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赵建斌武乡顶灯疑是银河落九天 [复制链接]

1#

爱故乡发现美书写美传播美

元宵节快乐

蜀葵贺岁文字传情

武乡顶灯疑是银河落九天

赵建斌

元宵夜,武乡顶灯舞起,站在高处望去,让人恍惚中有银河落九天的感觉。

对于这一民俗活的起源比较流行的说法,一说武乡春秋时期曾有一甲氏国,国君命奴隶头顶灯盏以作照明,流传成顶灯表演;又说,武乡顶灯是后赵皇帝石勒所创。石勒年少为奴,后与十余名同伴出逃,途中被官兵围困,石勒与同伴把头剃光,勾画出狰狞的脸谱,顶了一盏油灯,趁着茫茫夜色成功突围。

石勒称帝之后为纪念此事,开始了顶灯表演。不过有人考证认为,这项民俗活动有可能是从久远的一种祭天方式演化而来。

武乡顶灯舞是一种集体舞,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多在晚上表演,舞者头顶顶着一盏装有沙土的碗,土中插一支点燃的蜡烛或放一盏武乡顶灯——小油灯,脸上涂抹油彩,可着便装,持各种道具。表演顶灯的老艺人介绍,以前的顶灯表演是无乐器伴奏的,直到光绪年间,才增加了乐器。

顶灯表演时要在“黄河阵”中穿行,“黄河阵”历来又被叫作“天河”顶灯表演,有可能是在模拟神农时代九天运行的轨迹,这很可能是商朝时的一种祭天仪式。传说甲氏国是武王灭商后,迁商之遗民于武乡一代繁衍生息形成的,很可能甲氏国继承了先祖的祭天方式并逐渐发展为独特的顶灯表演。在武乡曾有古观象台遗存,而且在发掘出的商代甲骨文卜辞中,记载着一名叫“子方”的人曾受周王室指派在武乡一代做过祭祀活动。

武乡县古台村曾建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子方庙,这些模糊的遗存也是对这段历史的一个暗示。石勒借顶灯突围,也可能就是从当地顶灯表演中找到了灵感。后来,武乡顶灯才逐渐发展为一项祈福活动。所谓习俗,必是久远相习而来,绝非三年五载所为可成。天河”、甲氏国、子方庙方国、*方…这些零碎的痕迹似乎都在向人们暗示,武乡顶灯表演中蕴含着中国人最古老的古天文学认知,那头上的点点烛火便是头顶的九天银河。

图片来自网络

牛年吉祥

作者简介:赵建斌,网名剑胆冰心,武乡县岸北村人。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就职于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武乡县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员,武乡皋狼研究文化组成员,业余时间喜欢历史文化挖掘整理和诗歌创作。

“蜀葵贺岁”文集

蜀葵花开新春贺岁李左

欢欢喜喜过大年铁子

红红火火中国年蒋平

年味儿申振北

过大年之拜年磕头程树宏

过大年之蒸黄蒸

李文英

浓浓的年滋味

星星之火

县委来了“拜年人”小紫

那些小动静,都在说着春天魏文龙

你吃过“土豆腐”吗?

赵俊矗

过一年,长一智

魏瑞祥

除夕晚上没饺子

李新民

除夕,女儿送我特殊贺礼

董鸿飞

那白雪皑皑的年

张一鸣

正月拜年变身“修理工”

主编:采禾

小编:君钰

蜀葵花开

让我们一起用文字记录家乡之美

投稿邮箱:mlmlwxy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