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他输了帝国,却让中华美学领先世界千年雜 [复制链接]

1#

拾遗物语

他开创了前无古人的书体--瘦金体。

他开创了一个绘画流派--工笔画。

他开创了一项科考壮举--艺考。

他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皇家美术学院--翰林书画院。

他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博物馆--御前书画所。

他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官窑--汝窑。

他开创了世界第一园林--艮岳。

这个人,就是宋徽宗赵佶。

赵佶虽是亡国之君,却开创了中华千年美学盛世。

本文已获授权

来源:拾遗(ID:shiyi)

作者:拾遗

壹|幸运端王

公元年2月23日,

宋朝第七个皇帝赵煦驾崩。

早逝的他没有留下子嗣,

所以谁来接班就成了问题。

向太后遂召集章惇等大臣密商。

章惇建议:“我觉得简王不错。”

向太后没说话,白了章惇一眼。

章惇瞬间心知肚明:

“简王非向太后亲生,

向太后担心简王上位后,

自己的权力会遭威胁。”

章惇又建议:“那选申王?”

向太后笑了:“申王可是个瞎子。”

章惇说:“那太后觉得谁合适?”

向太后说:“端王赵佶。”

章惇一听,急了:“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所谓轻佻,就是痴迷琴棋书画。

但这一点恰恰正合向太后心意:

“他痴迷书画,就不会和我争权了。”

见大臣反对,向太后便搬出先帝:

“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不同诸王。”

章惇等大臣知趣地闭上嘴。

18岁的赵佶就这样当上了宋朝第八任皇帝。

▲赵佶像

贰|痴恋丹青

赵佶从小就与其他兄弟不同。

其他兄弟好政治好权谋,

但赵佶却迷恋笔墨丹青。

大书法家王献之幼时学书法,

问其父:“我何时方能有所成?”

王羲之指着院里18口大水缸:

“把这些水都写完就知道了。”

王献之十年写完18缸水,

终于成为晋代大书法家。

赵佶比王献之还勤奋,

王献之一年写1.8缸水,

赵佶一年写2.5缸水。

为了提高书技画技,

赵佶还广交大书家大画家。

书画家王诜,藏有名画《蜀葵图》。

可惜这幅画只有半幅,

所以他每每提起都啧嘴遗憾。

有一天,赵佶找到王诜:

“把你那半幅《蜀葵图》给我吧。”

王诜以为小王爷想收藏此画,

心中虽是不舍,但还是给了。

哪知一周后,赵佶差人送来一画轴。

王诜展开一看,顿时热泪盈眶:

“《蜀葵图》竟然完整了。”

赵佶花三万钱征来了另半幅。

在这样广交大家苦练技法之下,

赵佶登基之前,书画已有大名。

▲赵佶23岁写的瘦金体《千字文》(年拍卖1.4亿元)

叁|开创瘦金体

赵佶当了皇帝之后,

犹如鱼儿得到了水。

宫廷内府所藏之书画名迹,

大大开阔了赵佶的眼界,

他朝夕把玩,日日临摹。

赵佶更是利用职务之便,

没事就召唤书画家入宫,

与他一起纵论书画之技。

大书法家米芾就是他的宫中常客。

有一次,米芾正笔走龙蛇,

突想吐痰,大呼:“皇帝,唾壶。”

宫女见米芾竟敢使唤皇帝,

顿时脸如土色:“这下你完了。”

没想到赵佶不但没有龙颜大怒,

还屁颠屁颠地把唾壶拿了过来。

有一次,赵佶招米芾写屏风。

米芾看中了赵佶的一方砚台,

于是写完屏风后,指着砚台说:

“被臣濡染过,陛下就不能用了。”

赵佶大笑,立把砚台赏了米芾。

米芾怕皇帝反悔,

抱着砚台就跑,弄得满身墨汁。

▲赵佶开创的瘦金体

赵佶尤爱米芾之字,便时常模仿。

大臣提醒:“帝王学臣下之字,不妥。”

赵佶闻之,沉思良久说:

