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宋·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形成的背景及相关历史评论》
宋徽宗画像前言:“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旧唐书·魏徵传》宋徽宗(赵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哲宗于公元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太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在位初期颇有明君之气,启用蔡京等大臣,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后金军兵临城下,匆匆禅让给太子赵桓,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佑陵。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曾言如:“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宋史·卷十九·徽宗本纪一》:“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讳佶,神宗第十一子也,母曰钦慈皇后陈氏。元丰五年十月丁巳生于宫中。明年正月赐名,十月授镇宁军节度使、封宁国公。”(1)
一政治腐败听信谗言
1.1赵佶生于元丰五年()十月十日,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据说在他降生之前,其父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徽宗,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这种李煜托生的传说固然不足为信,但在赵佶身上,的确有李煜的影子。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
1.2徽宗即位后,向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太后在神宗时即是守旧派,当政后随即任命守旧派、韩琦长子韩忠彦为执政,不久又升任右相,左相章惇、执政蔡卞等相继受攻击,蔡卞首先被贬任知府;同时恢复被贬逐的守旧派官员的名位,守旧派官员接着相继上台。当年七月,向太后还政后不久,反对立徽宗为帝的左相章惇被罢相,韩忠彦升任左相,曾布升任右相。当时守旧派与变法派的斗争日趋激化,也有官员认为元佑、绍圣均有失误,应该消除偏见,调和矛盾。于是改次年为建中靖国,以示"本中和而立政","昭示朕志,永绥斯民"。但是新旧党争不仅没有停止而是愈演愈烈。建中靖国元年()十一月,邓洵武首创徽宗应绍述神宗之说,攻击左相韩忠彦并推荐蔡京为相,得到执政温益的支持,为徽宗所采纳,首先于同月末决定改明年为崇宁元年,明确宣示放弃调和政策,改为崇法熙宁变法。
1.3《宋史》:“徽宗初,改秘书少监,既而用蔡京荐,复史职,御史陈次升、陈师锡言:‘洵武父绾在熙宁时以曲媚王安石,神宗数其邪僻奸回,今置洵武太史,岂能公心直笔,发扬神考之盛德,而不掩其父之恶乎?且其人材凡近,学问荒缪,不足以污此选。’不听。迁起居郎。”可见宋徽宗在政治上用人不当,无治国之志,是“靖康之耻”(2)的重要原因,是汉人被外族欺凌,在历史上最刻骨铭心的。蔡京是个政治投机者,王安石变法时拥护变法改革,元佑初又附和司马光积极推翻新法,绍圣初又积极附和新法,徽宗即位后不久受守旧派攻击而被夺职提举宫观闲居杭州,结交赴杭收集书画的宦官童贯,蔡京以擅长书法逐渐受到可以称之为画家、书法家的宋徽宗的赏识,邓洵武、温益知道徽宗必将重用蔡京,在进呈绍述新法意见时都力荐蔡京,认为徽宗"必欲继志述事,非用蔡京不可"。崇宁元年(年)五月,左相韩忠彦首先被贬任知府,蔡京升任执政。随后右相曾布也被贬任知州,蔡京升任右相,不久又升为左相,独相达三年之久。其后虽曾二次罢相,但又复相或以太师控制朝政,位在首相(徽宗改左仆射为太宰作首相,右仆射改称少宰为次相)之上。徽宗末年,致仕已多年的蔡京还以太师领三省事掌握朝政。徽宗时期始终是蔡京及其党羽的天下,他们打着绍述神宗改革的旗号,作为排斥异己打击反对者的幌子。
二靖康之耻被俘北上
2.1靖康元年(年)闰十一月底,金兵再次南下。十二月十五日,东京之战失利,金军攻破汴京,金帝废宋徽宗与子钦宗赵桓为庶人。靖康二年(年)三月底,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据说,宋徽宗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宋徽宗在被押送的途中,受尽了凌辱。先是爱妃王婉容等被金将强行索去。接着,到金国都城后,被命令与赵桓一起穿着丧服,去谒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宇,意为金帝向太祖献俘。尔后,宋徽宗被金帝辱封为昏德公,关押于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后又被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
