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人堂2022年度人文榜之年度十大好 [复制链接]

1#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实习生吴雨珂

万象更新之际,汲取力量,迎接新春。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组织专家评选和发布的“名人堂·年度人文榜”已经连续举办多届,在出版界、作家圈、读书群中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很多人阅读的一份高质量参考。年1月,“名人堂·年度人文榜”之“十大好书”的盘点如期而至。1月4日,“名人堂·年度十大好书”入围书单(50本)名单出炉。

鉴于图书评选的特性,为了评选更精准,在榜单评选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了这样的评选程序:以封面新闻app、华西都市报“当代书评栏目在年推荐报道过的图书为重点,并放眼整个国内出版界在年这一年出版的好书,精心筛选出在阅读圈、出版界高口碑的50本图书。在封面新闻“当代书评”编辑部的组织下,由专业评审最终评选出封面新闻“名人堂·年度十大好书”。

这50本书中,有对城市生活的细腻描摹,也有对乡村未来发展的思考;有小说技艺的精彩展示,也有散文创作的宝贵收获……有人文社科,也有自然科学,有虚构也有非虚构,覆盖文学、医学、社科、自然等多个领域,作者中,有宝刀不老的前辈作家,也有崭露头角的青年写作者。

好书不分类别、体裁、题材,但任何一个榜单都有自己的审美判断倾向: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有探索性;帮助我们提高智性认知和审美敏感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明白、概括自己的经验和周遭的世界。

评选的目的不在于评比,而在于跟世界分享优秀的写作者,吸引人们接近卓越者的高光灵*。不论最终哪10本书会成为封面新闻“名人堂·年度十大好书”,这50本书经过精挑细选,本身也是一份高质量的书单,希望可以成为您购书、阅读时一份有价值的参考。

1

《医之心——百名协和医学专家医学人文志》

张抒扬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医院跨40个科室多位医学专家,讲述执医生涯中印象最深的往事。全书分为“治愈篇”、“帮助篇”、“安慰篇”三部分。“治愈篇”记述临床治疗不断创新和人文关切相知相融的案例,特别是疑难病例救治中专家们善于探索、敢于突破的故事;“帮助篇”讲述医学专家救死扶伤的仁心,抒写医患之间的互动和温情,体现医患相长的温暖和人文互动;在“安慰篇”通过医患之间真诚沟通和真情关怀的故事,加深对生命自然规律的认知和全生命周期卫生与健康服务的认识。

2

《回大周记》

周瑄璞著河南文艺出版社

“麦田平坦无垠,浓绿醉人,村庄被绿树包围,雨后薄雾轻漾,空气清新得让人感动......”一个作家用赤子之心,捧出一部深情细腻的还乡书。陕西70后小说家周瑄璞的童年,是在河南漯河临颍县的一个叫大周的村庄里度过的。故乡是她文学创作的重要灵感源泉,其长篇小说《多湾》就是以故乡村庄的亲人为主角写成。周瑄璞经常会回到大周村,甚至小住下来,认真倾听、观察与采访,重新认识与感受这片熟悉而陌生的土地,捕捉它不为人知的热闹与冷清,聆听日常生活的喧嚣之声,感受乡亲沉默时的内心诉说。

3

《寻常百姓家》

么书仪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书中记述的是北京一户寻常人家在20世纪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作者么书仪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后任职于社科院文学所。她珍藏有父母向女儿回忆过往的36盘录音带。双亲相继去世后,么书仪把录音整理成文字,仔细爬梳了父亲留下来的各种遗物:信、账本、单据、合同……写成本书。全书时间跨度为到年。上编写父母从河北丰润县农村移居到唐山、天津、北京,由农入商,再由商务工,克勤克俭、养家糊口、抚养子女的经历;下编写作者自己求学、就业、为人妻、为人母的经历,是具体而微的40后一代知识分子的成长史、心灵史。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一家人始终克勤克俭,诚实、努力贯彻为人的责任,从中可以看到无数中国普通家庭的身影。

4

《大湖消息》

沈念著北岳文艺出版社

一个人该怎么书写自己的故土?湖南作家沈念近十年百余次回到自己家乡所在的东洞庭湖湿地、长江集成孤岛,留下了大量的见闻与思考记录。湖区人的生存现实,麋鹿、候鸟、江豚、鱼类、杨林及各类植物,人和土地的命运交集,让我们看到远比教科书看到的“洞庭湖”更丰富的存在。湖区有许多的小村庄,有认识或不认识的草木、虫鱼、鸟兽。他曾在渔民家中借住,也在冬天空旷无人的湖上坐船夜宿。那些日子,他见到了与过去认知中不一样的湖,在人身上看到比湖更广阔的性情、心灵。那些经历过风浪的人,也正是在水流之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称得上是一部致洞庭湖和长江湿地的深情书,一部致“江湖”儿女生存情状的笑忘书。