“是啊,我为何不开创一种书体呢。”

经过几年琢磨苦练后,

赵佶把绘画中画兰画竹之技法,

巧妙地融入书法之中,

开创了一种前无古人的书体——瘦金体。

“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

撇如匕首,捺如切刀。”

中国书法历来讲究藏锋内敛,

但是赵佶却偏偏不要,

他要把所有锋芒都显露出来。

就是要挺劲犀利,就是要锋芒毕露。

大书家赵孟頫这样评价:

“所谓瘦金体,天骨遒美,逸趣蔼然。”

赵佶之瘦金体后来影响甚广,

现代著名大书法家启功,

其字就是脱胎于瘦金体。

▲赵佶·棣棠花、笋石诗帖

▲赵佶·牡丹诗帖

▲赵佶题《腊梅山禽图》

▲赵佶·祥龙石图卷题诗

▲赵佶·题李白上阳台帖

▲赵佶·秾芳依翠萼诗帖

肆|开创工笔画

比之书法,赵佶更爱作画。

他提出了“形神并举”的艺术主张。

为了做到“形似”,

他苦练“观察入微”。

一天,某宫廷画师画完月季图后,

对其他画师说:“谁知道图中花开在什么时辰。”

画师们纷纷摇头。

突然,身后一个声音响起:

“画中月季开在春天正午。”

回答者,正是皇帝赵佶。

画师惊问:“陛下怎么知道。”

赵佶回答:“朕早就观察过。”

还有一次,宫中举办绘画比赛。

一画师画了几只孔雀。

赵佶一看此图,便说:“画错了。”

画师说:“哪里错了。”

赵佶说:“孔雀登高,必先举左腿,但你画的右腿。”

画师不服,便去观察。

结果真如赵佶所说,遂服之。

▲赵佶·听琴图

▲赵佶·文会图

▲赵佶摹虢国夫人游春图

为了做到“神似”,

他更是成了实验主义者。

赵佶很喜欢画鸟雀,

尝试很多种笔法后,

依然无法画出鸟雀眼中之神采。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

“能不能在颜料上做文章呢?”

于是,他开始了探索。

尝试无数种颜料之后,

他终于找到了独家秘方:

“用生漆给鸟雀点睛,极有神采。”

中国画自晋朝以来,

一直倡导以“意”胜。

但赵佶再一次突破传统,

提出了“形神兼备”之道。

这个道,就是工笔画技法。

工笔画技法在唐时便初现端倪,

只是大家都视其为旁门左道,

直到宋徽宗发展之创新之,

才建立了一套严整的技法体系,

“重视写生,精细工整。”

自此流传开来,成为中国绘画的重要流派。

▲赵佶·瑞鹤图

▲赵佶·五色鹦鹉图

▲赵佶·竹禽图

▲赵佶·腊梅双禽图

▲赵佶·桃鸠图

▲赵佶·芙蓉锦鸡图

▲赵佶·红蓼白鹅图

▲赵佶·柳鸦芦雁图

▲赵佶·写生珍禽图(年以万元拍卖)

伍|开创"宣和装"

赵佶提倡诗、书、画、印结合。

他将绘画、撰诗、写书、治印四大艺术相结合,

开创了中国画之独特审美。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最牛的文艺青年。

一个是赵佶,一个是乾隆。

两人都爱书画,都好收藏。

好书画好收藏,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印章。

作完书画或收藏了名书画,

用印章往书画上一盖,

就代表“御书”或“朕已阅”。

▲宣和七玺

赵佶的印章不多,

他在书画上留下的印章共有13种,

其中常见的只有7种。

这七种印章被称为“宣和七玺”。

小的如“宣和”“政和”,

只有1厘米宽2厘米长,

最大的“内府图书之印”,

也不过7厘米见方。

▲乾隆印章

乾隆的印章就多了去了,

他简直就是“印章皇帝”,

他一生制作了多枚印章。

这是什么概念?

