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李家丽雅昌艺术网收录于话题#展览37#艺术99
徐悲鸿是在年认识张大千的。那一年,张大千凭着仿石涛乱真的绝技,在上海画坛崭露头角,正式成为一名“海漂”。第二年,徐悲鸿结识齐白石,资深“北漂”齐白石买下北平跨车胡同15号院,才一年多。
年徐悲鸿带艺术系学生赴黄山写生,巧遇张大千,并合影留念
正在“海漂”的张大千和刚刚结束“北漂”的齐白石,一南一北,一古一今,相差35岁的两人却奇妙的和同一个人成为莫逆之交,这个人便是徐悲鸿。
年徐悲鸿与齐白石在宅中合影
展览现场
徐悲鸿对两位知己推介推崇、相助相济可谓不遗余力,不但为他们编辑出版画集,并亲撰序言,而且在年重庆磐溪石家花园创立中国美术学院研究院(并非今日之同名院校)时,所聘正研究员唯有齐、张二人—尽管他们当年并不在渝。遗憾的是,志同道合的三人在生前仅举办过一次联展,相关资料早已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不可寻觅。
展览现场
花有重开,月又重圆。这一缺憾在今日的徐悲鸿美术馆(重庆)终得补全。年11月7日-年1月4日,“往来千载间—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在徐悲鸿美术馆(重庆)展出。此次展览展出了三人作品及信件文献47件(真迹40幅),其中徐悲鸿作品24幅、齐白石作品11幅、张大千作品7幅、齐白石/张大千合作之作2幅、徐悲鸿/齐白石合作之作3幅。展览分为七大单元:自然之声、知己有恩、艺道双辑、荷合与共、春华秋实、妙造千奇、生生不息。其中,许多三人合作作品都是首次展出。
展览现场
对于此次展览名称“往来千载”,徐悲鸿之子、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庆平说道:“‘往来千载’是我父亲请陈子奋先生刻的一枚印章,在自己喜欢的画、收藏的画上盖这方印。意思是我们追求的东西很多都是很快就过去了,只有文化艺术能永远存在。就像上千年的小篆我们今天还在用。艺术应该是往来千载的。”
艺术是往来千载的,三人的交往与精神亦是往来千载的。
展览现场
“鲥鱼需清蒸”:徐齐张的日常交往
逃脱艺术,回归生活。一代大师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日常交往同普通人一样,烟火气十足。
徐悲鸿寄予齐白石的书信一封
徐悲鸿,《奔马(送白石)》,年,宣纸,52cmx78cm
徐悲鸿,《荷花》年,宣纸,81cmx47cm
白石爱吃,一年端午佳节,徐悲鸿着人送去清江鲥鱼一条,粽子一包,并捎书信一封,内文写道:“着人送上清江鲥鱼一条,粽子一包,并向先生拜节。鲥鱼请嘱工人不必去鳞。因鳞内有油,宜清蒸,味道鲜美。”俨然两个“吃货”传授吃的经验。白石晚年喜得贵子,远在他乡的徐悲鸿写千里驹为贺,像极了今日“随份子”。此外,徐悲鸿还替齐白石在文化部谋一差事,信中谆谆道“月薪二百斤,每月须交三尺条幅四件,请勿延迟。”薪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交代得一清二楚。
齐白石,《猫》图稿,年,宣纸18.5x30.5cm
齐白石,《牵牛花虫》,年,宣纸,cmx33cm
徐悲鸿和张大千的交往亦是有趣平常。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张大千寓居北平,曾蓄养过一只金银眼波斯玉猫,徐悲鸿见到了这只玉猫十分喜欢,就向他借去数月,后来徐悲鸿写信告诉他“此猫驯扰可喜,但不捕鼠,且与(鼠)同器而食,为可怪耳”。就是一个人向朋友借来了朋友家的宠物猫来玩,还告诉对方,你家的猫我很喜欢,就是不抓老鼠。
张大千,《小鸟樱桃》,年,宣纸,92cmx41cm
张大千,《荷花》,年,宣纸,cmx42cm
三人亦时常小聚,这时,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便亲自掌厨,为他们烩制美味佳肴。廖静文厨艺精湛,深得白石老人欢心。三人就着小菜,聊得酣畅淋漓、不亦乐乎。一次酒足饭饱后,齐白石还画性大发,为廖静文专门绘制一幅荷花图,以答款待。而廖静文则怂恿张大千在齐白石画上再添几笔。
徐悲鸿,《群鹅》年,宣纸,cmx63cm
齐白石,《诗画山水》,年,宣纸,72cmx29cm
三人合作之作不知有多少是在如此诙谐的境遇下所作。
徐悲鸿为何如此推崇二人?