5

《剑桥医学史》

罗伊·波特主编张大庆等译译林出版社

从古希腊时期医学的理性发端,到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推动的医学科学化,再到近两百年细胞学、细菌学、免疫学、心理分析等等重大进展,医学的进步毋庸置疑。但在几百年的高歌猛进之后,也从未远离争议。《剑桥医学史》既梳理了人类医学几千年发展的辉煌历程,也锐利地洞察到现代医学面临的困局与危机,不畏揭开医学的矛盾和挑战,直面医学与伦理的复杂关系。对于大众读者来说,阅读本书是一次获得医学专业通识、培养深度思考的良机。

6

《大地仍躲在棉被下越冬》

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科利别里著陈淑贤译

中国青年出版社

“星光对所有的人都一样闪烁,岁月像飞鸟一样迅速掠过,让我们寻找大自然的精神,获得心的安宁。”这是一本写森林和河流的自然之书,也是诗意之书。阿穆尔河的最终目的地是鄂霍次克海。森林、河流中蕴藏着大自然无尽的秘密与诗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阿穆尔河的四季轮转,像置身于远东,体验着那漫长冬季向春的迁移。微变当中,我们听到草木由枯转绿时,寒冰乍裂的声音。翻阅这本书,犹如听到脚踩在雪地上发出的声音,能够感受到无处不在的自然气息。

7

《铜座全集》

霍香结著作家出版社

开头中作者祖父李维的自述,几乎让人以为自己读的是一本人类学著作。但其实这是一部长篇小说。作者将小说主角设置为南中国的一个叫“铜座”的村庄。写作方式很特别,在田野考察和口述史文献基础上,采用方志体例和厚描述的方式,对铜座进行深厚描述,涉及到疆域、语言、神话、格言、列传,草木鸟兽虫鱼之属,又根据前文本生成应有之意的“艺文志”。“铜座”的原型或许可以追溯到作者的故乡,但却又完全是虚构的。

8

《考古中国:15位考古学家说上下五千年》

许宏/魏兴涛等著中信出版集团

作为以考古视角呈现年中华文明的一个通识读本,书中精选15个大遗址,仰韶村、双槐树遗址、殷墟、三星堆、阿房宫、良渚、石峁、二里头、秦始皇帝陵、南越王墓、法门寺地宫、南海I号、海昏侯墓、后司岙、清平堡,其中12个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从年发现的河南渑池仰韶村,到年发现的陕西靖边清平堡,是中国考古百年发现和研究史缩影;从“50后”到“70后”的14位考古学家,见证了中国考古学的转型与发展。

9

《月亮照在阿姆河上》

罗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这是北大历史学系教授罗新的最新文集。书中十篇文章写于过去十多年间,记录了他到访世界各地的踪迹,也包含与中亚、近东历史相关的读书心得。在这部书中,作者显示了他作为历史学家和旅行者的双重身份,将文学的热情和学者的智性熔炼为一体,完成了“学者散文”类型的典范书写。研究中古史的罗新由于不满于既有的汉语史料对内亚民族的有限记述,曾在四十岁的年纪上开始学习古突厥文,继而又学土耳其语,从而根据其他语种的史料重新审视内亚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悠久的、层层累加的历史,错综复杂的地缘关系,令人迷醉的、带有神秘色彩的文化,以及后来诸多旅行者的生动描绘,让罗新成为对于中亚土地“有特别梦想的人”之一。

10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作者:(美)王德威主编(译)张治等理想国四川人民出版社

年前后,哈佛大学出版社找到学者王德威,邀请他主编一套中国现代文学史自此王德威和学术同仁开启了一场文学意义上的“冒险”。在数年编辑工作中,王德威组织了全球位专家学者参与,完成了一部体例独特,长达千页的论述。年6月,在英文版面世五年后,《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简体中文版出版发行。王德威认为它不应该再停留在年(英文版编写的截止日期),增加了新的内容,比如网剧《庆余年》(年)的原著作者猫腻分享自己如何受到《平凡的世界》的影响。这部文学史一反以往文学史以大师、经典和历史事件来贯穿的线性书写,代之以一个个时间点和条目,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面貌以散点辐射的方式呈现出来。本书也打破了文学由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四大文类组成的惯例,将墓志铭、演说、音乐、电影、报纸、语文课和网络文学纳入了文学史的范畴,拓展了文学的边界。

11

《红楼梦讲义》

董梅著新星出版社

在攀登“红楼梦”这座文化高峰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红楼梦》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林黛玉、薛宝钗谁才是女一号?曹雪芹是女性崇拜者吗?探春和王熙凤谁更懂管理?……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董梅,从生活美学、文学杰作、象征符号、哲学大观、社会百态五个方向,以30个核心问题为抓手,给你一份攀登这座文化高峰的地图。董梅的解读,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而是从文本出发,梳理《红楼梦》的人物与情感、思想与意涵。回到文本,回到文学,回到人,品读“红楼真味”。

