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夜读又见沧桑篱笆楼
TUhjnbcbe - 2024/5/1 16:21:00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partment/

蓝天白云,碧水丹山;村巷曲折,古树婆娑。

在初夏的积石峡谷,随手摇曳一下树叶肥大、果实累累的桑树,再抚摸一下历经风雨的斑驳土墙,这番熟悉的景致,笔者的眼前豁然开朗,在这大美的谷地背景下,我们所要拜谒的循化民间古建筑的“活化石”——篱笆楼,就这样真真切切地静立在河谷的艳阳里。

对于坐落于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清水乡大庄村的撒拉族古老建筑——篱笆楼的报道,笔者陆陆续续读过不少,但是,一走进这座有古树花草掩映的小小院落,一走上有些沧桑斑驳的篱笆楼,心里头还是激动了一番。

由于属于水库淹没区,这个村子正在搬迁,水面已经淹过了曾经的小码头,只有几处地处较高的农家院落还算完整,这其中,就有马赛乙地家的篱笆楼。

马赛乙地家的篱笆楼。

马赛乙地既是这座篱笆楼的主人,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篱笆楼的传承人,还是我们今天再好不过的讲解员。

撒拉族篱笆楼是集木料、石材、草泥为一体的古老民居建筑,因楼房墙体大部分用藤条编织而成,故得名篱笆楼。它是颇具特色的高原民族建筑文化景观,具有民俗学、建筑学和旅游开发价值,其渊源可追溯到明清时代,现仅存于我们大庄村,马赛乙地说。

走进马赛乙地家的篱笆院,只见紫槐花香、蜀葵茁壮,有些凌乱的院落里杂草几乎占据了院落的过道。马赛乙地家的篱笆楼分上下二层,上层设卧室、贮藏室、沐浴室等,楼底房间内阔廊窄,设作牲畜圈,具有古羌山居建筑的特点。楼体框架用木质良好的松木构成,墙体用山中杂木枝条编织,两面抹以白土草泥,墙体中间为空,这种方法既节省建筑材料,又减轻了楼体的重量,中空的墙体冬暖夏凉,透气性较强。

篱笆楼墙体编织物大量采用了当地的灌木。

由于河谷地带坡陡平地少,而周边山区林木繁茂,取材方便,又不占用珍贵的耕地,整个篱笆院建筑布局合理,空间并不逼仄,充分体现了撒拉族人的生存智慧。马赛乙地说,他家的篱笆楼墙体编织物还大量采用了当地特有的灌木——忍冬。而忍冬喜温和、湿润的环境,根系发达,柔韧性强,孟达山区的山坡、河谷都有分布。

古篱笆楼建筑群多为木柱梁檩穿斗式构架,具有雕檐花栏板廊、花格门窗装修、篱笆编墙、石砌墙基墁道等特色。其最大的特色在于其楼体大部分墙面采用林间特有的乔木、灌木桩杆笆条编制而成的篱笆楼,是撒拉族建筑群中的又一建筑奇迹,因年代久远而成为传统民居的滥觞。那纯朴的木质结构,透着古朴与智慧,形成了独特的黄河沿岸古村落文化景观。而常见的撒拉族民居,早期建筑略带中亚风格,后来吸收了汉式建筑风格,建筑布局为中国北方四合院式、土木结构的平顶房,庄廓墙是用封闭的黄土夯实的方形,墙体横切面呈底厚顶薄梯形,仿藏族习俗,围墙四角顶放置白石头,整个庄廓院落由堂屋、厨房、圈房和大门组成。

据有关资料记载,明清时期是中国建筑盛兴的高峰期。撒拉人家从明代开始就利用附近山石与林木资源大兴土木,修建起了木、石、土混为一体的二层民居篱笆楼。清代中期,大庄村形成了八大巷区的规范布局,小楼对峙,高低错落,周围有村道蜿蜒,渠水潺潺,杨柳依依,果树飘香,后来被人们称之为“篱笆楼都”。从这些古民居遗存建筑,可以窥见当时撒拉族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情景。

篱笆楼是撒拉族古建筑文化的代表,而据调查显示,篱笆楼正在不断减少。如今,循化全县篱笆楼由过去的80多座锐减到如今的18座,而随着积石峡水电站的建设,许多篱笆楼院落又在水库淹没区,加之传承人越来越少,篱笆楼建筑手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这个村子正在搬迁,库区水面已经淹过了曾经的庄廓院。

让人欣慰的是,在离篱笆楼古村落不远处的街子镇骆驼泉边,一座原模原样仿建的篱笆楼静静地屹立在花园里,直观而完整地展示着撒拉人高超的篱笆楼建筑技艺;而由马进明和马晓红两人编著的循化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丛书——《撒拉族篱笆楼》和《撒拉族古建筑》也如期出版。《撒拉族篱笆楼》以生动的笔调,记述了篱笆楼的创建历史以及由兴盛到衰落的时代背景和建筑形制风貌、营造技艺及其重要历史与文化价值。展示了撒拉族百年民居建筑文化的魅力,形象地记录了撒拉族在循化繁衍生息、发展进步的沧桑巨变,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撒拉族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

一座原模原样仿建的篱笆楼静静地屹立在花园里,直观而完整地展示着撒拉人高超的篱笆楼建筑技艺。

又见篱笆楼,满目沧桑情。它的建筑技艺、人文价值、历史意义正在得到有关部门和有心人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夜读又见沧桑篱笆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