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开团它是年最该收的一套童书,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

最近带芊每晚都在读这套书,我已经断定,它是我年收的最好的一套书,没有之一。

这套书的好绝不仅是表面上看起来的华丽,我和芊共读2周后对它内容之强悍,有了很深入的体会,今天给妞们好好解读下这套书的隐藏彩蛋,比比皆是。

昨天很多妞在后台问适合多大的孩子,我居然忘了告诉你们,3岁以上就可以了。这套书汉声编辑是完全从孩子的反馈反复修改打磨的,他们最终定稿的标准是:如果孩子放下手中的皮球,跑过来听故事了。那这篇文字稿就过了。

所以,整个故事不仅非常口语化,不做任何提前预读,你能不打磕巴的给孩子读下来,而且在开头的部分是互动的,是和孩子对话的感觉,这招真的管用,芊每次听开头就能进入状态,我们公司的同事3-4岁左右孩子比较多,孩子都很喜欢听。所以我的建议年龄是3起哦

不多说了,妞们进微店抢吧,第1批全套12本印量太有限,务必抢到哦,春节前收到后,1月和12月两期有很多春节的典故就可以读起来啦,春节方面的知识点这套书已经收录的很全了。

这套书本来的设定类似夜,一天给孩子讲1个故事,结果芊一晚上让我连讲了7个

一共12大本,每月1本,已经成了芊每晚的枕边书。

这套书信息量密集到我写推文时,差点纠结死一个故事的亮点就写不完,一共个,选的时候哪个都舍不得删,以至于最后我就简单粗暴的闭着眼翻,翻到哪个就写哪个,反正每个质量都很高。

这套书由于印量有限,之前公号开团的都是前6本,这次芊妈拿到的是第一批12本大全套的。

其他书也许无所谓,但这套必须要集齐12本大全套,为什么你往后看就知道了。

先看看下买家对这套书的评论,在我带芊读的这些日子里,我对这些评论举双手双脚赞成

一个买过的铁粉读者说:

“每次搬家唯一没有被清理掉的书”

台湾的作家廖中信说/p>“小时候特别羡慕那些家里有这套书的小朋友,因为这是一套非常精美也非常贵的经典童书。即使经济不宽裕,很多父母也为了孩子教育,咬咬牙买下。”

在某东这套书(是旧版简装版)的3.5万条评论中,它的好评率是99%啊~在海量评论中达到这么高的分,很罕见。

这套牛书就是《汉声中国童话》(昨天推文写成旧版简装版的名字了跪求原谅)(全12册礼盒版),编写这套书的出版社用了10年之久,它也是妈妈圈里最受追捧的台湾出版社:汉声。

(我不知道有多少妞跟我一样经历过论坛里组团找汉声的书,回来大家分工扫描、制作成电子书分享在坛子里,因为台版价格实在太高)

几年前在它还没引进到内地时,一套收全到手价要+人民币,不知道那会有多少人是割肉买的。

这套书到底强悍在哪里,一会下面说。先带你们看下感受这套书整体的制作和设计。因为我相信很多妈妈都感同身受,一般不管是台版书,还是国外原版,引进后都缩水严重,做的比较糙。

但这次引进版的精装版是着实给力,完全还原台版,不仅没有缩水,而且处处都有细节和亮点。

首先它是一个大礼盒包装,整个礼盒重达20斤,相当于抱个1岁孩子。

打开礼盒,盒子完全没其他空余,而是严丝合缝的装着12本精装大开本书。显然比起近些年的过度包装,它用料都在书上。

全套12册,共12个月,每月1本,每天一个故事,一共个。

(p.s:这套书是我们中国的神话传说,所以是农历时间线为轴,农历每月30天,全年为个,并在年初和年尾各加了一篇,故个)

这12本书还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3本。12本颜色都不一样,用了春红、夏绿、秋黄、冬白渐变色区分。

而在书脊处,每本书都有一朵当月的月令花,全年一共分为梅花、杏花、桃花、牡丹、石榴花、荷花、蜀葵、桂花、菊花、芙蓉、山茶花、水仙。

每一本都是大开本,铜版纸彩印,而且内页是可以完全平摊的。

完全平摊这个设计,对其他书也许可有可无,但是对于汉声这套内有副插画,绘制时用了各种中国传统艺术手法的书来说,只有平摊才能感受到那种视觉冲击力。

对书的整体设计和细节之处咱们说完了。现在芊妈给你说说它强悍的内容。

开说之前,用时1分钟,我先跑个小题(最近很多妞说爱看我跑题,那我就多发挥一下)