这还要从三人的艺术理想和20世纪的中国画坛现状说起。
齐白石/张大千合作,《荷虾图》,宣纸,cmx34cm,年
年,徐悲鸿赴欧留学学成归国,对于自觉担负起复兴中国美术、改良中国画大任的徐悲鸿来说,“大胆吸收新的以写生为基础训练”是他的教学方向。但20世纪的北平画坛“传统派”居多,徐悲鸿的艺术理念与北平的氛围格格不入。很长一段时间内,徐悲鸿都身处艺术论战的漩涡。
徐悲鸿/齐白石合作《蜀葵蛙》,宣纸,cmx35cm,年
他面对的是北平固守旧传统的画家群体,他与他的追随者作为革新派,与传统派进行了一场关于国画新旧之争的持续而密集的舆论战。在年10月三人举办联展的那天,徐悲鸿论战的对手还通过北平市美术协会,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茶社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他此前刊于《中央日报》的《建立新国画基础》发表了辩难。
齐白石/张大千合作,《荷虾图》,宣纸,cmx34cm,年
新与旧的对峙逐渐呈白热化,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同属“新”的阵营,彼此惺惺相惜。张大千超元越宋直取唐风,食古能化;齐白石取材民间,求朴拙之气,与传统拉开距离;徐悲鸿则西为中用,致力于以浪漫色彩的现实主义精神改造明清文人画主流。三人虽互相欣赏,但取径不同,风格趣旨各异。
徐悲鸿/齐白石合作《蜀葵虾》,宣纸,cmx35cm,年
在徐悲鸿的眼里,张大千与齐白石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画的最高成就,也代表了徐悲鸿对改造国画的理想中,古与今的一体两面,一面是要继承,继承宋以前,尤其是唐代的中国画,因为那是国画最雄健最富有生命力的时代。张大千好摹古,近临石涛,远追晋唐赵宋,所以他代表了徐悲鸿理念中“古”这一极;另一面是要突破,突破明清以来仅追求笔墨趣味、纤弱衰败文气的文人画风格。
齐白石,《月下寻旧图》,宣纸,cm42cm,年初期
而齐白石的“野路子”代表了徐悲鸿理念中“今”这一极,齐白石很少看古人的作品,除了自己的师承外也很少看今人的作品。陈半丁在上个世纪20年代故宫开放后就请齐白石去参观,齐白石拒绝了,他表示看了这些会扰乱他的思想。他的用意就是自己闯。所以齐白石的绘画“不古不今”,自成一派。他认为艺术要“变”,“变”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所谓“至变而止”,但一定要“正变”—“正者能知变,变者系正之变”,既不能为变而变,也不能从一开始就变。徐悲鸿认为齐白石的山水就是这种具“中庸之德”的正变,既有“具备万物”,“真体内充”的广大又有“妙造自然”、不“断章取义”的精微。
在“新”的阵地中,三人惺惺相惜,在追求雄强、求新求变以力改国画颓势的目标上做着“革命的同路人”。
展览海报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年1月4日,欢迎大家参与到这场“往来千载”的交往中。展馆采取限流措施,参观须提前预约~
文中图片来源:时代悲鸿(北京)文化艺术中心,版权归其所有。部分展览现场图片由徐悲鸿美术馆(重庆)提供,摄者:鲜卓恒。
-END-
原标题:《展览
往来千载:徐悲鸿与“两漂”齐白石张大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