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 http://m.39.net/pf/a_5972921.html按语:数十年来,总会遇到有眼光又心地光明无私的编辑,他们默默地选中文章,编发推介,如《语文报》的杨森兄,这让我想起“五四”时期以鲁迅为代表的那拨编辑们。也会遇到灵犀想通的读者,各自点灯熬夜或写或读,如矿工作家刘亮(文后附录他的一段点评)。
刘勰的浮来山
李木生
还想三去日照莒县的浮来山,选一个有雪的冬日,一个人,在山上的定林寺里住上几天,听听那棵“天下第一银杏”的呼吸,也陪着那个叫刘勰的读书人说说话。
这是一座海拔只有.9米的小山,却因为这树这人,让我动心得入梦。两次登临,尽管同行者众,又游人如织,我还是会在这棵有着年寿命的巨树前孤独了自己,游进时光的河流里。
第一次见它,是在四年前一个雷电挟着暴雨大风的夏日。多平方米的树冠下,静寂着,似乎暴雨都无法穿透一般。周长15.7米的树身,在风雨里纹丝不动,山体一样,我甚至感到急切的雷电都在生气着巨树的从容。今年的夏日再去晤它,却是阳光泻着金色瀑布的溽热时辰。宏大,却又如此的朴实,阳光在它的每片扇形的叶子上欢快地跳着舞,再流成光的小溪——我满眼的阴凉,心都醉了。当年,那个不容于齐国、被迫“接淅而行”的孔子,也许曾经在这棵古老的银杏树下将息过片刻?它不属于任何朝代,它是它自己,淡然地看着一个又一个朝代的兴起与衰落,只是将根深深地扎在大地上,滋味非常地咀嚼着自己的岁月。
35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对它进行过专题研究并向全世界播放了它郁郁葱葱的生命状态。静静地想念这棵老而弥绿的银杏,才知道这样的一座小山,竟有着海阔天空一样的胸襟。
这样的胸怀里,与日月杂酿的,还有缱绻不已的情义。
从巨树拾级北上,会遇到一座二层的小阁楼,悬一匾额,上书“校经楼”三字,是郭沫若年为了纪念刘勰的《文心雕龙》成书周年所书。这座山,建一个寺,在寺里筑一座小楼,就为了等一个人来,这个人就是刘勰。
刘勰的父祖辈,早在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时便流迁于江南,使刘勰一出生便饱尝离乱之苦,浮来山下的家乡只能在梦中相遇了。
幼年丧父,青年失母,又无兄弟姊妹的刘勰,其孤单与寂寥,外人几乎无法想象。进入南京钟山的定林寺,十数年间与和尚们共处,既是生活所迫,也是南朝崇尚佛教潮流的裹挟。失去家乡、又无依无靠的刘勰,于万般落寞里,让一个“佛”字作了精神的向导。
毕竟,佛教再是博大,也不能独占了青年刘勰的精神世界。对于儒家思想的学习与对于孔子的向往,深深地吸引着他,以至在《文心雕龙?序志》篇里,他还欣喜地记下三十岁时的一个梦境:“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旦而寤,乃怡然而喜。”梦里,他终于回到了浮来山下的家乡,正与孔子一起南行。“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文心雕龙?程器》),再是辉煌的庙宇,也不能束缚了刘勰的人生理想——而三十七岁时便已写就的《文心雕龙》,或许比那株巨大的银杏,还有着更加长远的生命力。鲁迅先生将其与亚里士多德之《诗学》相比,称其“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三万七千言的《文心雕龙》,是刘勰的呕心沥血之作,更是他自铸的以文发声的黄钟大吕。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可以享尽天下,但在文化与精神的天地间,一群寂苦甚至孱弱的知识者,却可与之分庭抗礼,用心血乃至生命创造出一个自己的世界。
考证论述刘勰的生平者,大都主张他出身士族。但是,读他的《文心雕龙》,想见他写作时的心情,也就越发地同意王元化先生在他《读文心雕龙》一书中的论断:“刘勰并不是出身于士族,而是出身于家道中落的贫寒庶族。”鲁迅是刘勰的知音。“将相以位隆特达,文士以职卑多诮,此江河何以腾涌,涓流所以寸析者”,鲁迅读到刘勰的这些话,深自赞同,又为刘勰这样一位出身贫寒庶族者的命运而痛惜不已,“中国汉晋以来,凡负文名者,多受谤毁……东方恶习,尽此数言”,并体味整个《文心雕龙》“函深哀焉”。从江河腾涌,涓流寸折,到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这是漫长的中国专制社会的常态,也是知识者心上不灭的愤慨。虽然刘勰揣着自己的《文心雕龙》扮成小商贩,在当朝重臣沈约必经的路上等候跪荐,并因此而进入仕途,但他到底还是残酷的现实压迫下,以出家为僧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刘勰出家的方式,是悲惨的——他烧去自己的眉毛与胡须。这是对于仕途的绝望与对于生命的幻灭,也是对于梁武帝一种曲折难言的反抗。