我先说下我自己收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从芊出生到她现在8岁,整整8年我收过很多书,但能今天依然在读的只有5套。

它们是《国宝的故事》(已绝版)、《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林汉达历史故事》、《幼学启蒙》、《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它们的第一大共同特点就是太好读,非常口语化,一气呵成,芊很爱听。

比如《林汉达历史故事》众多历史事件,被林汉达先生写成了傻瓜式的阅读体验,完全不必动脑就能看明白。

这套书好读到我2天就能读完一本。这是真正的停不下来。

而这次汉声《汉声中国童话》也同样是太好读,好读到,每天晚上我读一句,芊芊就跟着演。

昨晚我们读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盘古开天地时是这样写的:“他用手把明亮的气体拔起来,使它上升为天,另一股黑暗的气态就下降为地....”

“盘古用厚实的肩膀,牢牢的顶住天,再用双脚稳稳的踩住大地.....”

每一句的画面感都很强,芊随着我念的节奏就演了出来。这样读故事,她是沉浸进去的。比如说到明亮,她就找了白纸举了起来,说到黑暗她就把我黑毛衣踩在脚下

它们的第二大共同特点就是对传统文化切入角度与众不同,不说教。

市面上给孩子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书,为什么值得收藏的很少,其中一大死穴就是过时,说教。

我记得我曾经给芊听过一套历史故事的音频,作者不出10分钟就一句,小朋友这些神话故事你要是相信你就是傻听了2次我实在不能忍,就再也不给芊听了。

但是这几套书(包括汉声这套《汉声中国童话》)每套书切入的角度都不一样。

比如同样是历史故事,《林汉达历史故事》切入角度,就是把春秋、战国、三国等混乱历史时期的时间线,各国关系,人物关系,居然深入浅出的就给梳理出来了,完全不对历史人物做任何评判,只是把故事讲到我这种历史白痴也完全不乱。

还有我和芊大爱的蒋勋《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这本书用中国的各博物馆文物的艺术创作形式,去帮孩子还原一段历史,过去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他们是怎样想的。

比如我研究过美国艺术大纲后,自己带着芊在家学,我们学的第一阶段就是艺术元素中的线条。探索各种线条,直线、曲线、折线的,以及他们的创作形式等等。

那会给芊讲,我们看的作品都是外国人的,诸如梵高的《星夜》对曲线的运用。而在这本书里,我带芊学的是咱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观察的是汉代陶器的各种图案,曲线可以代表流动的云,直线则象征着稳定等等。

蒋勋先生还会告诉孩子,为什么汉代的陶器只有黑色线条和红色的涂面。那个时候古人没有蜡笔,没有水彩,那么他们是哪里来的颜色呢?

是不是很有意思,芊每次都会跟着里面的文字积极的思考答案。

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国美术史,却在高手手里信手拈来,做到一个2年级小孩都能听懂,并积极探索。

汉声这套《汉声中国童话》不仅内容上有自己独特的切入点,里面的副插画也非常厉害,它就是一座中国美术的博物馆。

同样说回到线条,在带芊学习时,还会有粗细之分,深浅之分等等,刚好在汉声这套书里,它们考究的插画给我俩提供了又一次探索的机会。

比如芊之前学过粗实的线条代表力量,纤细的线条代表柔美。看汉声美术编辑呈现的我们人类的这2位祖先,盘古用粗实的线条表现开天地的力量,女娲用了纤细的线条来表现对创造人类时的温柔。

至于这5套书,每套都有自己特别厉害的角度,有时间单给妞们写篇推文哈

跑题结束,说回正题

这次开团的汉声这套《汉声中国童话》,可以纳入我的第6套经典了。

因为在中国神话传说这个主题上,我觉得目前它在内容上和插画上,还没有一套书能追的上,第二名都不见影。

而且这套书,插画中的信息量绝不少于文字,我跟芊有时候研究插画的时间多于读故事的时间。

咱们先说内容哈,从内容上,它内容最多,跨越历史线最长(从盘古到近代詹天佑修铁路,它每个朝代都有故事入选),编撰用时间最长(长达10年之久)

