,窑址出土的宣德御瓷绝大多数都成窝状堆积,每一窝的品种大致相近,这些遗迹表明宣德御器厂的次品或者废品都是执行“分类摧毁,单独埋藏”的处理制度,是为了严防落选御瓷被窃,流向社会而采取的一项较为周密的措施。
正因为有上述严格的管理制度,每一件宣德御瓷均经过苛刻的筛选之后方可上贡,品格自然不凡,以致深获得世人无上推崇,生出“惟宣德款制最精”之感叹。
本品为宣窑之旷世隽品,极负盛名,其形端庄秀雅,简洁清新,呈葵瓣花口十棱式,尽显曲线变化之佳妙。釉汁凝润泛青,胎骨坚致细薄,执之品鉴,纤巧怡人。洗心绘以青花五爪游龙穿梭于祥云间,雄姿遒劲,气夺千里。外璧饰以十组青花无框团龙纹,升龙与降龙相间,方寸之际,威势凌人。其笔触细腻,精到有神,青花一色苍妍舒雅,墨势浑然而庄重,泛出浓妍之锡光,诚为宣窑之妙品。底落“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六字楷书款,朴拙苍健,古意盎然。
考其形制精巧,当为印模而成,凡为印器入窑遇火容易疵裂变形,完好者百中不得一二,若如本品此般纤薄,却毫无变形之不足,殊为珍稀。葵瓣花口十棱式洗化裁于南宋官窑八棱牡丹花式洗,肇始于永乐而盛行于宣德,品种上永乐时期只见于青花和甜白(珠山出土)二种,宣德时期则为青花、红釉、仿汝釉、蓝釉白花四种,纹饰上可见团龙、团龙凤,团双凤,折枝花果,鱼藻纹。如本品所装饰的团龙图案者,检阅公私各大收藏机构之资料仅见八例,三例为永乐,五例为宣德。
永乐者皆无款,式样有二类:一是内外底皆绘团龙,十瓣棱壁外侧饰一无框团龙,升龙与降龙相间,存世品仅见二例;另一类则是外底没有绘饰团龙,其余与前类一致,仅见首都博物馆藏品。宣德时期承袭永乐传统又见创新,洗心内皆绘团龙纹,外底均署年款,依外壁纹饰不同可分二类:前类外壁则绘十组无框团龙,升龙与降龙相间,仅见本品与年景德镇珠山御窑出土者;后类外壁则绘十组棱形双框云龙,升龙与降龙相间,可见三例。前一类纹饰与永乐者无异,如果永乐确实烧造过青花云龙十棱洗,那么可以推知本品与景德镇珠山出土者应该是距永乐朝不久的产品,其烧造时间应为宣德五年之前。本品较之同类独特之处有二:一、径幅最大,为所有十棱洗之首。二、为当今仅有的一件完整的外壁团龙纹青花十棱洗。
式样包括造型和纹饰的具体要求,特别纹饰方面体现出严格的等级要求,不是随意而为,一切均需依据内府既定的底本。自洪武朝设立御器厂后,“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御瓷烧造有一套完备的程序,需要依据烧造要求选择器皿的式样,例如《大明会典·工部·窑冶》条记载“宣德八年尚膳监题准烧造龙凤瓷器,差本部官一员,送出该监式样,往饶州烧造各样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
若如本品内心装饰的五爪云龙纹,极为尊贵,只能御用。在同时期的其它御用器物皆须按照此既定的底本使用,例如台湾耕织堂旧藏“明早期藏青地织金锦龙纹御用补”则与本品构图相同,其年代当为永宣之世无疑。
宣德朝御瓷款识的粉本应出自当时大书法家沈度之手,沈度的书法深得圣意钟爱,宣德皇帝常以之为师,故《万历野获编》赞宣德皇帝的书法“学颜清臣,而微带沈度姿态。”沈氏对明初宫廷文化生活影响颇大。明焦竑《玉堂丛话》卷七“巧艺”条记述:“度书独为上所爱,凡玉册、金简,用之宗庙朝廷、藏秘府、施四裔、刻之贞石,必命度书之”。
今审沈度著名墨迹《张桓墓碣铭》中的“宣德”、“年”三字与瓷器上的款式如出一人之手,无论其点之大小,划之长短,运笔之轻重,间架之疏密均非常相像,可见宣德瓷器上的年款是由沈度书写后,再交工匠临摹上瓷的。
以上团龙纹饰和年款的选择,表明宣德御瓷每一项制作绝非随意而为,均遵循严格的程序,处处彰显皇权独尊的不凡,故终明之世,精光不泯。嘉靖朝谢肇淛于《五杂俎》赞曰:“宣窑不独款式端正,色泽细润,即其字画,亦皆精绝。”“惟宣德款制最精,距今百五十年,其价几与宋品矣!”正是如此,宣德御瓷备受好古者追捧,一直声价不菲,明田艺蘅《留青日札》中惊叹“宣德之贵,今与汝敌!”
