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往来千载间丨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精选画作重 [复制链接]

1#

编辑丨艺术野疯狂

部分照片来自徐悲鸿美术馆·重庆

摄影、设计丨张涵

11月7日,“往来千载间——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艺术展开幕式在徐悲鸿美术馆·重庆(石家花园)隆重举行。此次展览展出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的精选画作、文献、信札等共计40多余件套展品。展览分别由七个章节构成:自然之声,知己有恩,艺道双辑,荷合与共,春华秋实,妙造千奇,生生不息,其中第三章艺道双辑中大师们的合作之作,是本次展览的亮点,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三位大师第一次在渝展出。

丨“往来千载间-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艺术展开幕式现场

徐悲鸿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开拓者,是功垂后世、影响深远的艺术巨匠。张大千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中国画家。而齐白石将中国传统书画输入新的生命血液,赋予文人画形式以新的生命力和现代性。徐悲鸿在年认识张大千的。那一年,张大千凭着仿石涛乱真的绝技,在上海画坛崭露头角。年,徐悲鸿结识齐白石,资深“北漂”齐白石买下北平跨车胡同15号院,才一年多。

徐悲鸿对两位知己推介推崇、相助相济可谓不遗余力,不但为他们编辑出版画集,并亲撰序言,而且在年重庆磐溪石家花园创立中国美术学院研究院(并非今日之同名院校)时,所聘正研究员唯有齐、张二人——尽管他们当年并不在渝。遗憾的是,志同道合的三人在生前仅年在天津永安饭店举办过一次三人联展,相关资料早已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不可寻觅。

从徐悲鸿、齐白石合作的《蜀葵蛙图》与《蜀葵虾图》看两幅两对蜀葵作对称状,且高度与构图极为相仿,形态带有西画式的写实,兼工带写,应该是要费些时间的,很可能是徐悲鸿先生为自己的住处——东受禄街“蜀葵花屋”而作的一对条屏在先,白石翁来访徐宅时受邀补笔在后,所以齐白石先生大胆在上端处补蛙和补虾,似有意对蜀葵共寓“好事成双”之意。而后悲鸿先生可能为了打破这对条屏构图的过于对称,在右幅补岸石,所以落款“悲鸿补近岸”。

本次展览《月下寻旧图》同样意义非凡。该作品由齐白石所作,齐白石一生极少画自画像,创作这幅作品为是表达对友人徐悲鸿以及旧事的回忆。年,徐悲鸿担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他认为齐白石的艺术具有独创精神,于是三次亲自前往齐白石家中,只为聘请老先生到艺术学院教书。齐白石后来为感激徐悲鸿“草庐三顾”的识拔之恩,画下一幅《寻旧图》赠与徐悲鸿,并在画上作诗“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藤扶梦访徐熙。”

丨徐骥

本次展览策展人徐骥说到:“从结识至去世,在一生的时间里,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友谊始终长青。白石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坦言其一生最大贵人是徐悲鸿。张大千提倡盛唐画风,是临石涛的专家,年在徐悲鸿帮助下,张大千去法国展出。三人追求的是艺为人民,自然为师。他们既是中国的,也是放眼世界的国际性画家。”跨越时空73年,罕见传世佳作至臻亮相,展示了三位大师的人生哲学和美学高度。

“美术馆不仅仅用展览的形式致敬徐悲鸿先生,美术馆会以继承徐悲鸿先生的艺术理念为核心,同时要肩负具有时代精神和美育理想为担当。展览后会持续开展相关公教活动,以展览中的各位大师作品作为范本,增进社会公众对大师们的深入认识,增大公众对美育的普及,这是徐悲鸿美术馆重要使命。”徐悲鸿美术馆执行馆长宁静说到。

今年6月至9月,徐悲鸿美术馆·重庆主办了“汲登百丈路迢迢——徐悲鸿与民族美育的时代理想”,而此次“往来千载间——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艺术展是在开馆展的基础上的再次升级,展览呈现采用了真迹原作+历史文献资料+多媒体沉浸式等多维度展示方式相结合用最具代表性“笔法”勾勒出名人故居美术馆的特色。

