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新明
初冬的大同,放眼望去,田野一片枯黄。但漫步在铺满石子的小路,俯身去仔细观察路旁的草坪,发现在枯死的野草下,竟然藏着数不清的小嫩草。打开手机,用识花君软件一一识别,它们分别是小苦荬、独行菜、夏至草、茵陈蒿、田紫草、冬葵……
这些天,大同夜间的温度有时已降至零下,但这些小草的叶片仍然翠绿如夏,有的还开着各种颜色的小花。在这个季节,它们不仅没有被冻死,竟然还是那么坚强地活着,此时竟让我有一种季节错乱的疑惑。
孕育它们的土壤、营养和水分是一样的,太阳送给它们的阳光、温暖和时间是一样的,园林工人付给它们的辛劳、汗水和待遇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植物早早干枯而死,有的却在寒冬还生机勃勃,真是不可思议!
带着问题,虚心请教了对植物学研究颇深的校友高立成,一团疑虑瞬间解开。原来这种现象并不是今年才有,而是自古以来都是这样。
受农作物播种和成熟季节的影响,以为野草和农作物的农时是完全一致的,没想到它们却有很大的差别。农作物的播种季节与野草的播种季节明显不同,前者是春天播种,而后者是在夏秋季播种。
野草秋末长出幼苗,冬天地上部分冻死,但根部仍然活着。其根部之所以没有被冻死,是因为其根部的体液相当于防冻液,含有有机物或盐类,自由水较少,降低到了冰点,所以才能好好地活着。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它们的地上部分才慢慢被冻死,待来年春天它们又重新发芽生长。
还有一些植物,如菠菜、蜀葵等相当耐寒。地上部分在寒冷的冬天仍然能够坚强地活着,后来之所以死掉是因为根部不能输送营养而被旱死,并非冻死。假如没有干旱的威胁,它们的地上部分会一直存活下去。类似生长在山地阴坡的苔草类,它们的地上部分在整个冬天仍然会呈绿色。
由于小气候的缘故,连翘、海棠、黄刺玫之类的野生植物本来是早春开花,但在秋末或初冬遇到天气暖和时也会提前开花。石竹、蒲公英和穿心莲等在初冬开花,是因为天气暖和延长了秋末的花期。
有些植物如山坡上的阔叶灌木、杜鹃科的照山白,在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下,枝叶仍然是好端端的。
可见,物候规律是活的,各种植物也因其所处环境的具体条件不同而各有千秋。
原来,这些不起眼的小草,竟然还有这么多学问,怪不得《红楼梦》里有“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至理名言。试想,如果把它们的耐寒基因通过某种高科技方式赠予那些不耐寒的植物,这个世界是不是会是另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