它个内容的不仅限于神话传说,有的选自《山海经》,有的选自诸子百家,有的选自《史记》,有的选自古典文学名著,有的选自诗词歌谣,有的选自神话寓言,有的选自成语,有的选自民间故事等等。

(p.s:这个故事,芊妈按照故事的类型分了9大类,一会儿攻略里细说哈)

这套《汉声中国童话》,我拿回来研究后,除了带芊读,我自己也读完了大部分的故事,发现同样是选自历史,但是它选取的角度也是与众不同的。

虽然故事后编辑的解读避免不了上价值,但是故事本身却蕴含这大量的信息和知识点。

芊妈给妞们先挑几个给你们过过瘾哈。

比如同样是选成语故事,出自3月11日的这个故事《黑夜里勤学的孩子》,一个主题却选了4个成语故事。

分别是《凿壁借光》、《囊萤照书》、《映雪读书》、《随月读书》

妈呀我看到这篇时候,大赞编辑编排的巧妙,4个成语不仅是说刻苦精神,而是古人在没有电的情况下,4个想读书的人用的4种不同的方法来找光源。

这里不得不再跑个题,我不知道多少妞看过《中国成语大会》,央视的节目,其中有一个竞赛单元,就是同一主题要想出不同的成语来表达。每次我都为参赛者的成语储备量折服。(题外话,我还是邯郸四强的脑残粉)

比如这期主题是匠心的成语↓邯郸四强24秒说了关于匠心的6个成语

(这个节目墙裂推荐给所有妞和娃,关键点也是不说教,超涨知识、超欢乐,超紧张刺激。)

再次回到正题哈再看汉声编辑选尧舜禹故事的角度,除了像大禹治水这样经典的肯定入选,但是他们也会选《大舜做陶器》这样的故事。

它讲的是舜通过不断发现大家在使用陶器中的各种不方便,从捏各种形状,到陶土的选用,到烧陶的窑,一步步试错迭代,结果他做的陶器一下就远近闻名,成了最好卖的陶器。

包括插画整个描绘了从采陶土,炼土、塑形,雕刻纹路、阴干、入窑、生火、窑烧,将整个制作陶器的步骤呈现出来。是不是很大信息量,很涨知识。

我和芊读这个故事时,就让芊从插画里把的每一个步骤都找了出来,芊找的不亦乐乎。

比如里面也有一部分故事选自《聊斋异志》,我们对聊斋的印象是狐仙妖*的,但汉声有一篇选的居然是《小人国的猎犬》的故事。

(再跑下题啊)有没有妞跟我一样对小人有情结的,从《格列佛游记》的小人国,到我小时候看的《羚羊号历险记》、到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沙发背里的音乐家》,到德国虚构写实的《小矮人》,以及我和芊刷过2遍的宫崎骏的《借东西的小人》等等

但是这些大部分都是外国人的,但这次终于看到咱们自己的小人国故事,是一个军队帮一个书生灭虫的故事这个设定太脑洞了。

你看他们打不同的虫子还用不同的武器,会飞的用弓箭,不会飞的就大刀砍,用矛戳。最乐的是皇帝,军队灭虫时,他老人家坐在墨条上,在紫石砚台上钓鱼而且还要大部队来观看,说让大家到东面高原上的紫石潭(就是砚台)上集合

另外在这套书的12月和1月的2本里面有大量的春节习俗和典故,比如十二生肖、比如元宵节的由来,比如门神,饺子等等,一会儿攻略里芊妈给妞们说说哈。

这套书关于春节的各种知识点收录还比较全,今年也不用单买这部分书了。(是不是要趁春节前赶紧入)

那么从插画上,它也是插画最多的,一共配了副插画,这个插画量意味什么呢?

意味着一个故事至少配2副插画起。

比如7月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有4副插画,其中2副都占到半页以上的面积(大部分故事的插画都占到半页以上的面积)

这些插画可不是随便糊弄的,它就是一座中国民间传统美术史的博物馆,涉及了中国的技法色彩和风格:版画、年画、彩画、壁画、漆画、剪纸、皮影、刺绣、彩塑、木雕石刻、砖刻、晕染、拓片等美术艺术形态。