展览名称:往来千载间—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

出品人:杨净

策展人:徐骥

联合策展人:宁静

展览时间:年11月7日-年1月4日

展览地点:重庆市江北区盘溪路70号

徐悲鸿美术馆·重庆

主办单位:中共重庆市江北区委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

徐悲鸿纪念馆

承办单位:重庆市江北区文化旅游委

徐悲鸿美术馆·重庆

时代悲鸿(北京)文化艺术中心

学术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

展览视觉:Gervision格局创界文化

图片来源:?时代悲鸿(北京)文化艺术中心所有

点击图片深度阅读:徐悲鸿美术馆·重庆新展丨往来千载间-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

点击图片深度阅读:徐悲鸿与石家花园丨重庆这座百年隐秘老宅竟是央美国美前身

点击图片深度阅读:揭秘百年老宅里的美术馆丨徐悲鸿美术馆重庆馆的前世今生

自石与大千两位艺术大师同徐悲鸿先生是英逆之交,三人之间还有许多交往故事,网络上随意检索便可知,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佳话美谈。其实许多故事之所以称作史话,不仅仅是因为它本身的传奇性,更重要的是这个小小的涟漪的层面下,其实涌动着难以为人所察觉的历史的暗潮。

如《月下寻旧图》,说的便是悲鸿先生年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任教数月之后辞职南下,临行前白石先生作此画赠别一事。此事的背后其实有着,当时京城画坛的主流仍然是“传统派”,“革新派”孤掌难鸣的历史背景。齐白石的感恩还体现在赠徐悲鸿的一幅山水画上。题款(这次展出的《诗画山水》):“少年为写山水照,自娱岂欲世人称。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倾胆独徐君。”只要是徐悲鸿认定的,他的“胆”量几乎是无边的,这一方面源自其艺术上的自信和判断。

更有意思的是,两件作品分别是悲鸿先生因思念大千先生和为贺白石先生78岁又得一子而作。两张一愁一喜,前后相隔一年,仿佛并无关联。但是看看荷花画上的跋,我们只要稍有历史常识就会知道,“时大千家陷北平,援救不得”指的是年日寇侵华致北平沦陷一事。而对千里驹一画,看悲鸿先生写千里驹致贺白石先生喜得贵子的跋,我们可能会意识不到此事仍然发生在沦陷于日寇铁蹄下的北平。千里驹一画作于年,这一年,白石先生家中虽添口添丁,生计艰难,仍闭门谢客,拒绝为日寇作画。此时的大千先生则在与日伪周旋一年之后,终于用计骗过日本宪兵部,逃出北平赴桂林与悲鸿先生汇合。而悲鸿先生当时之所以旅居桂林,则是因为钦佩主政广西的李宗仁坚决抗日的勇气与方略。

丨徐悲鸿,《奔马(送白石)》,年,宣纸,52cmx78cm(图片来源:?时代悲鸿(北京)文化艺术中心)

悲鸿先生作此画后一个月,因时局不稳,乘舟沿漓江而下奔赴梧州,并准备经香港赴南洋义卖筹赈。近代艺术史上有桩公案就发生在这期间。上世纪90年代引发国际大辩论的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溪岸图》,原是悲鸿先生购于广西地摊上的一张古画,在离桂之前借给求之心切的张大千,这也是有论者认为今日所见之《溪岸图》乃大千先生伪造的原因。而后大千先生无归还之意但又不好明表,于是在4年后主动回赠悲鸿先生所喜爱的金农代表作《风雨归舟图》,则是这桩公案附带的一个鉴藏的著名史话。

这些史话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也许已成故事,但是它们不仅仅只是艺术的故事,其身上充满了历史的痕迹,这痕迹反映了国难家祸,见证了文明的磨难,见证了许多知己的人品与气节。正如徐、齐、张知己有恩的背后,不仅仅只是艺术趣味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还有他们光辉的人格所发出的共鸣。