就说他在位60年期间,

平均12天就要做一个印章,

而与赵佶的印章相比,

乾隆的印章则要霸气得多。

就拿他八个“乾隆御览之宝”来说,

年台湾拍卖的那一方,

边长竟达11.7厘米,比人手掌还宽。

而“古稀天子之宝”是13厘米,

“八徵耄念之宝”是12.8厘米,

往古人字画上一戳,那叫一个“霸气”。

▲宣和装

中国书画最经典的装裱叫“宣和装”,

这种装裱方式就是赵佶发明的。

因徽宗宣和年号(—)而得名。

天头用绫,前后隔水用黄绢,

尾纸用白宋笺,连画心本身共五段。

此外,还按一定格式加盖收藏印章。

宋徽宗盖章极其讲究,

他的宣和七玺,

每一方都必须盖在固定位置。

总是小心翼翼避开字画笔触,

决不任性四处乱盖。

但很多时候,

古人的字都是贴着边缘写的,

那么,麻烦问题就来了,

赵佶的印章盖在哪里呢?

▲杜牧《张好好诗》

▲赵佶题李白《上阳台帖》

赵佶很有办法,

请看上面这幅杜牧的《张好好诗》,

发现没,右边一条纸的颜色是不是不一样?

对,这就是赵佶干的。

碰到这种字贴着边缘写的,

他不怕麻烦,就接上半寸纸条再钤印,

所以,他的双龙印一点没有碰到字。

赵佶的瘦金体天下一绝,

如果心血来潮,

想在书画上题字怎么办?

请看上面李白的《上阳台帖》,

赵佶老老实实在后面接了一段纸,

然后用瘦金体题了字。

既过了瘾,又不伤字帖。

▲韩滉之五牛图

▲王羲之《姨母帖》唐摹本

▲富春山居图子明卷

与赵佶的克制相比,

乾隆实在是太任性了,

他最喜欢乱题乱盖乱画。

《五牛图》是我国十大名画之一,

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中国画。

可乾隆倒好,一拿到手,

就在上面钤盖了八方印,

把一张不大的画幅填得满满当当,

令画之气韵顿时呆滞。

王羲之《姨母帖》的唐摹本,

本是那么流畅通雅,

他13厘米大印一盖,

开头九字立马变得面目模糊。

被乾隆糟蹋最惨的是《富春山居图子明卷》。

乾隆一有兴致,就会在上面题上几句。

以至于这幅画所有空白都被他题满,

连画中的山缝中也是字。

前卷押缝处有一句话:

“以后展玩,亦不复题识矣。”

这是他最后一次所题,

因此实在找不出题字的地方了。

他题跋55处,创下了世界纪录。

好端端的一张画,就此变得“面目可憎”。

齐白石曾经自刻了一方印章,

上面写着:万物过眼即为我有。

如果以这句话作为标准,

会觉得这两人虽然都是皇帝,

但境界其实相去甚远也。

当看到赵佶留在装裱上窄窄的纸时,

你会对他油然而生几分敬意。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真的就差在这半寸之上。

▲赵佶·风雨归牧图

陆|开创国家博物馆

赵佶喜爱书画,

自然就想保护书画。

于是他专门设立了御前书画所,

广收古物和书画,

并交与米芾等人掌管。

他把收集到的书画及器物,

编成了《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

重新装裱维修,保护收藏。

赵佶当皇帝期间,

北宋官方书画收藏达到顶峰,

史书记载:"秘府所藏充初填溢,百倍先朝。"

御前书画所收藏了万千文物精品,

史载:天下珍品,尽入宫中。

比如书法,光颜真卿真迹就有余幅。

名画更是不胜枚举,

连三国曹不兴的《元女授黄帝兵符图》也被收入其中。

钟鼎礼器超过一万件,

且全是商周秦汉之物。

…………

御前书画所就这样成了超级博物馆。

▲御前书画所·王羲之《远官帖》

▲御前书画所·王珣《伯远帖》

年,靖康之变。

金人攻破汴京,

铁蹄所至,烧杀抢掠。

“您喜爱的嫔妃被抢走了。”