12

《穿越欧亚》

蒲实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这是三联生活周刊记者蒲实从年至年穿越亚欧大陆的旅行随笔。在俄罗斯,浅触堪察加,坐火车穿越辽阔的西伯利亚,体验了俄罗斯式的荒野意趣;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两座城市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历史之痕。以此为起点,作者探访了中亚城市阿拉木图、阿斯塔纳、撒马尔罕等,也与柏林人展开了深度对话,在卡萨布兰卡、拉巴特听一段人生故事,获得另一种人生启示。新与旧、历史与现实、记者的观察与当地人的讲述,复调叙述贯穿始终,有别于寻常的旅行记事。

13

《榆林道》

胡成著后浪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漫漫黄沙,驼铃声声。沉淀了太多历史尘埃的大西北,吸引着无数人踏上探寻之旅。摄影师、作家胡成在过去10年内,三次踏上陕北之旅,深度走访绥德、米脂、榆林、横山、靖边等地,沿途会遇到当地各式各样的普通居民,交流、观察,甚至融入。他白天行走、拍摄,晚上在小旅馆或者投宿的民居里写下一天的见闻、感受、思考。胡成不是西北人,大西北对他来说是遥远的边关,但所遇之人的淳朴、真诚,让他有亦见故园的亲切。与一般常见的游记文章多注重对景点、遗址等“物”的记录,胡成的书写更侧重于对遇到的西北“人”的描摹。毕竟,从活生生的人那里,往往能读出最深层的历史长在现实的样子。

14

《南腔北调:方言里的中国》

郑子宁著后浪出版海峡书局

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南腔北调”的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维系了各民族的历史记忆。这是继《东言西语》《中国话》之后,郑子宁又一部语言学科普作品,趣说各地方言话题,解锁其背后承载的历史文化。本书将大众熟悉的31个趣味话题分成八大板块,解读其内在的语言学原理;又从每一个话题延展开来,阐明同一话题在不同方言的流变,铺陈出一幅幅历史文化画卷。读者在收获语言学知识的同时,更能从各自方言的角度找到共鸣,在方言里发现不一样的中国。

15

《野望》

付秀莹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农村是文学创作者目光聚焦的重点对象,尤其是对于那些有着乡土成长背景的作家。小说《野望》以二十四节气为叙述的结构,以小寒开始,到冬至结束,冬去春来,夏秋更迭。节气的交替之下,呈现出平凡、普通的生活日常。在叙事展开的过程中,作者将北方农村自然风景的描绘与抒情融入其中。细细碎碎的铺陈式写法,让人似乎看见《红楼梦》等中国传统小说的影子。清新自然的文笔,又让人联想到荷花淀派的孙犁。付秀莹的付出也得到了评论家的认可,有人就评价这部小说是“中国传统美学在新时代的新探索”。

16

《关于告别的一切》

路内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主角李白是个作家,说话幽默有趣,却是行动上的失语者。爱情往往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质。在李白的爱情生活中,可以看到他身上的闪光点,以及缺点处。更重要的是,他从自己谈过恋爱的女性身上,学到了如何去爱,如何去生活,以及告别和接受告别。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自然也不是一部优秀小说的全部。在路内的笔下,总是自然展现出20世纪80年代江南一带工厂的面貌、人情风味,读起来既能跟着他增长见识,也能感受到那个往昔时代的空气。以至于有评论家称路内是小说领域中的“年鉴学派”,认为“他以编年的叙事结构,以记忆为调度,让个人成长史混迹于故土的时代变迁。”路内的小说可读性很强,同时又有极高的审美文学性。

17

《起初·纪年》

王朔著新经典新星出版社

《起初·纪年》取材自汉武帝故事,王朔以我们熟知的历史为出发点,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安放其中,凭借丰富的想象力,讲述了从汉武帝亲政到去世为止五十多年的人生,以及生活在他的时代的众多立体饱满的人物,李广、李陵、司马迁、苏武、张骞、司马相如、陈阿娇、卫青、霍去病、卫子夫等各自跌宕起伏又彼此交织的经历,构成了本书群星闪耀的故事之网。对于这部新作,王朔则称:“我以往的作品多少都在写自己,可算作‘非虚构’,只有这部作品,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虚构小说。”

18

《孙犁年谱》

段华著人民出版社

孙犁的创作生涯有两个高峰,早年的《白洋淀纪事》纯真质朴,晚年的《芸斋小说》老辣深沉,滋养了大量读者,启发了众多作家。追寻孙犁的人生道路、探索孙犁的创作奥秘,是众多作家、学人和孙犁作品爱好者的愿望。孙犁在世时,与不少文学青年来往,成为忘年交。段华就是其中之一。他潜心于孙犁作品研读,长期追踪和搜集孙犁的相关资料。30多年,段华念兹在兹,终于集腋成裘,写成这本共计40多万字的《孙犁年谱》,属于孙犁研究的拓荒之作。年是孙犁逝世20周年,《孙犁年谱》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19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罗新著理想国北京日报出版社