比如3月这本,唐三藏西天取经见到如来佛,就是敦煌壁画的风格,如来左右两边的长眉罗汉(18罗汉之首)和观音菩萨,经书和师徒四人,完全对称构图。

不光插画本身,连很多画的边框图案也很考究,都采用了青铜纹饰、石刻拓片、敦煌壁画、漆器图案、景泰蓝、砚谱、掐丝珐琅等技法的形态。

而且每一个人物形象,每一幅图都出处,非常考究。比如女娲补天的故事中,女娲的形象不是凭空杜撰的,而是仿的汉代石刻画上的形象(左上角小图),这些细节我都会用来和芊对比观察。

在11月还有郑和下西洋的世界地图,郑和的航线一下就清晰的展现出来了。而且这张地图是参考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绘制的(它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世界地图)

我仔细看了每一篇编辑给妈妈的话,真的每一幅插画都有出处,都来自历史,不是现代人没有根据的想象。

插画还有一点是最赞的,就是插画不是某个人,或某个物品,大部分插画呈现的是这个故事的内容。

插画的里信息量之大,不亚于书中的文字

比如1月3号的《老鼠嫁女儿》,老鼠为了给自己女儿找到最伟大的人做女婿,老鼠找到太阳说,太阳说自己怕云,老鼠找到云时,云说自己怕风...

我在给芊读到到这时,芊突然跟我说,我知道了,风说它怕墙。我说你怎么知道的。她说因为前一页的画里,风后面的就是墙↓

由于这些插画是根据内容创作,所以在讲文字时给芊提供了线索,我就顺着这个线索问她,那你觉得风为什么怕墙,她说因为有墙的地方风进不来。完全就是猜中了剧情

还有刚才咱们提到过大舜制作陶器,插画是制陶的全步骤。同样在《蔡伦造纸》这个故事中,也有造纸的全部步骤。

比如讲都江堰这个故事,插画则是仿古地图,配合文字把都江堰工程来龙去脉都搞的一清二楚。

这幅图中细节暴多,而且还有2个小细节,一个是石马,一个是石人,想知道怎么回事,在故事里找答案吧。

这些插画一共有多名美术编辑绘制的,他们的每一幅插画都是经过大量考据的,真心太佩服了!

每次读完故事,我和芊也要把插画好好研究一番,因为在插画里涨的知识,发现的线索,让我和芊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都可以翻倍。(比如下图是华容道出场的所有人物及曹操的逃跑路线↓)

关于《汉声中国童话》这套书的内容和插画,我觉得每一篇我都有很多要说的。根本说不过来。一会儿在攻略中,我会再选些角度给妞们尽量多看些内容和插画吧,不过对于这套书庞大的信息量来说,我写到吐血也只写了凤毛麟角。

每天带芊读都有新发现,新乐趣,新收获,以后有时间再跟妞们分享。在进攻略之前,老规矩先说下本期的赠品。

这次给妞们要到的赠品也是不能更应景了--汉声的新春福袋大礼包:下月就是春节了,过年肯定要备的年画、对联、红包封、年历全有了,不用在准备年货的时候单买一趟了,又给妞们省了一小笔银子

而且还全都采用的是《汉声中国童话》中的插画元素,挺精美的。

还没完,芊妈还要给妞们来个额外的福利,咱的团品《中国童话周历》,我这儿也拿出本随机送给位购买1-12月全套的妞们赠品的详细内容文末还会给妞们说的

这套《汉声中国童话》是先出的前6本,据我所知是被秒光的。芊妈这次拿到的是第一批12本大全套的,第一批现在库存也剩的很少了,问了下出版社再次加印的话要过完年了。

所以想入这套书的妞就不要再犹豫了。

由于开头这套书的开箱情况给妞们展示完了,这期攻略咱们直接说正文,这期的攻略目录如下:

一、《汉声中国童话》的内容详细介绍

1、选取故事的历史时间线,从盘古和女娲,一直贯穿到近代詹天佑修铁路,每个朝代都有故事入选

2、个故事的编排多和当月的特点相结合。

3、个故事的不同的故事类型分为9大类

二、《汉声中国童话》的插画详细介绍

1、幅插画就是一个中国传统美术博物馆。

2、幅插画中数不清的细节、知识点和线索

一、《汉声中国童话》的内容详细介绍

1、选取故事的历史时间线,从盘古和女娲,一直贯穿到近代詹天佑修铁路,这其中从远古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每个朝代都有故事入选

最早的故事追溯到盘古和女娲。描绘的女娲造型也是仿照汉代石画上的原型创作的,而画框用的是彩虹色,呼应的是女娲炼5色石补天的传说。

到清代的故事有林则徐禁烟和詹天佑修铁路等,在詹天佑修铁路中,故事选取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一个角度。

