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头条:许家湾与梓田河:记忆深处和水有关的故事辣,是刻进骨子里的家乡味翰墨飘香怡且乐找回父亲母亲开的那块地双峰黄马洲:我想要的诗和远方
图文|李朝霞
早上,我刚起床刷牙洗脸,透过窗户,看到妈妈已经在鸡舍忙活了。
我说,怎么这么早?
妈妈说,我们的早餐还在锅里蒸呢,这只公鸡就领着一群母鸡对着厨房喊我了。
我哈哈大笑,鸡还会喊你,早上它不就是打鸣吗?
妈妈说,不是的,你听它的叫声,它真的好像在说“肚里槽嘞”(肚子饿),叫了几遍,我只好先来喂他们了。不过这些鸡也“带爱相”(讨人喜欢),我只要走近鸡舍,它们远远地就过来迎接我,把我团团围住要吃的。鸡也通人性呢,喂起来有点味几(方言,指有意思)。
嗯,就是这有点“味”,让妈妈每天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妈妈养了好几批鸡。隔三差五给我捎来的土鸡蛋,乐同学最爱的焦香四溢的煨鸡,都是妈妈的劳动成果。要不是云南太远,鸡蛋易碎快递也不放心,妈妈还要给妹妹寄一些去呢!
妈妈曾当过民办教师,医院工作直至退休,做了近30年“上班族”,退休后想要住回农村老家。爸爸妈妈倾尽心力盖起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房子,妈妈正式回归了田园生活。
妈妈总说,在老家生活,有“味”。
妈妈用心设计了鸡舍,第一次买回来18只鸡,给鸡们准备餐厅、客厅和游乐园,让它们成为快活的溜达鸡。
刚开始,妈妈每天黄昏去关鸡舍门,清晨又去开门,像鸡们的宿舍管理员。后来发现鸡其实很自觉,傍晚自己回家睡觉,早上自己出来散步,妈妈也就放手不管了,只要定期去给它们投放食物和水。
也许是恃宠而骄,公鸡会甚至飞到鸡舍顶上去放声高歌。妈妈说,这是它们的自由,能飞多高就飞多高,怎么开心怎么玩。妈妈精心地照料着这些鸡宝贝,科学饮食,按时作息,然后逢年过节,再把这些宝贝鸡炖成鸡汤。
妈妈在房子前后修建了新的花坛。妈妈亲自挑土,种下杜鹃,冬青,茶梅等,浇水、施肥、剪枝,期待着它们开花。妈妈喜欢红色和紫色的花儿,觉得喜庆热闹。以前花坛里的蜀葵还是年年绽放,丝绒般的绛紫花瓣,深得我心。而那棵牡丹,虽然花型硕大,有着国色天香的贵气,却因为是白色的花朵,并不讨妈妈的欢心。
院子里的菜地,妈妈种上了各色蔬菜。
湖南人是无辣不欢的,菜地里的主角是辣椒。辣椒的吃法很多,青椒用来炒鸡蛋,炒肉丝,做虎皮青椒,赶个大太阳天就晒白辣椒,再过一阵子,辣椒养红了,就可以腌剁辣椒了。
苦瓜藤细细弱弱地,爬在竹枝上。今年的苦瓜长得不错。夏天最适合吃苦味食物,清热败火。妈妈的一位闺蜜来做客,夸我家的苦瓜长得好,说她们家的苦瓜被虫子啃了。哈哈,妈妈这个闺蜜是种菜的老里手,今年还不如她这个新手,可把妈妈高兴坏了。妈妈立马炒了一大盘来分享,走得时候还送了几个。
丝瓜藤听话地沿着绳子一路攀爬。以前妈妈种的丝瓜光开花不结瓜,今年可结了不少,妈妈高兴地看着它们一个晚上就长大一圈,但吃也吃不赢是真的让人着急。
一排黄瓜藤缠绕着树枝,长成了篱笆。黄瓜是爸爸喜欢的,而且喜欢生吃。顶花带刺的黄瓜,从藤上掐下,用溪水一冲,直接开吃,清脆可口,最是消暑。