对魏晋南北朝史有精深研究的北大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罗新,阅读历史学家田余庆《拓跋史探》时,对其中涉及的一篇王钟儿墓志文,深受震撼。这个叫王钟儿的女性,漫长的一生,所经历的朝代更迭,穿越的时代风雨,深深吸引着他的探究兴趣。为了更深了解这位女性的精神世界,他决定为她专门写一本书,把她的故事讲出去。全书采用25幕“舞台剧”生动展示出来。一般常见的历史著作,依重点多是着眼于制度、人群、历史问题,很少会特别着重讲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但这本书在保持严谨的史学规范基础上,通过有文采的词句,进行适当的、节制的情感抒发,让学术作品插上飞翔的翅膀。

20

《鹊桥仙》

萧耳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才子佳人、烟雨水乡,历朝历代文人的作品,尤其是古诗词,培植了一个美丽、富饶的文化-地理概念“江南”。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江南更是孕育了数不清的卓越人物。不过,像《鹊桥仙》这样一部让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个活生生的江南本地人现实生活样态、精神风貌的小说,依然是罕见的、宝贵的。《鹊桥仙》追忆运河边的大码头——江南古镇“栖镇”的纷纭往事,书写了数位小镇少年成长故事,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写到新世纪,展现江南繁华两代人,或留或走,半生戏梦,聚散离合的动人故事。一个女性在中年回望她的少年时光,所有她所经历的所思所想所感或者是生命体验都融入其中。书中对方言进行适当的运用,也让这部小说散发着独特的语言魅力以及浓郁的江南水乡人文气息。

21

《燕食记》

葛亮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将情感寄托于饮食,是古已有之的中华文化共情之源。《燕食记》延续其既往的美学风格以荣贻生、陈五举师徒二人的传奇身世及薪火存续为线索,借关于美食之跌宕故事,细致入微之文笔,生动描摹出中国近百年世态人情的变迁。众生百态亦皆入书中:岭南的气候时令、菜蔬瓜果,漫长的海岸线与山林乡村,天空四野的云霞雨雾、日月星辰,南来北往的文人墨客、贩夫走卒,街檐的旗幡、茶楼的招牌、亭台楼阁,还有战争、流徙,有朱门的离散萧索,亦有平民的温存安好,林林总总方方面面,堪称“岭南梦华录”。有评论家称这之是“对中国文学地理创作版图的一次推进。”

22

《椿树峁》

谢侯之著中华书局

史铁生在其自传体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里,写出一位北京青年在陕北插队生活时,所遇之当地民众的朴实、忠厚、积极乐观,以及当地独特的人文地理风貌,风格清新,感人至深,已成为文学经典。这本叫《椿树峁》的散文集,也是写同时代的陕北生活。年冬天,18岁的北京青年谢侯之与几位中学同班同学一起,来到陕西延安万庄大队里一个叫“椿树峁”的小队插队。在那片黄土高原,他们掏的,开荒,修梯田,办乡学,给娃娃们讲“古朝”;他们学会了炒洋芋,做酸汤,爱上了喝烧酒,吃臊子面;他们在雨里读巴尔扎克,在窑洞中研讨物理假说……有点类似《平凡的世界》,《椿树茆》采用方言土语,民风淳朴,很接地气,文笔自然、朴实、优美。作者和少年小伙伴们,在陕北与当地质朴人们的日常来往,勤奋自学、努力向上的生命经验,却超越时光,散发出馥郁的馨香,令人回味无穷。

23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六朝文学篇》

张一南著岳麓书社

北大中文系教师、80后文学博士张一南在课堂上所上的“大学国文通识教育课”深受学生喜爱,成了“不太容易选到的课”,经常教室爆满。这本书是她在北大课堂上的讲义被出版成书。在书中,张一南解读包括曹操、曹植、阮籍、陶渊明、谢灵运等在内的30余位文人的生平经历、名篇佳句与创作风格。她特别选取了《短歌行》《七步诗》《山居赋》等名篇佳作进行逐句解析,通过幽默诙谐的方式娓娓道来,帮助读者去领略六朝文学的独特魅力,见识贵族名士的精神世界。张一南既能讲得清新有趣,观点又不乏深度,尤为难得。

24

《花盐》

龚静染著四川文艺出版社

川盐入黔、川盐济楚、盐务稽核、战时盐务、永利化工、川盐股票……中国近现代盐业发展的每一步,四川乐山五通桥都参与其中,并常常成为其中的主角。一个川南小城,三百年沉底盐史,说尽了川盐的沧桑。《花盐》是龚静染的小城系列作品之一,聚焦乐山五通桥,以当地花盐产业为纽带,串联起从清初到现在的三百年。全书分卤泉涌、凿井之地、鹾商春秋、西迁重镇、戏里有盐、咸味江湖六部分,既是小城三百年发展的时间线,也完成了六个维度对小城的解读。作者龚静染集中于对花盐的讲述,突出了小城与盐的历史关系。