赵佶闻之,处变不惊。

“宫中金银被抢走了。”

赵佶闻之,处变不惊。

“书画所的字画被抢走了。”

赵佶闻之,龙躯一颤,

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真是要了我的命了。”

赵佶可以说是建立国家博物馆的第一人,

法国卢浮宫建于年

大英博物馆建于年,

御前书画所都比其建立早,

所以美学家蒋勋评价说:

“宋徽宗是故宫精神上的第一任院长。”

▲御前书画所·《女史箴图》(节选)

▲御前书画所·《牧马图》

柒|开创"艺考"

为了培养书画人才,

赵佶设立了画学,

把绘画纳入科举制度,

开创了中国“艺考”之先河。

他将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

并亲自出题“招揽”学生:

“绘画不仅要形也要意,

构思巧妙,方能不落俗套。”

赵佶曾出过三道“名题”。

第一道:踏花归来马蹄香。

应试者大都画马、画花,

只有一位应试者画了几只蝴蝶飞逐马后。

赵佶点评说:“此画当为第一。”

第二道:竹锁桥边卖酒家。

许多考生都画了酒店,

且以小桥、流水、竹林作为陪衬。

赵佶看着这些画直摇头:

“没有表现出‘锁’字的意境。”

唯有考生李唐独出心裁,

画了一弯清清的流水,

一座小桥横架于水上,

桥畔岸边,一抹青翠竹林中,

斜挑出一幅酒帘,迎风招展。

赵佶露出微笑:“此画当为第一。”

第三道:深山藏古寺。

为了表现“藏”之意境,

考生们都故意只画了寺庙一角。

唯有一位考生没画寺庙,

他画了一条山路没入云端,

山下,一名和尚正在挑水。

赵佶露出微笑:“此画当为第一。”

通过这样的“艺考”,

一大批年轻人得以进入“皇家美术学院”。

▲赵佶·溪山秋色图

捌|开创"皇家美术学院"

招收艺考生之后怎么办?

赵佶成立了翰林书画院,

艺考成绩优异者便可进入书画院进修。

书画院设立画学正、艺学、待诏、祗侯、供奉、画学生等头衔,

学生可根据不同头衔享受不同俸禄。

画院还会不断进行考核,

让成绩优秀者得以晋升。

制度设立如此完备,

真可谓全球第一家美术专业学校。

这所学校培养了很多书画大家。

年9月25日,

故宫外面围满了密密麻麻的人,

这些人排了五个小时的队,

只为看一幅画——中国十大名画之《千里江山图》。

这幅画上,有一段文字记载:

“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

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

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

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

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

上嘉之,因以赐臣京,

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美术生王希孟笔法不够精绝,

于是赵佶亲自传授他笔法,

半年之中,王希孟画技大增,

遂画了这幅《千里江山图》献给赵佶。

翰林书画院就这样培养出了一大批名画家,

除了王希孟,我还说两个。

一个是画《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

一个开启南宋山水画新风的李唐。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玖|开创中国第一个官窑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这句周杰伦的歌词,

说的就是赵佶创办的汝窑。

有天晚上,赵佶做了个梦。

梦见大雨之后,天空如洗,

那片天青色美得让人心醉。

梦醒之后,赵佶遂写下一句诗: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第二天,他就下令:

“天下诸窑,皆要替朕烧制天青色。”

可天下诸窑试验了很久,

始终无法烧出赵佶满意的天青色。

于是赵佶一拍桌子,

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官窑——汝窑,

“我就不信造不出天青色。”

在赵佶亲自上阵督促下,

工匠们终于烧出了天青色之瓷。

“雨过天青云破处。”

“千峰碧波翠色来。”

汝窑之瓷青如天、面如玉、声如磬,

似玉、非玉、而胜玉。

“简到极致,方为大美。”

赵佶将自己的审美追求,

充分地融入汝瓷的烧制中。

而正是因为素雅至简,

汝窑迅速崛起成为五窑之首,

其瓷器被称为“瓷中贵族”,

当时之达官贵人,

无不以拥有一抹天青色为荣。

▲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

▲宋汝窑莲花式温碗

▲宋汝窑粉青圆洗

▲宋汝窑天青园洗

▲宋汝窑粉青纸槌瓶

▲宋汝窑粉青胆瓶

拾|开创中国第一园林

《水浒传》中的杨志,

是怎么丢了官职去卖刀的?