就是从万里长城到八达岭山下穿过的这段铁路,是整条铁路中最难修的,故事讲的就是詹天佑怎样用的凿直井的方法使开凿时间快了2倍。

而且插画也是呈现的凿直井这个方法,配合文字故事,就彻底理解了凿直井的方法。

2、个故事的编排多和当月的特点相结合。

虽然历史事件线上每个朝代都有涉及,但是故事却是打散的,每个月的故事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编排的,而是结合每个月的特点,编排的故事。

比如农历1月1日的开篇,讲的是《灯猴的故事》就是关于除夕的故事,1月2日就是年兽,讲的是放鞭炮的缘由。

12月的故事多送了一天,最后一天的故事不是大年三十,而是农历1月1日,大年初一。故事叫做《春天的诞生》。

以伏羲掌管的是东方之国,取名为“春天”的故事,讲了中国的四季和五方神明的由来。

整个个会根据不同的节气,不同的月令花,不同的历史事件发生日,不同人物的生日等等,去尽量对应到每个月的特点中。

比如在7月25日这篇选的故事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天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生日

3、个故事,芊妈芊按照不同的故事类型给妞们粗略的分为9类(只是粗略统计啊):

-春节典故:17个-12个月令花:12个-24节气:17个

-各路神仙:56个-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76个-天文地理科学:18个-神话和民间传说:个-成语故事:21个-古典文学名著:11个

这些故事中至少有一半以上都是咱们耳熟能详的,还有很多是咱们熟悉的人或事,但是可能选取的是不同角度的故事,还有一些不太熟悉,但是信息量很大,很好的知识点的补充。

每一篇故事从内容到插画,都保持在一个很高水准的之上。故事太多了,芊妈给妞们从中挑选一些说说哈,剩下拿到手后自己和娃慢慢读哈。

先看春节习俗故事中,涵盖的内容我觉得很全了,有除夕、放鞭炮、12生肖、门神,水饺、元宝、年俗、窗花、元宵节由来、老鼠娶亲、拜年等等

而且插画中,基本涵盖了所有春节的元素,比如1月《聚宝盆》这篇,中国人对财富的象征元素,元宝、钱币、珊瑚、如意、龙、马等等

二十四节气中故事中,有对应立春的《守株待兔》,对应春分《拔苗助长》,对应冬至的《螃蟹背上的牛蹄印》,对应清明的《满山红绿的挂纸》等等,都是很巧妙的编排,有了节气的特点,这些故事的逻辑更加顺畅。

比如《傻子拔秧苗》中(就是咱们熟知的拔苗助长),人们之所以在春分前后播种,就是因为这个时候雨水多,气候稳定。你不顺应节气这种自然规律,就没有好的收成。

还有不少天文地理知识,比如1月的《太阳问答中》,把古书中关于《例子》记载的关于两个孩子一段关于太阳距离的讨论。

这个小故事改编这段辩论特别有意思,但又不失小孩能懂的逻辑。刚巧我带芊学的美国科学课中其中就有一个章节让孩子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所以芊看起来特别有感觉,给她提供更多的思考的角度。