25

《读书·读人·读物——金克木编年录》

黄德海著作家出版社

金克木以一代大家而尚无详细年表或研究性传记,实为憾事。《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黄德海以时日为序,理出金克木一生线索,取其本人文字,佐以考证、参校所得,而撰成此自述为主、稽核为辅的独特编年录。全书作上中下三编,分别名为学习时代、为师时代、神游时代,写实又传神,勾勒出个人精进与时代激荡交错而成之“学人”的精神肖像。笔墨间,金克木的人生经历、交友游历、冥想顿悟、独对宇宙……面面俱到,但重点关涉其自学而成的方法,读书、读人、读物的思想,使得本书另具成长小说与思想点化的神采。

26

《隐武者》

何大草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何大草进入50岁之后,在小说写作中更加追求中国古典小说的韵味。他特别向《红楼梦》《水浒传》《儒林外史》中的小说方法学习。他给自己的小说《拳》《隐武者》起了一个新标签“武小说”。起新名字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因为跟常见的“武侠小说”不一样。何大草虽然写“武”,但文中基本不出现侠、武林、江湖这样的字眼,小说中角色们不会一飞冲天或者仙气飘飘。然而,它却充满了“武”的筋骨和内核,有“武”文化的魅力。《隐武者》里的故事发生在晚清,在成都周边刘安镇上的故事。整个小说行文质朴、紧实,精简克制,错落的短句,举重若轻。虽然小说里的情节、人物都是虚构,但镶嵌其中的成都及周边小镇是哪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城市街巷细节,却来自何大草少年时代在成都的生活体验。

27

《未婚妻》

阿乙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未婚妻》既有阿乙以往风格的延续,也包含着他更成熟的自我认知和更蓬勃的写作野心。小说中的“我”作为“未婚夫”,因为出走县城,而获得了多重身份、多重视角,爱情和“未婚”也由此变成了“想象另一种可能”。阿乙从记忆入手,打量文学青年、外省人的命运现实,用文学捕捉爱、醉、病、生与死。阿乙生于乡村、长于县城、寄居一线城市的经历,让他始终有一种在边缘野蛮生长的“野生”的气质;同时,他的审美悟性、开放的阅读视野和对先锋艺术探索的执着,让他的写作总是能够打破审美陈规。

28

《成都传》

蒋蓝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给人写传不容易,为城市写传也难。尤其是为成都这么一座庞大、丰富的城市(成都是一座年城址不迁、年城名不改、城市中心未移的历史文化名城)作传,更是高难度工作。蒋蓝的《成都传》聚焦这座城市纵横四千余年时空,呈现其浓郁而独特的西南气质与诗性空间结构。近些年,蒋蓝已进入巴蜀人文田野考察和研究型写作的深水区。开写《成都传》的蒋蓝,目标是从考古、民俗、建筑、动植物等领域进入,并由文学笔法落地。他此时也清晰意识到,掌握史料是必须的,但也是不够的,远非把《成都通史》压缩而成一部“简史”那么简单。他把自己过去20多年研究、写作蜀地所积累的经验、心得、功底,全部用在这部《成都传》里。

29

《凉山叙事》

罗伟章著四川文艺出版社

为了写好凉山,罗伟章深潜大凉山腹地的昭觉、喜德,驻扎深入采访两个多月。白天采访,晚上整理,阅读,做笔记。看了很多书,人文历史社科,做了30多万字的笔记。最终写出这部反映大凉山彝族脱贫攻坚历程的长篇非虚构文学。在书中,罗伟章记录了脱贫攻坚过程中诸多令人动容的人与事,也陈述了自己的多维观察和思考,整部作品情感饱满,思想深刻。罗伟章两赴凉山,以信札的形式,讲述彝族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和日常生活。叙事从容有度,情感真挚热忱,完成了这个融现实性、文学性和思想性于一炉的典范文本。

30

《中国蜀葵——走向世界的丝路之花》

成都市植物园编著四川教育出版社

蜀葵是唯一以“蜀”命名的中国古老植物,在我国有至少年的栽培历史,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本土植物之一,15世纪以来备受西方画家青睐,深受当代世界各地园艺爱好者喜爱,堪称最具世界知名度的蜀地之花。作为国内第一部完整梳理古老乡土植物蜀葵文化源流的植物文化小史,本书编著者从数千幅画作、大量史籍和诗词歌赋中,全面总结了中国蜀葵在传统文化中的应用及其相关文化内涵,运用“图像证史”的研究方法,呈现其通过丝绸之路影响西方的脉络,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与融合。

