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故乡发现美书写美传播美
“老子愿意”和铁子的画
张一鸣
有人问:“你知道《道德经》谁写的?”答曰:“老子。”再问:“你知道他为什么写吗?”答曰:“不知道。”问者曰:“老子愿意。”石头老师在爱故乡的聚会上讲了这则幽默。“老子愿意”,就是爱故乡一切行动的初衷。要目标,远大前程的规划,对不起,没有!但日行一小步,总比不走强!喜欢做故乡的公益,就去做,就像喜欢跳广场舞的去跳舞,喜欢唱歌的去K歌,喜欢练武术的练武术,没什么原因和动机,就是“老子愿意”。铁子画画也是,他有着固定的工作,当着一个部门的领导,担着一大块的事务,忙里偷闲去涂抹。这画能火?能换钱?哪个派的?是国画还是西洋画?谁能回答出。他的画,不土不洋,无非挂自己家里,要么发个朋友圈,也没有哪个人给他定个派。别人从白石老人的画里拿放大镜看蝉的翅膀,数虾蟆有几只,那叫值钱!他的画,只有几只鸡,也只有个大红冠冠毛腿腿,堪堪比《唐伯虎点秋香》的小鸡吃米图上了点色,能值几毛钱?哪还画个毛线?!“老子愿意”。这可能也是他唯一的答案。村子在悄然变化,但五谷杂粮还是要吃的。人们开着蒙迪欧到地里牵谷穗了,碾谷穗的也不需要牛了。小车拖着石滚子在打谷场里压谷穗,让在山间的芦苇都随风笑到发抖了。芦的草,黄谷穗,打谷场,石滚子,白杨树,红公鸡,大太阳,没有变。这一辈辈的人,这拉滚子的家具却变了。小丫头唱,公鸡啄米,一碗小米饭之中,乡愁升腾而起。快门留下的一瞬,也能用画作涂浓!画就画得简单。中国画重意不重形。冷军只有一个,而千年传承的画技就是粗线条,大手笔!留下那谷场和黄米,专门要看那小车拖滚的,叔叔婶婶耍叉的,如果要细节,公鸡草鸡啄米粒怎么能少呢?涂就需涂浓艳一些。红的是鸡冠冠和小轿车,黄的是小米和黄叶,蓝瓦瓦的天色和叔叔的裤的。差不多了,写了铁子,压了红泥,就些搁笔!一张纸上,趣味盎然的,是太行秋色。两幅连起,不可捉摸的,是乡愁浓郁。我就奇怪,他为什么叫铁子了?孙老师告诉我,他爸叫铁孩。孙老师,好幽默。李老师慷慨激昂唱他平生只会唱的:“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他笑着说:“下定决心,坚决离婚,排除万难,学会做饭。”我也调侃,这是“为什么姓孙?因为我有爷爷”的逻辑。孙老师说,我是认真的。他爸叫铁孩,当了许多年村干部,他就是想告诉别人,他是铁孩的儿子。这片坦荡荡的儿子对父亲的爱,这副盛满太行山间生活的画,这是铁子老师对太行生活的思考和创作啊。采禾老师说,铁子的侄儿二牛也在画,画风一样样的!铁子,二牛,就叫他们太行铁牛派吧!老区印象饭馆海报糊满了墙壁,着急着闹了一墙滚梢箍,打宝,抓石子的打印货。倒不如把墙刷个大白,清新地挂两张铁子老师的画,味道方能更浓烈一些。话说武乡故县五村第三届农耕节,铁子的画成了海报,过了几天就跑到了平遥的摄影艺术节。本土的,也是世界的。铁子继续画愿意的画,火不火,不管它!作者简介:张一鸣,山西武乡禄村人,毕业于武乡一中,工作于煤矿,服务于三农,《蜀葵花开》编辑。
相关阅读:
张一鸣
今天,我回了一趟武乡
张一鸣
今夜我无法安然入睡
张一鸣
蜀葵群里的打工文人
张一鸣
我爱这位小朋友的五千字
张一鸣
月近中秋,人近中年
张一鸣
你有没有读过“高四”呢
张一鸣
老家的河
张一鸣
武乡话里“圪”字儿多
张一鸣
河,是流淌的乡愁
张一鸣
饮一杯老武乡陈酿!
张一鸣
乡愁浓郁在金秋
张一鸣
九一八---屈辱和宽恕
张一鸣
我的几位美女老师
张一鸣
我为什么要写文章呢
张一鸣
你所不知道的方便面
张一鸣
我为石头拉拉票!
张一鸣
太行深处梅李芬
张一鸣
请问,有没有米汤呢?
主编:采禾
小编:含函
"呈现众生相传播真善美"
让我们一起用文字记录家乡之美
投稿邮箱:mlmlw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