相对明人的钦慕,清宫对宣窑的推崇亦毫不逊色,康雍乾三帝皆有慕古之风,宣窑益为所重,成为清三代御瓷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从乾隆皇帝的吟咏之中即可昭示。《清高宗御制诗文集》存咏明代御瓷诗共十一首,其中咏宣德官窑则占有七首之多,可知宣德官窑在这位风流天子的心目中有何等尊崇地位。现存英国前戴维德基金会收藏的十八世纪清宫典藏珍宝图像总汇——《古玩图》手卷中不乏许多宣窑佳作,宣窑青花十棱洗亦在其中,由此可见此类隽品早已被清宫视为珍宝,绘制成册,告示子孙。
明宣德青花卷草蕉叶纹渣斗
宽:9.7cm
北京保利拍卖年秋季拍卖会Lot
成交价:RMB7,,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卷2,编号,瑞士玫茵堂,-年。
本品即为宣窑青花渣斗。渣斗,又名奓斗、唾壶,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有「觚之小者曰渣斗」,述其形制类觚而小,可于宴飨之时盛装食物残渣,小型者亦可置茶渣,故也可归于茶具之属。元人笔记有「宋季大族设席,几案间必用筋瓶、渣斗」,故名。其为撇口、束颈、丰肩、球腹。底承圈足微外撇,口足上下呼应,腹部膨出,使器型呈现三弯似的变化,妙曼灵动,优美自然。通体罩施白釉,其上以青花为饰,层次斐然,颈部装饰一周层层迭迭的蕉叶纹,肩部环饰如意云头纹,腹部主题纹样为卷草纹,胫部饰仰莲纹,口沿及圈足以青花弦纹为饰,青花发色苍雅浓郁,其色泽既上承永乐青花的浓郁绮丽,又下启成化青花的淡雅隽永,二者交融于此,形成别有韵味的宣窑色调。
整器造型秀美圆润,构图疏密有致,留白得当,多层次的纹样构图,避免了繁缛局促之弊病,给人华美浓重之观感。纹饰洒脱自如,其卷草纹之绘饰犹如婉转游动的丝线,渲染晕散适度,在浓淡相抹中独显宣青之豪迈气概,呈现淋漓尽致之美。器底书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明宣德青花葡萄纹葫芦形鸟食罐
高:6.1cm
北京保利拍卖年春季拍卖会Lot
成交价:RMB1,,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卷4,编号,瑞士玫茵堂,-年。
本品呈葫芦造型,双联形制,器身以青花绘缠枝葡萄纹样,与同时期宣德青花盘葡萄纹样属同一品级,器身所绘枝蔓缠绕,近底处画花瓣层层迭迭,底部满釉,瓶腹堆贴环形小系一个,设计颇为巧妙,可供穿系。器身通体罩透明釉,釉面滋润,颈部正面横写青花单行「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
鸟食罐为明宣德时期景德镇烧制的种类最丰富,有钵式、瓜式、横向竹节式、筒式、罐式、水盂式等。各式鸟食罐的一侧均有固定用的环状系。鸟食罐为盛放鸟食的小皿,器型设计则五花八门,别出心裁,而本品以葫芦为形的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