31

《白发阿娥及其他》

西西著译林出版社

这是西西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书中分为两卷。“白发阿娥”卷收入八个短篇,温柔呈现城市老人的生活方式。“其他”卷收入西西晚年所写的风格多样、带有先锋气质的短篇、短章,是西西晚年仍坚持文学探索的精神闪光。白发阿娥,生于清宣统年间,生活在一个业已消逝的时代。白发阿娥曾经也是一位玫瑰少女,而如今,她出门要抹风油精,到百货公司怕冷气,到马路上怕晒太阳,到朋友家怕见人,后来竟沦落到要吃麦糊。但白发阿娥仍然寓生活于乐,研究赛马,收集过去的钱币,给亲友写信,写回忆录……对白发阿娥来说,衰老与成长一样惊心动魄。

32

《绘本三国志》

安野光雅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凭着对三国历史的神往和中国文化的热爱,日本画家安野光雅曾历时4年,行走1万多公里,将自己在三国故里的所见所闻所想,以精细入微的画笔和充满人文情怀的文学记录下来,成就了一部经典的绘本随笔集。《绘本三国志》中共收录了83幅与《三国志》内容相关的水彩作品,重现波澜壮阔的热血时代。风景秀丽的中原风光,在他笔下逐渐还原为烽火连天、英雄迭出的三国景象。字里行间又交织着时下的市井闲谈,苏州民宅的白墙黑瓦、剑门关的苍茫群山,在金戈铁马的萧瑟古战场景象中穿插浮现。同时,作者还为每幅作品配以说明性的历史随笔,使得本书呈现出了既可通过阅读深入了解三国历史、又可借由赏画感受时代风貌的双重阅读体验。

33

《西海固笔记》

季栋梁著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因为贫穷而声名显赫的西海固,曾经到底有多穷?为何如此贫困?以及后来如何脱离了贫穷?季栋梁选择了西海固脱贫攻坚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如“吊庄移民”“梯田建设”“盐池治沙”“扬黄灌溉”“井窖工程”“劳务输出”“菌草种植”“滩羊银行”等等,通过实实在在的生活变迁,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和数据,令人信服地反映了西海固地区的巨大变化。季栋梁是土生土长的西海固人,对西海固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了向众人展示一个完整的西海固,他踩进生活的泥土,贴近现实的人物,细致分析西海固贫穷的原因、状况,并敏锐地捕捉和表现脱贫攻坚事业中的新因素新气象。

34

《从疾病到人心——中古医疗社会史再探》

于赓哲著中华书局

古人如何看待瘟疫?瘴气是真实存在抑或只是人的幻想?从汉代至宋代,医者的形象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古代官方医学与民间医学有何不同?从来没有一门自然学科像医学这样与普罗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又受到人的主观因素的巨大影响,尤其在只有经验医学、实践医学的古代,更是如此。在摸索人与社会甚至人性的基本规律的时候,医疗与疾病是一个绝佳的窗口。医疗社会史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学术本身,更在于由此给我们带来的思考。这本书通过对海内外大量史料的爬梳整理,剖析实际案例,探索疾病与人心,试图还原中国古代医学的本来面貌。

35

《杜甫十讲》

莫砺锋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这是著名学者莫砺锋20年研读杜诗心得,也称得上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杜甫诗传”。书中分为旅食京华、乱离时代、仁爱精神、感怀身世等多个主题,精解《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秋兴八首》《江南逢李龟年》等杜甫名篇。莫砺锋从文献文本出发,以杜解杜,以杜证杜,用10个篇章串联起杜甫的生命历程,借杜甫坎坷一生的心灵史还原大唐王朝的盛衰史。书中将杜甫的一篇篇经典诗作细细察辨,让读者体会诗圣一生的仆仆风尘,在苍劲的字墨中深切感受“百年世事不胜悲”的苍凉,又在苍凉中遥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庄伟。在碎片化的激流中读这本书,不仅可以深度感受杜甫开辟的新诗境,更是一次文化人格的自我沉淀。

36

《土山湾画馆人物志》

上海市徐汇区文物局主编张伟张晓依著中华书局

在上海徐家汇的南部,有一处曾经极其重要的地标——土山湾。在这块土地上诞生的土山湾画馆,是目前所知最早以学徒方式培养中国西洋画人才的重要场所。近百年间,有三百余名学生先后在此接受西洋画的严格训练,其培养人数之众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画馆的作品遍布中国及世界各地。因此,土山湾画馆被徐悲鸿誉为“中国西洋画之摇篮”。这本书聚焦历史上曾经为土山湾画馆的创建、运营而做出突出贡献的开创者、一代又一代的继任者以及从这里走出的杰出画家,当然还有无数默默无闻的中国画徒,通过爬梳史料、梳理人物事迹、采访土山湾画馆老人,配以珍贵的历史资料图等,全彩精印,系统地为读者全面呈现土山湾画馆的人物群像和历史发展轨迹。

37

《金枝》(全本)