2.2囚禁期间,宋徽宗受尽精神折磨,写下了许多悔恨、哀怨、凄凉的诗句,如:"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靖康二年(年)七月,宋徽宗派臣子曹勋从金偷偷逃到南宋,行前交给他一件自己穿的背心,背心上写着"你快来援救父母。"宋徽宗将这几个字出示给周围的臣子看,群臣都悲泣不已。宋徽宗哭着叮咛曹勋,切记要转告康王赵构"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说着取出白纱手帕拭泪,尔后将手帕也交给曹勋说:"让皇上(高宗)深知我思念故国而哀痛泪下的情景。"金天会八年(年)七月,金朝又将二帝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旧古城)软禁。到达五国城时,随行男女仅余人。流放期间徽宗仍雅好写诗,读唐代李泌传,感触颇深。
三艺术方面创瘦金体
3.1宋徽宗赵佶不仅擅长绘画,而且在书法上也有较高的造诣。赵佶书法在学薛曜、褚遂良的基础上,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瘦金书的意思是美其书为金,取富贵义,也以挺劲自诩。赵佶传世的书法作品很多,楷、行、草各种书法作品皆流于后世,且笔势挺劲飘逸,富有鲜明个性。其中笔法犀利、铁画银钩、飘逸劲特的《秾芳依翠萼诗帖》为大字楷书,是宋徽宗瘦金书的杰作。
瘦金体书法3.2关于字体形成:亦称“瘦金书”或“瘦筋体”,也有“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他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现代美术字体中的“仿宋体”即模仿瘦金体神韵而创。
瘦金书的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宋徽宗流传下来的有《楷书千字文》,《秋芳诗》等,《楷书千字文》是赵佶二十三岁写给大奸臣童贯的,此时的瘦金书体已初具规模。
3.2瘦金体的形成最早是宋徽宗绘画提款,由于徽宗喜工笔绘画,所使用的笔为纤细豪笔,这样的笔题写的字“只见经骨,不见其肉”,但该笔法系楷书结构,对于其形成也只偶然之笔。《清明上河图》,也和这位书画皇帝不无干系。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作为中国历史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
3.3宋徽宗的书法存在着柔媚轻浮的缺点,这也许是时代和他本人的艺术修养所致,但他首创的瘦金体的独特的艺术个性。宋徽宗一次偶然的题笔,成为一种书体,并不是所有人这样都可以成为一种“书体”,不难可以看出要形成书体与其政治背景不能分割。在历史上真正意义的书法家,其实也仅仅是一种技能的掌握,能成为为书法也仅仅是少数,真正的书法艺术更少了。
四、自负天才治国庸才
4.1宋徽宗对于自己发明创造的“瘦金体”,宋徽宗颇为自负。徽宗让宰相李纲欣赏自己的“瘦金书”。李纲言字体太瘦。宋徽宗道:“朕新创字体,名曰瘦金体,如果推行全国,一年能省很多墨水,如何?朕不愧是有道明君!”据说,有一天,宋徽宗在让大臣李纲欣赏自己的“瘦金体”。李纲言字体太瘦,宋徽宗不以为然,道:“朕发明的瘦金字体,如果在全国推广,一年下来,一定能省下不少墨水。怎么样?朕不愧是一位有道明君”。瘦金体虽然独特,但是有骨而无肉,正如一个人,过于“裸露”而就没有内涵,过于“露骨”就没有涵养,正如一个人瘦骨嶙峋就会给人恐怖的感觉,一个人太过于肥胖就感觉臃肿,其实就是过于极端,往往喜欢这样的人也许也是如此,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就是中庸。
4.2《中庸》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所以在历史上“颜筋柳骨”是形容书法的精髓与最高境界,也就是书法本身在于书写的法度,还有书者的思想的结合。书家评论:“瘦金体”这种字体的笔画非常的纤细,但是运笔非常的快捷,而且很有力道,虽然看着笔画非常的纤细,笔画像一把利剑一样,真的好像是一个江湖剑客高手;如果是运笔太慢,甚至是“描绘”的笔法,就会丑态百出,没有楷书的功力,反而是“东施效颦”其态丑陋。
4.3宋徽宗还喜爱在自己喜欢的书画上题诗作跋,后人把这种画叫“御题画”。由于许多画上并没有留下作者的名字,他本人又擅长绘画,但是从其书体可以进行分析。有一观点确定他的真迹有《柳鸭图》《池塘晚秋图》《竹禽图》《四禽图》等,而《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是御题画。宋徽宗的题跋也有部分使用瘦金体。
五奢华糜烂亡国之君
