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61.html朱广盛
扬州八怪画虎的还不止一人,李鱓也曾画过虎题材。
李鱓(shàn)(-),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江苏扬州府兴化人。李鱓生于江淮世家大族,为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孙。清中叶扬州八怪的起首艺术家,也是扬州八怪中惟一供职于康熙身边的画家,有盛世画仙之誉。
李鱓的诗歌幽默隽永,书法大气磅礴,绘画多得天趣。李鱓见于海内外公私藏家所藏作品约四百幅,见于清人文献著录者有二百余幅,题材上不仅画兰、画竹、画牡丹、画凤凰之类文人花鸟,他还画葱、姜、瓜、茄、山芋、荸荠、芋头、茭白、松鼠、蛤蟆、蚕桑等日常物,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在李鱓的绘画作品中,虎画并不多见。流传下来的一幅《虎图》为纸本设色,.50×94.5厘米,现藏于济南市博物馆。无论从构图还是从笔墨处理上,都能看出李鱓晚年的绘画风格。
李鱓《虎图》构图独特,画家通盘考虑虎、花卉、太湖石等物象比例尺寸、大小位置、穿插相衬等问题,这从画上题跋可以领略一二:“乾隆十二年,岁在丁卯重首,硕衍年学兄属余画虎,点缀蜀葵、蒲艾。论虎身尺寸,则必缩本,花卉然后相衬;但恐观之琐细,不如权宜大小后之详者,亦尚相谅其苦衷也。懊道人李鱓从硕老之好,正午时画虎点睛,料可镇宅触邪,以壮毕生之气。”下钤“鱓印”白文方印。
李鱓在题跋中巧妙地表达了个人的感受与寄托,可以视为一件俗中带雅、兼顾娱人与自娱的作品。细读题跋可知,此画是李鱓的应友人要求而作,遵其学兄硕衍之嘱而画。硕衍跟李鱓是何关系,目前尚不得而知。可以知道的是,乾隆十二年(),李鱓61岁,硕衍肯定比他年长。而且硕衍请李鱓画虎,乃是以虎镇宅、辟邪壮气。李鱓《虎图》充分满足了硕衍的此项需求,而且表现得非常充分。画面中老虎霸气冲天,充满威严之气。双虎造型,威严中又有活力,其中大虎威严、小虎顽皮,相互映衬,威中有爱,严中有趣。除了主角双虎之外,春夏之景,异彩纷呈。石榴花开,果熟红艳,花果相连,绿叶相衬。此外尚有紫蜀葵花、青蒲艾草在秀美的太湖石相伴下迎风飘动。一弯清泉沿着太湖石坡缓缓而流。
难能可贵的是,这幅画又是一部生动的绘画教材,充分体现了李鱓“不循索画者之意,亦不固执己意”的主张。常见虎画题材作品,都是老虎硕大无比,占据大部分空间,而李鱓早年曾做过宫廷画师,作品以工整精细为主。从题跋看,李鱓不喜欢老虎在画面中占的比例太大,但是太小又会失去虎虎生气。此幅作品独具匠心,没有一味地将虎的尺寸缩小,而是以一大一小两只老虎代替常见的独虎。两只虎占据画面的前方,后面则是双虎生活的环境,这里有花有草,有山有石,还有石榴等、蜀葵、艾草等,石老而坚,花树繁茂,构图饱满。无论是摆布还是比例都很协调,既体现生态的多样性,又突出了老虎的威猛之气。
李鱓画风大胆泼辣、挥洒自如,并且能够不苟前人,勇于探索。此画体现出李鱓晚年“以画为娱”的绘画思想,实际上是在雅俗互融中把自娱与娱人协调起来。他在《花鸟十二屏》(现藏于上海博物馆)题跋中写道:“以画为娱则高,以画为业则陋。”清人李斗称李鱓“花鸟学林良,纵横驰骋,不拘绳墨,而得天趣”,也是针对这一时期的画风而言。晚年他在扬州鬻画谋生,画风转为粗犷小写意一路,今人所见其行世画作大多属此类风格。他持“法”求变、变中守“法”、锐意进取的创作态度历来被人们所称道,为中国花鸟画的创新做出了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