邵丽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在中原千年故土的颍河岸边,有一个古老的村庄——上周村。像无数个家族一样,其中一个周氏家族经历了从乡村到城市,又从城市返回到乡村的历史进程,上演了一幕幕从隔阂到交融的人生悲欢。小说通过不同人对同一家族历史的讲述,将家族故事多层次的铺展开来,并以敏锐的笔触深入周语同、周拴妮以及周氏家族几代女性的内心深处,述说着从未被展示的痛苦、挣扎、忍耐与抗争。作为一位女性作家,邵丽特别在小说中着重描摹家族女性在传统文化下的恪守与抗争,挣扎与奋斗,撑起了这片故土的*魄与新生。

38

《北流》

林白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北流》承继了林白以往的个人化写作风格,进一步展现了丰富驳杂的微观世界生活史。非线性叙事的故事从她自传体的讲述,深入拓展到自己的母亲、弟弟和成长旅途中的亲朋故交。他们的悲欢喜乐、风雨漂泊,通过碎片化的生活流凝聚在了北流这个小县城——作家肉身和灵*的故乡。嬗变的词语照耀着寻回的故土。有的信息汹涌澎湃,汇聚成一首气象万千的南国之诗。

39

《上海爱情浮世绘》

潘向黎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潘向黎是沪上小说高手。《人民文学》主编、著名评论家施战军曾评价指出:从文学史上看,潘向黎的创作可以说在她的基本气质上是有文脉的,可以叫做“现代闺秀派创作”。《上海爱情浮世绘》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入《荷花姜》《睡莲的香气》等9篇短篇小说,各自相对单独却又彼此关联。主题基本上都是爱情,场景都在上海。书中人物性格各异,以各个不同的爱情故事共同演绎了上海这座大城的生动表情。书中不拘泥对现代大都市奢华物质层面的描摹,更加注重对高度文明化的现代人的精神困惑与突破的入木三分的关照。

40

《重走天山路》

巫新华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曾于-年较为系统地考察过吐鲁番以及相关区域的古城、烽燧、戍堡、驿站等古代遗址、遗迹,并用车行、徒步、骑马、骑驴等方式逐一考察了吐鲁番地区沟通外部地方几乎所有的在地理方面可能成为交通通道的山谷、达坂、沙漠、戈壁。这些相关考察与研究成果,整理后于年10月由青岛出版社以《吐鲁番唐代交通路线的考察与研究》为名出版,得到学界同行的认可。年年初,巫新华有空着手把这些年来自己关于吐鲁番,乃至新疆古代交通、人文关系等诸多方面的思考放入进来,对《吐鲁番唐代交通路线的考察与研究》进行增补修订。这便是《重走天山路》这本书的由来。

41

《大医》

马伯庸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年11月至年4月,东北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鼠疫,在6个月里,有6万多人死去。这段惨痛的往事,以及医学博士、“鼠疫斗士”伍连德的名字被历史铭记。但像伍连德这样的大医,对其记述主要是在一些学术专著和一些非虚构回忆录里。年9月,马伯庸推出长篇小说《大医》,再现晚清一群“苍生大医”的故事。用文学追踪历史,用通俗艺术表达深刻思想,是马伯庸最擅长的事情。通过高超的叙述艺术,将像伍连德这样的“大医”们从故纸堆里显影到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中,是马伯庸这次写作的殊为可贵之处。

42

《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

秦秀英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近些年,素人写作出书、画画办画展的案例,并不少见。在他们的作品背后往往都有一个不同寻常、彼此不同的人生故事。秦秀英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秦秀英的笔下,我们知道她的父亲是个做粉匠,爱听戏,老实巴交,她的母亲干活勤快、不记仇,乡村兽医邬生生医术高超等等。这些人头脑聪慧,努力上进,是乡村生活的亮光般的存在。除了写,她还继续画故乡的人物、植物、劳动场景等。20余位亲友故人,20种植物从秦秀英不愿放手的记忆里走出来,互相交织,勾勒出内蒙古河套平原60多年来的生态和历史。秦秀英用自然笔记、农事笔记和社会生活笔记,讲述天地万物,也讲述自己、讲述世事人生,称得上是一部平凡又丰富的心灵史。

43

《渴望生活:梵高传》

欧文·斯通著中信出版集团

梵高生活的时代距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但他的故事依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一百多年来,研究和叙写梵高的著作有很多,欧文·斯通的传记小说《渴望生活:梵高传》是其中绕不开的经典。年,这本书首次正式引进中文版,国内大批艺术工作者受其影响。时隔40年,该书中文经典版译者常涛再译此书,精细修订,推出新版《渴望生活:梵高传》。书中特别收录40张全彩梵高画作,所有画作信息考证自梵高博物馆、奥赛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等,仿佛一场纸上展览,让读者更直观感受他的精神成长及流变。