十二月的月令花也都会出现在每个月的故事中,首先在书脊处只有花的图案,具体是什么花,书中并没有明说。

而是在序言的部分给孩子提示。比如2月这本序言说二月是杏月,我就让芊猜书脊上的花是什么花,并问她在二月中能不能找到跟这个花有关的故事。

芊就顺着这个线索,在二月中给我找到了这篇《杏林春暖》

比如8页的序言提示的是桂月,而12月的序言中揭晓了所有的12个月令花。12月的花是水仙花,对应的故事《芬芳洁白的水仙花》

还有各路神仙的故事丨我小时候最爱听的故事之一,就是八仙过海的故事,各显神通了。这个插画还把八仙的形象和她们过海用的"神器”都画出来了。

你知道选择这些内容时,我都快纠结死了,我觉得每篇都有好多东西想说所以我决定不选了,回家带着娃每天读1篇自己慢慢品味吧。

咱们接着说说插画,我本来打算每月选1篇给进行归纳总结的说说,结果第一本1月的我就选了10多个,哪个都舍不得不说。

二、《汉声中国童话》的插画详细介绍

写汉声这套书,是我选择障碍症最严重的一期,所以后面的插画我就采取了闭着眼摸一页,摸到哪页就说哪页反正每幅质量都很高。

如果一句话总结这套书插画的特点的话就是:信息量巨大

1、幅插画就是一个中国美术博物馆。

它涵盖了太多的艺术创作形式,涉及了中国的技法色彩和风格:版画、年画、彩画、壁画、漆画、剪纸、皮影、刺绣、彩塑、木雕石刻、砖刻、晕染、拓片等美术艺术形态。

比如4月《蛇郎君》的插画,光创作形式就结合了三种,京剧、剪纸和局部晕染。

而且对这个故事2个人物,和7个场景都创作了插画,仔细细观察,局部晕染的部分也是故事里想强调的关键细节。

比如2月岳飞大战金兵的插画,用的全幅对开页呈现,整个视角是俯视的角度,而选的场景是岳飞如何靠战术打败金兵最厉害的一支拐子马部队的。(什么是拐子马,听完故事再带娃一看插画就明白了)

比如12月讲唐人杜子春求仙的故事,插画是主角占据中心点,他经历的各种考验则以他为圆心呈放射状构图。这个构图是有寓意的,用的是佛教中轮回图的形式。

2、幅插画中数不清的细节、知识点和线索

插画中的知识点比文字都不少,有时候我和芊读完故事,研究插画的时间比读故事还有长,找到图画中提供的信息和线索,真的是乐趣。

几乎每一幅都有好多可以研究的细节哈,这里我就简单的举几个例子了,要不然真会写到手残

比如在2月黄帝大战蚩尤中,插画描绘的是两军交战的情景,在插画中所有的人物都有名字标注。

我和芊边读故事,边找人物,尤其是找蚩尤时,我用故事去描述蚩尤的样子,让芊从插画里找。

在12月的乞丐办学堂,这个插画中完全是仿照《点石斋画报》中私塾实景,看到这里我就会让芊对比下跟她们教室的不同之处。

比如在7月的一篇《地狱救母》把中国神话对地狱的中的各种酷刑呈现了出来。如果没有插画,这些酷刑都是文字一笔带过。而且汉声美术编辑还做了卡通化处理,这样还不会吓到孩子。

8月中有个出自《山海经》的后羿射日,这个故事咱们知道,但是通过插画你可以观察到一个细节,会发现这些太阳里面都有一个三脚乌鸦,而其实在古代这三脚乌鸦,就跟月亮里的玉兔是一样的。

这套书咱们就说到这里,实在太庞大的内容,我只举了个凤毛麟角,就快写吐血了。

咱们现在说下价格和赠品

今年终于引进了精装版,原台版要+大洋到手,国内能够完全不缩水的还原台版,这个价格真是感人。

这次除了价格合适外,赠品也是又应景又实用哦。

首先是无论购买《汉声中国童话》半年还是一年套装都能获得的汉声新春福袋大礼包,内含:红包5枚、对联1副福字1对、门神1对、年历1张、年画1张

而且还全都采用的是《汉声中国童话》中的插画元素。像是这幅年画,图片用的就是《二月的故事:红嘴绿鹦哥》里的一副,染色剪纸风格的插画作品,画面的寓意也吉利:丰盛酒席上一只生金蛋的鸡

门神的图片就来自《十二月的故事:大桃树下的门神》。故事里把这对门神:神荼、郁垒贴在门上就可以驱走妖魔*怪,保佑家宅平安了。

连对联的图案也是选自《十月的故事·太阳山的宝藏》,传统刺绣手法风格,海浪上还缀有金元宝。

另一份就是前面说过要送给随机位购买1-12月全套的妞们的:《中国童话周历》。单买是69元哦,也会一起开团滴

当时之所以决定加进来给妞们一起团,实在是因为这个咱们的《汉声中国童话》太配了。

每天的一个故事讲完了就可以让娃或替娃把故事名记在当天日期后的空格里,还能添一两个词来描述一下故事的观后感或娃的反应之类。

本子的设计就很特别,不是一页页翻的,而是传统的经折装,拉开是4米的长页。而且还是双面的。

里面集中了整套《汉声中国童话》里的三十多张经典插画,特别吸睛。

我在翻看的时候,芊就凑过来说:这不是灯猴里面的嘛,这个是那个年兽的故事,我发现只要我给她讲过的故事里出现的图,她基本上都能对应。

每张配图对应故事的“给妈妈的话”部分也印上了,而且其中10个故事配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