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旧时色中的中式浪漫与诗意
TUhjnbcbe - 2024/5/19 8:29:00

《道德经》中写道:“五色令人目盲”,所谓“五色”,即先秦中国形成的“五色”体系,包括青、赤、黄、白、黑。这五色被称为“正色”,与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五行”“五方”等又有对应关系,仿佛这些色彩中也蕴含着宇宙的玄妙。譬如赤对应火,指示南方。在此之外,这五种“正色”调和又生“间色”,譬如“青”与“黄”的过渡产生“绿”,由此形成了繁复的色彩体系。这一色彩体系在数千年时光中又经历了不断传承演变,甚至远播海外。作为时代风尚的重要体现,古人诗文中也常描摹种种色彩,如“燕帷湘绮被,赵带流黄裾”“柳色披衫金缕凤”“春山如黛草入烟”等语。但几经流转,古人视为寻常的许多色彩,其真容如今已不可知,以致我们今天在古籍中读到这些“旧时色”时,有如雾里看花。如今随着传统文化复兴和中国式审美的复归,这些传统色彩也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曲音博士是中日传统色彩研究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色彩及古代绘画史,她的《旧时色》一书就以“色”为媒,通过对这些色彩的探寻,带领读者亲近传统。

色彩史首先是一部工艺史。古人染色,无不取自自然,所用原料不同,直接影响了色彩的呈现效果。以“红色”而言,古人初用茜草,因为茜草素水溶性较差,必须进行充分发酵后使用,其染出的颜色是较暗的赤色。汉魏之时,原产于埃及的红花传入中原,其主要依靠花青素染色,因其含有大量黄色素,红花必须发酵后经反复水洗“去黄”,才能一展“真红”,根据染色方法不同,红花可以染出真红、莲红、桃红等诸多颜色。到唐代,石榴花、蜀葵花等植物也被用于染红,更加丰富了红色的色域。书中对许多颜色进行了仔细考证,以还原其面貌。如唐宋诗文中多有“云碧袖,退红裙”“莺黄衫子退红裙”“退红衣焙熏香冷”等语,此色颇受仕女喜爱,那何谓“退红”呢?据书中介绍,为了追求更为细腻的色泽,古人颇费心思,将红花经过多次洗晒,利用红色素在碱性溶液中马上溶解而褪色的原理,形成浅淡的“退红”色,这一独特印花工艺显示出古人的匠心巧思。

色彩史还是一部文化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色彩与诗文、习俗、工艺、美术等密不可分,不同色彩有不同场景和文化意蕴。唐代因“大唐土德,尚黄”之说,黄色渐成皇室专属,柘黄成为黄色系中的正位,从此为帝王所专用。唐宋时,紫色成高官显贵专属,所谓“三品以上紫”。这一喜好甚至传播到了日本,影响了平安时代日本宫廷的审美,《源氏物语》中就有许多与“紫”有关的情节和描述。如果说满朝朱紫象征着富贵权势,青绿则体现了文人的“山水之乐”。古代中国山水常用“青绿”色,虎年春晚出圈的舞蹈节目《只此青绿》,以妙曼舞姿展现了《千里江山图》的画境,这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以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叠合,绘制的别具一格的梦幻山水。

重现旧时色彩并非易事,实际上,文献中的“玄”“纁”“缁”等色究竟是何模样,至今仍不得知。书中在典籍、诗文、实物中引证寻觅,力图再现诸多传统色彩的原貌。譬如“缥”色,书中引《说文》中解为:“缥,帛青白色也”,继而举出年正仓院展出过的缥地大唐花文锦,其实物类似湖蓝色,这使得我们对缥色有了更直观认识。唐代以后,“缥”的使用次数相对变少,逐渐为“月白”“青缥”等色名所取代,此后又有“天水碧”等名。而据明清两代服饰中的“月白”看,色相基本也是淡蓝色,与“缥”如出一辙。如书中所言,“对这一古老色彩最本真面貌的追寻仍在继续,也许这就是旧时色无穷的魅力”。配以书中精美实物插图,作者的确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些古老而富有诗意的色彩的意境之美。此外,书中每章最后一篇还以“时尚”为题,探讨了与色彩有关的妆容、器物、衣着等生活风尚,将“旧时色”与“新风尚”串联了起来。

通过书中讲述,种种古老的颜色不再仅仅是一个色名,而是在对古代审美及其流变的展现中变得鲜活,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式审美的古韵今风。

1
查看完整版本: 旧时色中的中式浪漫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