合作画首先是艺术家之间交谊的信物,也有作为重礼以赠知己或尊者之用。二人合作之画若为两幅,多为作者各留一幅以纪念交谊,而年徐悲鸿同张大千分别与齐白石合作的四件作品,我们推测,也许是齐、张二人分别与悲鸿先生合作之后有意全部留赠悲鸿先生,以答谢近20年来悲鸿先生对二人的推崇有加之情谊。而在上一年,三位莫逆之交恰还在天津举办了他们生前唯一的一次三人联展。

从徐、齐合作的《蜀葵蛙图》与《蜀葵虾图》看,两幅两对蜀葵作对称状,且高度与构图极为相仿,形态带有西画式的写实,兼工带写,应该是要费些时间的,很可能是悲鸿先生为自己的住处一东受禄街“蜀葵花屋”而作的一对条屏在先,白石翁来访徐宅时受邀补笔在后,所以白石先生大胆在上端处补蛙和补虾,似有意对蜀葵共寓“好事成双”之意。而后悲鸿先生可能为了打破这对条屏构图的过于对称,在右幅补岸石,所以落款“悲鸿补近岸。

而齐、张二人的两幅荷虾图,也许是大千先生赴北平访问徐宅时,悲鸿先生有意安排白石先生同往,三人欢聚后即兴而作。大千先生的两个“大千补荷”款说明是有意请长者白石先生先落笔,以求尊敬。而白石先生各在天头地脚画三两只虾,大片留白于大千先生,也有谦让之意,大千先生以大写意补荷,有快意之感,同时又通过构图营造了两种空间关系,一为远近,一为上下,可见出其在即兴之中不忘考虑巧妙的高明。

这种空间关系的巧妙改变与营造的高明运思之力,白石先生也不惶多让,在年创作的一幅《斗鸡图》中便能见出。这年除夕,当时装裱修复书画很出名的刘金涛师傅到悲鸿先生家拜年,望求一张作品。徐悲鸿并未犹豫,准备好笔墨宣纸就开始构思,准备创作双鸡图。画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停电了,于是点起蜡烛在昏暗的光中摸索继续完成,但确实已看不清手中笔墨颜色。画家风趣的题写“刘金涛君糊窗”,认为这种画只能糊窗户用,但刘师傅还是高兴的拿回家。特交代一句,当年悲鸿先生很赏识刘金涛这位裱画工,多次为他举办义展以筹捐款,并邀齐白石、于非闔、王青芳、李苦禅、李可染等名家为金涛作画办义展筹款帮他开店之用。20世纪五十年代中,刘金涛又请90多岁高龄的齐白石老爷子补画了石头与草叶。现在看此作品也可以感觉到颜色并未染完,而且与徐悲鸿画的其他雄鸡作品用色很不一样,这就是在黑暗中创作有关吧。但也是两位大师很有趣味的合作佳品。艺术与人格在这幅画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也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只是一种风格,更重要的是对人与世界的一种立场和态度。

悲鸿先生的这种立场和态度在他与大千先生合作的《杜甫诗意》中也能显现到,此画取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意,二人以古树、柴门的组合,深得老杜诗意的精髓。诗意的栖居本是文人雅客的共同追求。在这幅中国山水中,凸显了超凡脱俗之情,古人与今人的灵*得以交融和碰撞。徐悲鸿用苍劲有力的笔法刻画参天大树,大千则用酒脱的笔法绘出茅舍,在狂风中壮硕的树干来回摇摆,坚挺的竹枝摇曳不定,杜甫草堂更显弱不禁风。悲鸿先生一直认为中国山水画是最难作现实主义的改造的。从落款有“大千道友为我足成”等语看,悲鸿先生欲借山水表达的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很可能这正是他试图改造山水画的一次试验亦未可知。

荷花,因其形态,成为最适于采写意国画发挥其水墨酣畅淋漓的好题材。

徐悲鸿的创作具有浪漫色彩的现实主义风格,多以人物、兽禽或风景为主,却不常绘荷花,偶尔为之。这里展示的徐悲鸿荷花作品却很有亮点,他在题跋上强调“真客串也”,表达画荷非其所长,以示自谦。他笔下的荷很有自己的特色,既有写实造型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