在他出家的当年,便死去了,寿命只有五十六七岁(连卒年也不能确定)。一生未娶的刘勰,是在孤独与哀伤中离世的。读他的《知音》篇,直让人唏嘘不已:“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默默的浮来山,感知了这一切,痴痴地等着自己的骄子归来。还有那棵四千岁的银杏,也在等着他。刘勰七岁时曾经做过另一个梦:“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也许,他的灵*,早已化作彩云,正萦绕着浮来山,朝朝夕夕。
/8/15下午三时三十六分写成于方圆忻居垦荒斋
《语文报》第10期一版头条刊登散文《刘勰的浮来山》
附录:
读《天地苍茫》之《刘勰的浮来山》
刘亮
这篇文章我是用抄录的方式重新读完的,好的文字我是有抄录的习惯的,这样的阅读方式让我心情沉静,在一点点的书写中,感觉不仅仅是能与作者的气息接近相通,而且在抄录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想法涌现出来,触发自己的思考,这在我不觉其累,反而是一种美妙的事情。
拜读李老师这篇文章,我不能一口气读完,即使在抄录过程中,也是写写停停,心里说不上是沉重是悲伤,一个人多舛的孤独的命运让我感喟不已。此刻窗外正淅淅沥沥下着秋雨,我的眼前仿佛就浮现出那座山,此刻也在飘着雨,一个人在静静地写作。一座山,只为等一个人来,人世的炎凉不如一座山的包容。
由刘勰,我想到八大山人,想到石鲁,想到凡高,想到司马迁,也许我理解的不正确,但是我真实的想法,他们的命运是凄凉的,可是他们的内心一定是涌动着一腔炽热滚烫的汁液,这里有对人世苍生对大地的深情挚爱与同情,没有这些,他们无法抵挡人世的风风雨雨和一次次的打击。
我的书桌上就有一本周振甫先生《文心雕龙》的选本,可惜的很,初中水平的我看这些吃力的很,但一直是有一份敬畏在的。因为一份敬畏,因为认认真真抄录的文字,我对那座山也充满了说不清楚的向往,我也把脚印驻留在那里,去感受一下山里的气息。
作者简介:李木生,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讲师团成员。写过万字的散文与多首诗,所写散文百余篇次入选各种选本,曾获冰心散文奖,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首届泰山文艺奖等。刘亮,济宁二号煤矿井下工人,兖矿创作协会会员,邹城作家协会会员,济宁散文学会理事。坚持以端庄真诚的态度书写平凡世界的真善美。发表散文小说评论近二百篇。相关链接:
飞
信
梦
醒
潮
脉
晨…
晨事
一面
独立
冬荷
囚徒
绝望
走了
墨意
此刻
感动
那时
坎儿
换灯
烧纸
乱阵
空椅
走路
暖意
云说
出行
想西藏
观晨云
夕照里
十字缘
小而低
小花儿
小水汪
波之心
荷之新
恩之感
朱槿缘
陈行甲
寇与奴
这张脸
见沙良
黄杨女
男子汉
老四婶
大姐夫
收菜……
白桦如梦
同学新月
渔鼓父女
无翅之梦
遥望梁山
曲阜孔庙
秋日私语
夜读拾零
冬夜听雨
冬荷之死
梅花小传
凯赛大桥
老井死了
混蛋莫雷
流水之声
一丝不苟
蜀地物语
七姊妹花
命运之印
师恩无价
甜菜疙瘩
鞠躬是爱
画与文学
赖非之趣
崖柏先生
新牙来了
多远是远
一滴时间
文人四死
师恩无价
鸟与森林
吉米很忙
辛丑早春
七十之雪
孔林二月兰
金琥寻家记
长寿花开了
跑来的微光
天使与禽兽
儿子与母亲
两个庄稼人
再遇遇罗克
陌生的稔熟
风中的梧桐
几粒辣木籽
草原捡石记
导游卢国强
治印的广春
龙骨生死记
疫后访友记
白色的紫薇
方圆杏花开
母亲的希望
小小马蹄莲
落叶的心思
梦中的翅膀
优美的弧线
偶遇的时刻
年末的晚辉
今日的感恩
零星的心意
王蒙与方方
老舍的济南
林肯这个人总理说“简”
读书像什么?
《湖上书》序
孔子的这段话
耶稣死的时候
这棵秋天的树
北方有一朵花
瞭望乌拉盖河
黄裳的新与旧
简·爱的爱与憎
木心的一首诗
吉米新写的诗
被淹没的蜀葵
俺是一棵老柳
一个人的驰骋
爱国者李木生
在石头上刻字
拉皮诺埃现象
胡适说郭沫若
北方有一朵花
它与死亡对峙
马嵬驿的贵妃
迎面而来的脸
新月又在升起
我的三位母亲
偎着父亲过年
再读《水浒传》
生命是有光的
“勿忘我”与狗
尼山的那声啼哭
孔子最后的月光
伊卡洛斯的翅膀
一缕阳光的播种
说说胡适的体贴
在哈佛遇到胡适
乔羽的平民作派
济宁有个李木生
从大召广场看云
我的战友在武汉
酌磨堂里长春藤
至情至性李木生
一片秀美的乔木
岁月深处的油灯
蒙台梭利的光芒
夹在书中的桐叶
小时候的那个梦
呼和浩特的澄月
被囚禁的月牙儿
西西弗斯的月亮
今天的小月牙儿
在贾堌堆看星星
周凤羽先生小记
一名士兵的感激
那一个月零八天
遇到你是我的福分
由一蓬红叶想到的
心是时光里的渡船
“姚明石”的岁月
外国人心中的鲁迅
重读鲁迅《野草》
日月还干了点啥?