5.1这位末代皇帝随着年龄的增长,迷恋声色犬马,游戏踢球更是他的拿手好戏。赵佶身边有一名叫春兰的侍女,花容月貌,又精通文墨,是向太后特意送给他的,后来逐渐变成了他的玩物。但赵佶并不满足,他以亲王之尊,经常微服游幸青楼歌馆,寻花问柳,凡是京城中有名的妓女,几乎都与他有染,有时他还将喜欢的妓女乔装打扮带入王府中,长期据为己有。当上皇帝以后,徽宗禀性难移,无心于政务,继续过着糜烂生活。
5.2尽管后宫粉黛三千,佳丽如云,但徽宗对她们刻意造作之态感到索然无味,便微服出宫,寻找刺激。李师师,汴京人,本姓王,工匠之女,四岁丧父,遂入娼籍李家,后来成了名噪一时的京城名妓。她色艺双全,慷慨有侠名,号称"飞将军"。李师师既名冠汴京,徽宗自然不会放过她。自政和以后,徽宗经常乘坐小轿子,带领数名侍从,微服出宫,到李师师家过夜。为了寻欢作乐,徽宗专门设立行幸局专门负责出行事宜。荒唐的是,行幸局的官员还帮助徽宗撒谎,如当日不上朝,就说徽宗有排档;次日未归,就传旨称有疮痍。天子不惜九五之尊,游幸于青楼妓馆,并非光彩之事,所以徽宗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被他人发现;其实多数朝臣对此都心知肚明,但却不敢过问,致使徽宗更加放荡。秘书省正字曹辅曾经挺身而出,上疏规谏徽宗应爱惜龙体,以免贻笑后人。徽宗听后,勃然大怒,立即命王黼(等人处理此事。这些人自然领会徽宗的意思,以曹辅诬蔑天子之罪论处,徽宗当即将曹辅发配郴州。
5.3赵佶结交了一批与他臭味相投的朋友。他的挚友王诜,娶英宗之女魏国大长公主,封为驸马都尉。但王诜为人放荡,行为极不检点。虽然公主温柔贤淑,尽心侍奉公婆,而王诜却偏偏宠爱小妾,她们竟然多次顶撞公主。神宗为此曾两次将王诜贬官,但他却不思悔改,甚至在公主生病时,当着公主的面与小妾寻欢作乐。品行如此恶劣之人,却是赵佶的坐上宾。他们经常一起光顾京城内有名的妓馆--撷芳楼。王诜藏有名画《蜀葵图》,但只有其中半幅,他时常在赵佶面前提及此事,遗憾之情,溢于言表。赵佶便记于心,派人四处寻访,终于找到另外半幅画,就把王诜手中的那半幅也要了过去。王诜以为酷爱书画的赵佶要收藏这幅画,哪知赵佶却将两半幅画裱成一幅完整的画送给了他,于此可知二人之间的关系之深。
六流放写诗屈辱而亡
6.1公元年闰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12月15日攻破汴京,金帝废宋徽宗与子赵桓为庶人。公元年3月底,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据说,宋徽宗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宋徽宗在被押送的途中,受尽了凌辱。先是爱妃王婉容等被金将强行索去。接着,到金国都城后,被命令与赵桓一起穿着丧服,去谒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宇,意为金帝向祖先献俘。尔后,宋徽宗被金帝辱封为昏德公,关押于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后又被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囚禁期间,宋徽宗受尽精神折磨,写下了许多悔恨、哀怨,凄凉的诗句,如:“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6.2公元年7月,宋徽宗派臣子曹勋从金偷偷逃到南宋,行前交给他一件自己穿的背心,背心上写着“你快来援救父母。”宋徽宗将这几个字出示给周围的臣子看,群臣都悲泣不已。宋徽宗哭着叮咛曹勋,切记要转告高宗“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说着取出白纱手帕拭泪,尔后将手帕也交给曹勋说:“让皇上(高宗)深知我思念故国而哀痛泪下的情景。”天会八年(年)七月,又将二帝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旧古城)软禁。到达五国城时,随行男女仅余人。流放期间徽宗仍雅好写诗,读唐代李泌传,感触颇深。
6.3关于《靖康稗史笺证》记载:“伏详令旨,契勘见在皇子、亲王,告称二十八人,来目祇是十四人,更羼入濮、燕、越三王,又未详名、岁,当府难得点验,就即原目人数,分书详目,尚漏实干人,即便遣发此告者过邓珪,付来亲王妃目,的是二十八位,祇是邠王、仪王早先薨逝,燕王、越王的是皇弟,因成二十八数。照对见在皇子,自废帝外,实二十四人,不尽加封亲王,今详别目。自康王外,实皇子二十三人,近支亲郡王七人。”“宋史卷二四高宗纪:「讳构,字德基,徽宗第九子……靖康元年春正月,金人犯京师,军于城西北,遣使入城,邀亲王、宰臣议和军中。朝廷方遣同知枢密院事李梲等使金,议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遣宰臣授地,亲王送大军过河。钦宗召帝谕指,帝慷慨请行,遂命少宰张邦昌为计议使,与帝俱。金帅斡离不留之军中旬日,帝意气闲暇。二月,会京畿宣抚司都统制姚平仲夜袭金人砦不克,金人见责,邦昌恐惧涕泣,帝不为动,斡离不异之,更请肃王……帝始得还……时粘罕、斡离不已率兵渡河,相继围京师……闰月……拜帝为河北兵马大元帅……」此云康王「已上帅府」,盖指其不在京师,乃在帅府任上。又仪王朴,乃徽宗第十三子,邠王材乃徽宗第十子。”(3)
