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无穷的水果
———石榴
文/吴志跃吴凯萍
当我们在花好月圆之夜享受石榴甘甜的时候,会不会想到这样一连串的问题:它是怎么来的?它身上有着怎样的文化符号?
01
客从远方来
石榴的原产地并不在中国,它产自古代波斯,也就是现在的伊朗。西晋的大文学家张华所著的《博物志》,记载了石榴的传入和得名。
公元前年,张骞出使西域,来到了安石国。当时,安石国正值大旱,赤地千里,庄稼枯黄,连国王御花园中的一种果树也奄奄一息了。就在这时,张骞把我国兴修水利的经验告诉了他们,结果将庄稼与果树都救活了。那年,这种果树的花开得特别红,果实也结得特别大。张骞回国的时候,安石国王送给他许多金银珠宝,他都没要,只收下了这种果树的种子,作为纪念品带了回来。后来它在长安试种成功,因为花朵美丽,受到了汉武帝的青睐。再后来,它就有了“石榴”这样一个名称。
清叶宸昌设色石榴图绢本团扇面福建博物院藏
团扇扇面上绘有结满果实的石榴,题有:“灯花爆彩行人至,蛛蟢悬时百事宜。我画榴房亦为兆,明年定得褓中儿。”
02
美好寓意于其中
石榴很早就扎根在了中国文化的土壤之中,因为它能结出很多籽,契合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多子多福”的观念。
盛唐时期,结婚赠石榴的礼仪十分盛行,寓意着“多生贵子”。后来,新婚夫妇的房子里,也要张贴“榴开百子”的画,祈福“多子多孙、枝繁叶茂”。于是,“榴开百子”也就成了中国年画中最重要的题材。这件清末民初的《彩色榴开百子木刻年画》,以石榴和百子为构图,反映的就是民间对人丁兴旺的祈望。
彩色榴开百子木刻年画南京博物院藏
03
入诗入画入生活
石榴不仅有一连串动听的名字:山力叶、丹若、若榴木、金罂、金庞、涂林、天浆,也为历代文人所反复吟颂。
“江郎才尽”故事中的主人公江淹,就曾经写过《石榴颂》,他被后世的一些文人尊称为石榴花神。石榴花神,除了江淹之外,民间还有其他人选,如探险家张骞、镇宅圣君钟馗。在民间流行的画像中,钟馗的耳边大多插着一朵艳红的石榴花,所以也被列入了石榴花神的人选中。
古代的女子,都很喜欢红色的裙子。如石榴花般鲜艳的红裙被称为“石榴裙”。时间一长,“石榴裙”便成了古代女子的代称。如果男子被一位女子所倾倒,就称其“拜倒在石榴裙下”。
到了明代,插花艺术盛行。石榴花总是被列为花主,即花中盟主,而周围陪衬的栀子、蜀葵、孩儿菊、石竹、紫薇等花则被称为花客卿或花使令。
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杯河南省博物院藏
农历五月是石榴花开最艳的季节,所以被雅称为“榴月”。康熙二十五年(年),景德镇御窑厂为宫廷烧制了一套生活用瓷——“十二花卉纹杯”,在每只杯上绘制一种应时花卉,用来代表历史上的著名女性,并题有诗句,这就是著名“十二月花神杯”。石榴花杯就是其中之一,杯外壁绘有五彩石榴花图案,杯上题有“露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之句。除了瓷器,历史上还留下了石榴花纹玉簪饰和石榴花团扇面等艺术品。
如果要在水果里选出寓意无穷的领军人物,那绝对非石榴莫属了。别看它外表低调,内心可真是丰富多彩呀!粗糙的表皮下的石榴籽娃娃们,那些美好的词语,譬如晶莹剔透、白里透红、吹弹可破……用来形容它们都不为过呢!
(注:本文作者吴志跃系福建博物院院长,吴凯萍系福建博物院助理馆员)
《文化生活报》版面
—END—
文化生活报社出品
国内统一刊号
CN35-
新媒体责编
汪明权
新媒体主编
邹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