猛龙队打得真棒!
石头缝中的小松苗
森林之外的一棵树
雪芳的翠鸟及其他
塔吉克女子来俺家
甫志高与帕夫利克
青年们永远的朋友
一张照片上的时光
这竿生长的小竹子
与三朵黄月季相遇
读鲁迅的七篇文章
像李木生那样抉择
民间的时间与美学
一只小鸟喊我早起
有風有雨的夜裏……
被露水打湿的月亮
说说我的女同事们
贾爱兰:老公系列
好人的心总是美的
今天,向花们致敬!
《咏蛙》与《题菊》
伤之康:一朵朱槿花
月光书:中国的月亮
12日上午的南池公园
走进《午夜的阳光》
读黄裳《为人民工作》
为山大“学伴”一辩
读好书及一个小书单
一株合果芋的死与生
寻找那把丢失的钥匙
我心中那自由的天空
这只现代主义的蜻蜓
想念两位教授的时刻
高华论这个人的性格
耶稣之死的几个细节
明朝是个很坏的朝代
壶口瀑布写意(组诗)
狗儿都有各自的呼叫!
有眼不识的荷花木兰
与鹅掌楸相遇的时候
祝贺吉米十五岁生日
德国街头的“绊脚石”
再读鲁迅著作《呐喊》
听《阿兰胡埃斯之恋》
读李木生散文《棉花》
散文集《天地苍茫》跋
《聂绀弩全集》的封面
一株小灌木与它的影子
有些情意是不能忘却的
爱是李木生的文学之根
布赖顿硬糖与中国摇滚
艾伟德一生的九个镜头
卡夫卡、《城堡》、我们
重读鲁迅的著作《热风》
与劳动者平等贴心的哲人
美国抗疫中的两个微细节
一小片云趴在我的膝盖上
无言的延安和无言的峄山
孙宜才:李木生散文印象
张立国:李木生创作感悟
饱含着真情和热血的文字
今天,是他诞辰周年
王海青致李木生的九封信
年6月28日上午10点
怎么可以与爱与母亲为敌?
做个方圆好邻居(诗朗诵)
这套《朱自清全集》落户记
迟云诗集《纵情怀为马》序
《马嵬驿贵妃》的思想深度
雷达的评论与李木生的怀念
程相崧:我身边的那些作家
有关普罗米修斯的两个细节
这个契卡小人物阿尔特洛夫
余英时九十岁时的一幅书法
陈忠实留给中国作家的启示
我是燧人氏溅落的那粒火星
在济宁“相遇”的李白与孔子
李木生点评《当代散文》新作
处纷扰而自静:李福林的兰花
由方圆的两幢黑色大楼说开去
我的朋友今夜被隔离在状元楼
哦……——我与吉米的同题诗
在苏轼为王朝云写下的文字中
程相崧:读李木生《人之歌》
人之歌——重读司马迁《史记》
李木生散文集《天地苍茫》出版
我给一个中国汉字泡了一壶热茶
答《山东青年报》记者刘文玉问
NBA总决赛第五场的这个瞬间
齐长城:将历史与文化融进山川
发生在小北湖或太白湖的夏日恋情
清心照日月——记一洗堂主程宝源
叩响灵*之门——李木生散文印象
陈寅恪的一首诗与胡适的一篇文章
刘云:听李木生老师讲散文及其他
“绝不干涉”加“限量版炸酱泡面”
以《论语》的精神看国足输给叙利亚
刘汉俊在李木生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李木生笔下的女性世界——序与跋
精神民间的书写——李木生散文印象
芥川龙之介《戏作三昧》中的权力相貌
吴云鹏:读李木生《雪是不老的情人》
绿萝——读《我的一个年轻的朋友走了》
静者心多妙——浅析李木生散文《冬荷》
情感的浓度哲学的深度——小议木生散文
从人物开始言说——李木生散文研读之一
悲悯大地的深情:读李木生老师散文有感
再读李木生散文《微山湖上静悄悄》有感
深巷明朝卖杏花——读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家乡的分量——从李木生看一个作家的责任
志在复得——李木生文集《天地苍茫》读后
不灭的火焰——读李木生先生《迎风之灯》有感
视角·主题·语言·结构:读李木生《渔鼓父女》有感
向阔处开拓,向深处挖掘——有感于李木生的散文
用良知和激情叩问千秋——读李木生的历史文化散文
在爱与憎之间——为张九韶散文集《太阳味儿》所作序
午夜的阳光:刘永远在《李木生文学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诗的清流——读《壹拾年代:青岛——诗选》
抒胸中真情唱山水灵音——简评李木生先生散文集《午夜的阳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