南瓜藤在院墙上蔓延,一个个南瓜长得圆滚滚的。妈妈把南瓜藤留几根强壮的,用来结大南瓜;有些瘦弱的,就用来吃南瓜藤。南瓜的雄花不会结果,妈妈把它们摘回来烧鸡蛋汤,清香爽滑,别有滋味。紫苏真是奇妙,只需几片放在鱼汤里就能去除腥气。妈妈念叨着这是女婿爱吃的,要把最茁壮的采来晒干留着。秋葵在村里还刚时兴种呢。采回来的秋葵,对半切开,蒸得软软的,浇上生抽,用蒜泥一拌,酸爽开胃。池塘边的那块地,妈妈种了一圈玉米,中间种上红薯和花生。我和乐乐喜欢吃糯玉米,爸爸妈妈喜欢吃甜玉米,于是妈妈就各种都种了一些。而且妈妈是分三批播种,每一批间隔十天,这样的话玉米成熟的时间可以岔开,很长时间都有鲜嫩的玉米棒吃。妈妈喜欢吃泥巴花生,自己种花生就可以享受这个拔起来就吃的野趣。而自己种蔬菜的妙处,妈妈说,就是可以架起锅子再去地里摘菜,体验从枝头到舌尖的新鲜劲。说起老家生活的那点“味”,还在于那邻里之间朴实而深厚的情谊。有一天我去散步,发现是墙上的南瓜少了一个最小的,折断的瓜蒂还在渗出汁液。我跟妈妈说起,妈妈很淡定地说,可能是谁想吃个嫩南瓜吧,就随手摘了。我家西侧的院墙上,隔壁家垂下来几根南瓜藤。我开玩笑地说,那这上面结的是不是就算我家的了?妈妈说,那哪能呢,说着她便去隔壁家的地里,小心地帮他们把藤拉上去安放好。端午节我买了许多糯米和粽叶,妈妈约了一大帮人来家里包粽子。妈妈烧了煤炉,把大家包好的粽子一大锅煮了,第二天一早,妈妈把我喊起,让我把刚出锅的粽子给邻居们挨家挨户送去。妈妈说,趁早就刚好赶上当早餐吃啊。照应也是相互的。伯母家刚起的酒,新收的米,会送来给妈妈尝尝;宰了一只大白鹅,送来给我们一腿,让我们用高压锅炖熟再用啤酒一炒,特别好吃。友兰嫂子在三月三煮的地菜鸡蛋,也会端来一碗;她家的香椿冒头了,知道我妈妈爱吃,会来喊我妈妈去采第一茬。四舅妈家的表哥只要撒网捕鱼,准会有我家的一尾。而我妈妈偶尔出门办事,这些邻里乡亲也会帮忙把我家照顾妥帖。我如今放假也越来越喜欢回乡下老家了。因为有妈妈在家,因为老家生活有点“味”,越品越让人沉醉。作者:李朝霞,网名小兔子,80后,文艺女青年。本文系作者投稿作品,配图由作者提供。
李朝霞作品集:1、严厉的邱老师2、过桥米线3、蒿子粑4、微语
写给你的5、爷爷的鱼塘6、桥头河中学:记忆不老,友谊永存7、希望还在路上8、陪孩子长大9、我们是彼此的英雄10、一年甜到头11、我相信天使有光环12、相信奇迹会存在13、她们把爱给了陌生人14、有娘在,家就满了15、巷子里的早市16、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致·有梦想的你17、甜甜的心意18、花事|总有一些生命,在用力绽放19、我在你身边,你却在别人的世界20、勇敢的心21、我想我是幸福的22、故乡的早晨23、正常的幸福24、那个渴望长大的女孩25、争争吵吵,相爱到老26、煮鸡蛋,耍西山:又是一年三月三27、村里有条母亲溪28、我在南方的春天,享受北方的榆钱儿29、两支拐,一辈子:两位耄耋老爹的“相濡以沫”30、温暖人间烟火气31、带着癌生存,带着爱生活32、老爸,那个只会用行动表达爱的男人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一个神奇的页面。土著民自创办以来的所有文章,在这里都可以找到。用你想要的关键词试试哦!
土著民乡土
文学
生活
记忆第11届中国传媒大会最具活力文化自媒体第12届中国传媒大会最具乡土气息自媒体第13届中国传媒大会最具人文情怀自媒体扎根乡土留住乡音传递乡情守住乡愁合作/投稿:toozoom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