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还坐拥了无数历史文献记载。这些从古至今的典籍中,记载的不仅有奇闻轶事、朝代历史、文化传承,还有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饮食文化和药食文化。
现代的研究人员会通过这些典籍去寻找相关物种的植物和动物,而正是通过这样的手段,才让人们逐渐了解到,在这条亘古存在的历史长河中,湮灭了多少物种,又赋予了多少物种以新生。
在本文中,笔者要分享的这一种植物,就是在上个世纪曾被宣布已经灭绝,而在本世纪,也就是18年前又重新被人们找到,成功“起死回生”的一种植物。
现在经过人们对它的培育和人工繁殖,它已经再次被人类摆上餐桌,现卖百元一斤。
金花葵的介绍
在民间,人们通常将金花葵称作菜芙蓉或者是野芙蓉,也有人叫它黏干、山榆皮,不过后面两个称呼少有人提及。
野生的金花葵通常生长在深山之中的山崖间隙处,这些地方都十分险峻,平时很少会有人去注意或者是采集。
在年,全国进行了一次农业资源大普查,对典籍中记录过以及当时记录在册的植物种类进行一次清扫归纳和整理,而在这次倾举国之力的调研过程中,调查人员苦寻多日,却依旧没能寻摸到金花葵的身影。
而正是因为在这次普查中没能找寻到金花葵的踪迹,于是这种植物便被宣布已经灭绝,虽然很多人都因此倍感遗憾,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直到年,沉寂多年的金花葵被农科院研究员唐益雄教授及其同事在一处深山高崖之间找寻到,他们发现了这一抹以前从没有见过的艳丽黄色,经过一段时间的严谨考证和调查,最终确认它的身份——在年已经被判定灭绝的金花葵。
这次奇妙的“起死回生”经历,让金花葵一时间风头无两,也成就了它“植物界中的大熊猫”的美名。
与此同时,同样大热的,还有金花葵本身的保健价值。
金花葵的价值
笔者在前面提到,有关金花葵的记载都是学者从历史文献中找到了。
这金花葵在古时候也蜚声在外,是极为少见的药食两用的药材。
不同于寻常药材,在那时,金花葵这种存在,是只有王孙贵族才有资格享用的稀有品,与它有关的诸多民间传说更是不胜枚举。
诸多传闻中,甚至还有一版称金花葵是秦始皇用来换长生不老药的天材地宝。
而从实际出发,在《本草纲目》中曾对它有所记载:“黄蜀葵与蜀葵别种,非是蜀葵中黄者也。叶心下有紫檀色。”,消痈肿,浸油涂汤火伤。”
同样是明朝的典籍,《顺德府志》中也曾记载了金花葵的存在,称其是稀罕之物,没有百两之银,是购买不到金花葵的。
到了提倡唯物主义的现代,金花葵自然也没了曾经神化的光环,但却依然被人们视作保健之佳品。
金花葵中的黄酮含量十分丰富,是银杏叶中的百倍有余。
而黄酮作为保健中的热点营养物质,在无形之中便抬高了金花葵的价值;此外,金花葵还被称之为“维生素E之王”,现代学者对于金花葵的研究开发也十分重视。
其实,最能提升金花葵价值的因素还是因为它的稀少,虽然经过人工培育和加大保护等不懈努力,让金花葵已经成功摆脱的濒危的身份,但是它的种群总数依旧十分有限,尤其是野生金花葵,更是数量稀少。
物以稀为贵,即便现在全国已经有多个金花葵种植基地,但是它的价格依旧能够达到百元一斤的水平,若是一直保持这样的价格,想要普及金花葵无疑是痴人说梦。
金花葵是黄蜀葵吗?
当然不是。
翻阅以前的古人记载,就会发现,有很多人将金花葵与黄蜀葵混淆起来,《本草纲目》中说它别称“侧金盏”,《说文解字》中称呼它为“黄葵”,到了《群芳谱》中,它又被认作是“秋葵”……
从这些记载中便可以看出,很多古人虽然知道金花葵的存在,却是各有各的叫法,尤其是与金花葵同属一科的植物种类多达两百多种,如果仅仅依靠外表进行,无疑是十分容易混淆的判别方式。
金花葵本身价格很高,而同属一科的其他植物却价格平平,其中与金花葵外表相似的植物更是不胜枚举。
因此,购买金花葵的人一定要十分注意辨别,谨慎分辨金花葵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