44

《追忆似水年华》

马塞尔·普鲁斯特著译林出版社

一个世纪以前,法国20世纪意识流文学大师普鲁斯特用生命写就的《追忆似水年华》,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艺术启迪性和精神力量。年11月18日,是普鲁斯特逝世周年纪念日。译林出版社隆重推出《追忆似水年华》中文珍藏纪念版——新版译文全新修订。在全书近三百万字的《追忆似水年华》中,时间是真正的主人公,马塞尔·普鲁斯特凭着智慧和想象力,使时间变得具体、生动、完美。

45

《宝水》

乔叶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新时代乡村呼唤着当下的作家们用更新的眼力、脑力重新认识,写出新的力作。小说中的宝水村是太行山深处的正在由传统型乡村转变为以文旅为特色的新型乡村,因为转型而获得了多元力量的参与和支持,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乔叶写出了一个久违了的文学里的中国乡村。村子里那些平朴的人们,发散和衍生出诸多清新鲜活的故事。乔叶没有从一些大而无当的观念出发,而是深入到生活的底部,去观察乡村社会的人和事,包括乡村建设过程里面的每一个细节,写得非常的扎实、饱满。

46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

杨苡著译林出版社

在年爆款纪录片《九零后》里,著名翻译家、作家杨苡与杨振宁、马识途等几位平均年龄超过90的“九零后”担任主角,讲述他们的青春与理想,感动无数年轻人。片中首先登场的就是杨苡。年,杨苡先生岁了。她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南京大学教授余斌历时10年整理撰写的《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这也是她目前唯一口述自传。杨苡的人生经历了几个时代,见证了无数的人与事。家族旧事、翡翠年华、求学之路、山河故人,一个世纪的人与事在叙述中缓缓展开。

47

《名叫月光的骏马》

卢一萍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年出生于四川南江县的卢一萍,曾有过一段在高原边疆上长达27年军旅生活。年12月,卢一萍的全新短篇小说集《名叫月光的骏马》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推出,依然是与他的边疆岁月密不可分——令人心醉的草原、越过山冈的羚羊、驰骋草原的骏马,爱上哨卡小伙子的边疆姑娘、转场的塔吉克族女人,以及月光、边疆、荒漠。他用诗意的语言刻画故事,堪称一部小说版的西部高原心灵史。这部小说集收录10个短篇,包括《名叫月光的骏马》《银绳般的雪》《最高处的雪原》《七年前那场赛马》等。从茫茫大漠到边疆哨所,骏马承载着高原汉子的豪迈与细腻,铁血与柔情,善良与澄澈。卢一萍用诗意的语言,描摹出一部神秘悠远、雄浑瑰丽的西部高原心灵史。

48

《闲话汪曾祺》

孙郁著江苏人民出版社

鲁迅、沈从文、张爱玲、汪曾祺、孙犁等人的作品,一直被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阅读,表现出极其茂盛的艺术生命力。有统计表明,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他们是去世后作品被再版次数最多的几位作家。这是为什么?在研究鲁迅、汪曾祺多年的人文学者孙郁分析看来,除了他们的作品里有智慧和人性的关照之外,在审美形式上,这几位文坛上的“明珠”作家都“把中国的传统与域外现代的艺术结合得较好,或者说是融会贯通”。《闲话汪曾祺》以汪曾祺的人生轨迹为经,以他的人际交往为纬,展开笔墨。以“一个儒者”、“爱的文学”、“诗人教授”等章节来写汪曾祺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同时将汪曾祺同废名、沈从文、黄永玉、林斤澜,以及阿城、贾平凹等结合起来进行评述,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是想通过汪曾祺,来写这么一群人”。

49

《缓步》

班宇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从年前后开始,双雪涛、班宇等年轻作家崭露头角,以相通的主题书写,被称为“新东北作家群”等标签。加上同时期的音乐、影视、大众娱乐等领域的东北元素在文娱市场上受到瞩目,“东北文艺复兴”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缓步》收录了班宇近年来创作的九篇小说。作者与他笔下的人们站在一起,互为旅伴,途经软弱、孤独、恐惧与困顿,却不曾止住步伐。他们共同抱持着重构生活的愿景,越过生命的田野和群山,缓缓行进,“相信一切为时未晚,还会有另一个夏天”。

50

《看不见的生活》

赵志明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赵志明以非常稳健的笔法与文字,写了芸芸众生中的平凡小人物。脱胎于平淡日常的短篇小说,无论是故土记忆还是都市生活,赵志明都以真诚悲悯又不失先锋幽默的独特笔触呈现出来。在其中一篇《歧路亡羊》中,通过写两对陌生恋人阴差阳错的相遇及相处,不疾不徐地揭开人物各自的人生遭遇和困境,以细腻的笔触描摹出人物内心的起伏波动,用平静准确的语言,不动声色地将人性中阴暗与光明两种不同的面向一并呈现在读者面前,引领人们思考善恶、命运。《歧路亡羊》也获得年第七届华语青年作家奖中篇小说“双子星”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