高俅拿过杨志档案一看,骂道:

“丢了花石纲,

不回来说明情况,听从处置,

反倒逃跑了……真是混账!”

因为他弄丢了“花石纲”。

花石纲是用来干嘛的?

赵佶登基之后,

一心想做个好皇帝,

让大宋江山绵延万年。

于是馋臣就向他进言:

“开封府东隅是块风水宝地,

陛下可在那里建一座万岁山,

这样可保我大宋江山绵延万年。”

于是,赵佶萌生了一个大胆想法:

“建造一个超级园林。”

收集天下奇花异草、怪石佳木、珍禽异兽,

再把天下之名胜古迹统统浓缩到这里,

“我要打造大宋的‘世界之窗’。”

史书云:“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

当时运送奇花异石主要靠船,

每十艘船编为一纲,所以称之为“花石纲”。

修建万岁山(艮岳)是赵佶一生最大的黑点,

劳民伤财,死了不少人,

最后还引发了农民起义。

园子整整修了5年,

修成后,那叫一个辉煌气派。

史载:苑内仅珍禽就有数万之多,麋鹿有数千头。

艮岳集中国古典园林之大成,

乃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园林。

可惜年,靖康之变,

金兵攻入汴京,艮岳尽毁。

▲侯拙吾《艮岳记》(局部图)

▲花石纲遗物,现存苏州留园

拾壹|赵佶亡宋?

赵佶是历史上一个很有争议的皇帝。

因为靖康之耻,

他被无数人唾骂为“昏君”

说他怠政、宠奸、好色、恋妓、伤民等等,

因此而弄丢了大宋江山,

觉得赵佶“只适合做艺术家,不能做君王”。

但我比较认同《宋史》作者的看法:

“宋徽宗与历史上其他皇帝对比,

虽算不上明君,但至少是中才以上。

赵佶不能为君,

不过是以成败论英雄的马后炮,

如果没有意外的靖康之变,

这些罪名估计都不复存在了。”

北宋之亡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

制定了抑武重文的国家发展战略,

导致了宋朝“武力”的大滑坡。

二是赵佶采纳了联金抗辽之策,

他万万没想到金兵灭辽之后,

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反咬大宋一口。

但赵佶并没有亡宋,

只不过是丢失了一部分领土

只不过是让宋朝换了一个统治中心而已,

但南宋人民的生活水平依然是世界上最高的。

▲宋版书,世界上最美的书,在收藏界有"一页宋版一两金"之称

拾贰|开创美学盛世

中国文化的顶峰在什么时代?

陈寅恪说:造极于赵宋之世。

中国文化在宋朝达到顶峰,

唐宋八大家,六个在宋代。

中国经济最繁荣的朝代是哪个?

答案:宋朝。

宋朝GDP占全世界的20%多。

这两项成绩虽然牛,

但我觉得最牛的还是第三项:

“宋朝是老百姓最会生活的时代,

他们把人生当成一门艺术来活。”

美学家张世英说:

“人生有四种境界:

欲求境界、求知境界、

道德境界、审美境界。

而审美为最高境界。”

所谓审美境界,就是要审美地生活,

就是要活得美、活得有趣、活得漂亮。

赵佶就是一个以审美境界活着的人,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正因为有他做表率,

宋朝的老百姓学会了享受生活。

正如历史学家评价说:

“纵观中国古代,没有哪个朝代可以和宋代比民乐。”

赵佶于政治,虽没留下什么好功绩,

但他却让老百姓活出了趣味活出了美。

END

本文转载自“拾遗”(ID:shiyi)

一个有趣、有品、有态度的文化生活微刊

长按,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