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乡村的夏天散文 [复制链接]

1#

阳光渐渐热起来。不知不觉,春天过去了,夏天到来了。

初夏时节,在绿树蓊郁的乡村,在空气清新的早晨,人们陶醉在鸟儿欢快的歌声中。树枝上,小麻雀跳来跳去,喳喳鸣叫;低空下,燕子双双,飞旋呢喃;大麻雀时时在空中飞过,发出“嘎嘎”脆响的叫声;高空中,杜鹃欢叫,“布谷布谷”,声声入耳;远处,又一阵阵传来鹁鸪鸟的叫声,“咕咕咕咕”,不绝于耳。这些自由飞翔的小精灵的鸣叫声,组成了一部悦耳动听、生气勃勃、欢乐祥和的“乡村之夏”交响曲。

春天里百花盛开、争奇斗妍的景象没有了。但在入夏的乡村里,新的花影映入人们的眼帘:农家院子里,火红的石榴花开了;村口路边,绽放出一长丛红艳艳的蜀葵花;地畔坡岭上,又新开了五彩斑斓的各种野花儿……比起春天花朵的含羞、娇嫩,乡村夏天的花,开得更加大方,更加热烈,经得起风吹、日晒、雨打,有着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

油菜籽成熟了,村里宽阔的文化广场上,积上了一堆一堆收割回来的芸薹秆儿。杏子黄熟、粽香飘溢的时候,也就到了麦熟收麦季节。然而,在汾南地区我们这一大片村子里,却看不到昔日金黄麦浪翻滚、男女老幼出动、抢割抢收小麦的铭刻记忆深处的夏收风景线了。这十几二十年来,地处汾河之阴、峨嵋岭下的我们这一带地区的大多数村庄,大面积农家田地,油桃果园已经取代麦田,转换成“桃花源里花果香”的新的亮丽风景线了。大多数农民的身份,也由麦农棉农,变成了果农菜农了。改革开放政策好,乡村振兴在眼前。家乡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改变,增加了农民的收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让广大农民群众,尝到了种植经营桃树的大甜头。

我们村子,有两千多口人,四千多亩耕地。现在,全村八成以上的农田,都是桃树地。村民的桃树,有露天大田桃,也有温室大棚桃。目前,我村已建成桃树温室大棚一百多座。大棚桃,抗冻灾雹灾,并且桃子成熟期比大田桃要早一个多月,可以卖上好价钱。每年4月下旬到5月份,是村民大棚油桃的售卖时期。进入6月份,村民的大田油桃开始收摘售卖,要持续两个多月,经历从初夏到盛夏的整个夏季阶段。村民在盛夏季卖桃十分辛苦。每天要起早摸黑,冒着暑热天气,忍着蚊虫叮咬,到桃地摘桃,累得汗流浃背,腰酸胳膊疼。虽然又苦又累,但人们的心里是甜的,拼着心劲地干。富裕幸福的生活,只有通过勤劳苦干才能获得啊!

村子东北二里路外的果品市场红火起来了。村民从地里收摘回来的桃子,大都拉到这里售卖。还有许多村民在这里打工干活:妇女们挑桃拾桃装箱装筐,男人们光着膀子将装满油桃的箱筐装入一辆辆大卡车。市场上人头攒动,人声嘈杂,十分热闹,洋溢着欢畅蓬勃的气息。

乡村的夏天,是鸟儿欢歌的季节,是榴花火红的季节,是热情奔放的季节,是父老乡亲们辛勤劳动的季节。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这充满希望的乡村的夏天吧!

作者:王凯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