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艺术中国踪岩夫作品欣赏 [复制链接]

1#
哪家医院专业治疗白癜风 https://m.39.net/pf/a_4792767.html

踪岩夫简介

踪岩夫,原名念富,当代著名大写意花鸟画画家,年生,江苏沛县人。年入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年毕业留校任教,年调入北京师范学院(即今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历任讲师、副教授、美术系副主任、代主任、山水花鸟硕士研究生导师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名人协会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聘教授。主要成就年赴美国展览交流数十幅作品被美国文化、行政机构或个人收藏。年在京举办四人联展、展出作品20余幅。年在中国画研究院举办个展,展出作品50余幅,受到各方专家及观众一致好评。年在中国美术馆参加“真丝书画艺术展”六人展,20余幅真丝手绘作品参展。年3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大红袍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踪岩夫卷,年5月由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徐州市委宣传部在徐州艺术馆举办“从心尚意”踪岩夫省亲写意花鸟画展。此外参加多种国内举办的综合美展和出国交流展。作品在众多国内外刊物发表,并收入多种名家画集、年鉴及人物典籍。有些作品被中南海、天安门、中国电视台等国家单位收藏。出版《踪岩夫作品选》及教材《怎样画葫芦、丝瓜》、《怎样画紫藤、牵牛花》、《减笔荷花》等。

雄健洒脱、浓郁醇厚

——常锐伦

翻看岩夫的写意画作品,其雄健洒脱、浓郁醇厚的画风与大气的品格扑面打眼,随着画中酣畅淋漓的笔墨传达的豪情而身心激荡、胸怀舒展,体味到读画的畅神,领略其笔墨构成的美感。

我喜欢岩夫的画,喜欢其画所表现的精神状态及艺术风格。我与岩夫大学同窗又同事多年,深知其画如其人。

大学同学时他是班长,留校后还曾任教艺术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需要逼着他读了许多书,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还任职过一段系领导工作,这些经历既使其学识渊博,能文能诗,心高志远,胸襟大度,又能坚持己见。画家的修养都体现于他的画作之中。

故其画能有大气度与大气势,能有既壮美又雅致的艺术表达。岩夫在艺术上有他自已的主张和见解,若干年来从不动摇。

他认为中国画应当强化民族个性,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使之现代化、当代化。他说“一个画家要有自身个性,一个民族要有民族个性,中国画如不保持和强化民族个性,将来会失去艺术大国的地位”。还说“中国画最高的理论指导是天人合一,最根本的创作方法是意象造型、最基本的艺术技巧是同于书法的用笔方法和灵动多变的墨法。舍此则没有中国特色”。他赞成潘天寿先生的主张,“强化笔墨,与西画拉开距离”。

因此他走的是强化笔墨的路子,他的画都是“写”出来的对于“写”,他提出只求功力,不守规矩。他认为“没有功力,线条就会腻弱;死守规矩,就不能随心所欲。用笔的随意与活力,必然表达个人天性,成为个人的标志”。

为了这“写”的功力,岩夫每天用一定时间练字。他练字不是死抱某家,而是广泛涉猎,真草隶篆皆体会之,皆融入自己的字与画中。所以他画中的线有力度有韧劲、是呈现画家艺术个性与用笔功力的线。为了加强画面结构的厚度与张力,画家吸收了西方构成的某些元素,以强化线与块面之间的建筑感。

构图中在以物形结构取势之后,还运用非物形因素的点线与墨块予以整合,使之气势连贯、浑然一体。其可贵之处是让人看不出融人西方构成的元素,仍然是民族传统之法。

岩夫写意花鸟画中的笔墨运用,吾认为有三点是值得注意的:其一,线条交织的纵横气与线面交织的坚固性。他的画气势大,在于线的气势、结构的安排与墨块的组织。他喜用有力道而刚柔兼济的长线纵横交织,以形成纵横气。通过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线条的穿插避让、交织互补形成结实的结构关系,再将浓谈不均、大小不等的墨块参入其中,使之形成尤如钢筋水泥般厚重而坚实的画面效果。

其二,物象与非物象笔墨融为一体的圆浑性。他画中的笔墨,有的是物象构成的笔墨,有的是非物象形式构成的笔墨。二者协调一致,互相补充。这既得益于传统的“知白守黑”法,又得益于黑白灰的“现代构成”法,这样的尝试增强了整体的艺术效果和形式美感。岩夫推共传统布局的总体念,但不囿于简单的太极鱼流动式,而是像八八六十四卦那样在多变中求统一。

其三,重墨重彩相结合的融汇与互补。岩夫在强化笔墨的同时,还主张强化色彩。传统写意画历来重墨轻色,因为古人“以素为本”,认为黑白为大礼之色。

“素即雅”的观念一直影响着文人的写意画,且总以为色墨相碍。岩夫则认为“以素为雅”有一定局限性,素而雅与艳而雅应同提并论,只有强化色彩,才能更大尺度地加强中国写意画的表现力。他在这方面做了长期探索,也有显著成效,所以他的画既有笔墨又有色彩,二者相得益彰。岩夫的画中多有题句,以强化情感表达和形式美感。

例如建军节为部队画硕大的桃子,题诗:“金风玉露六十年,碧血芳草路漫漫。尔今华夏尽沃野,谁留硕果在人间?”汶川地震时,他为赚灾所画的断枝石榴树上题词:‘留得千粒籽,劫后更成林。”他为丝瓜的题词是:“惯于凌秋饮清露,历经风霜自多丝”。

他为美人蕉题写:“叶肥花壮浑如玉,当今红花谁第一?都成巷陌寻常见,不是美人也弄姿。”画豆角题:“居京半百终日忙,梦魂作夜归故乡。晨起茫然漫捉笔,案边犹有瓜豆香。”画野生的蜀葵题写:“天生之物必有用,无主无家自生成。

春夏喜迎八方雨,秋来又遇快和风。”.……岩夫不是诗人,但从他题写的文字中间,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个单纯注重技巧的画家。他对作品的追求,不单要给人以视觉美感,还要给人以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的享受。这本是中国文人画的传统,然当今能做到者无多,故我对岩夫钦佩之、推崇之。

年4月于首都师范大学

(原载《中国书画》水墨花鸟)

作品欣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