6.4据《宋俘记》金·可恭(4)记载:“大金应天顺人,鞭挞四方,汴宋一役,振古铄今。自来战伐,必乘衰微。宋当靖康,犹称极盛,我军所至,如摧枯拉朽。匪宋之微翳;我兵力实冠三古,国虽备武,孰克当斯。幕府仰体圣意,不屋其社,顿兵城闉,冀得悔祸。彼昏暗昧,寡信轻诺,父子君臣,若合一辙。五千万金,信口漫承,实负富强,谓可践诺。不计财力,致质妻孥。犹有奸奄,腾说幕府,标其艳冶,献媚居功。坐令宫闱,辱甚石晋。是虽人事,亦有天道。翳彼太祖,上欺孤寡,得国之始,已非正道。继以太宗,勘平十国,阳示宽厚,不俘妻孥。时假内朝,尽遭淫辱。居心刻恶,历古所无。天鉴不远,祸延后嗣。授人以柄,使括其囊。尽室偕行,实相为报。用纪其详,为世金鉴。有国家者,庸有取焉。可恭撰。”“天会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曰,既平赵宋,俘其妻孥三干余人,宗室男、妇四千余人,贵戚男、妇五千余人,诸色目三千余人,教坊三千余人,都由开封府列册津送,诸可考索。入寨后丧逸二千人,遣释二千人,仅行万四千人。北行之际,分道分期。逮至燕、云,男十存四,妇十存七。孰存孰亡,瞢莫复知。追溯临憘,贯分六道,阉母、谷神两道,纪载犹缺,余虽详略不同,要有笔札可推。删繁纪要,以存其人,凡分宫眷、宗室、戚里、臣民四卷。首起:宗室贵戚男丁二千二百余人、妇女三千四百余人,濮王、晋康、平原、和义、永宁四〔郡〕王皆预焉,都统阉母(即多昂木)押解。”这段历史描写宋徽宗及宗族被俘的相关记载。
6.5宋徽宗被囚禁了9年,屈辱而亡。公元年四月甲子日,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享年54岁。金熙宗将他葬于河南广宁(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公元年8月乙酉日,宋金根据协议,将宋徽宗遗骸运回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由宋高宗葬之于永佑陵,立庙号为徽宗。据《宋史·卷二十二·徽宗四》记载:“靖康元年正月己巳,诣亳州太清宫,行恭谢礼,遂幸镇江府。四月己亥,还京师。明年二月丁卯,金人胁帝北行。绍兴五年四月甲子,崩于五国城,年五十有四。七年九月甲子,凶问至江南,遥上尊谥曰圣文仁德显孝皇帝,庙号徽宗。”
五历史评价字如其人
关于这位亡国之君,后人皆有所评。我们分析其原因:其一、德不配位,行淫乱国;其二、庸才治国,儒弱无能;其三、听信谗言,不理朝政;其四、收刮民利,增加赋税;其五、视民如芥,官逼民反;其六、靖康之辱,罪魁祸首。这些原因导致内忧外患,最终亡国,导致北宋灭亡。章惇:"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宋史》记载:"迹徽宗失国之由,非若晋惠之愚、孙皓之暴,亦非有曹、马之篡夺,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于是蔡京以獧薄巧佞之资,济其骄奢淫佚之志。溺信虚无,崇饰游观,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及童贯用事,又佳兵勤远,稔祸速乱。他日国破身辱,遂与石晋重贵同科,岂得诿诸数哉?昔西周新造之邦,召公犹告武王以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贵异物贱用物,况宣、政之为宋,承熙、丰、绍圣椓丧之馀,而徽宗又躬蹈二事之弊乎?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为戒。"《书史会要》评价说:"徽宗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迹求也。"元代脱脱撰《宋史》的《徽宗纪》,不由掷笔叹曰:"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据明人《良斋杂说》记载:"李后主亡国,最为可怜,宋徽宗其后身也"。北宋亡后,宋徽宗沦为亡国之君,很多人批评他无治国之才,虽然书画才能突出,其瘦金体书法也渐渐被归入另类,历代书法大家很少有人去模仿!
参考文献:1、《宋史》元脱脱等编,中华书局在-6出版;《宋史·卷十九·徽宗本纪一》;
2、《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十六》《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的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卷。
3、《靖康稗史笺证》(宋)确庵、耐庵编;
4、《宋俘记》,靖康稗史之一,原书有四卷,今存一卷半。金国人可恭编。
(文章编辑:眉山唐驳虎声明:相关历史评论而非一家之言,经过历代名人的评论,也要经过历史的考验;注:未经本人允许不得转载使用,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