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中考看初一跟着名师一起从北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刘文斌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498248.html

初一是语文学习的奠基阶段,也是打基础的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以基础夯实为主,通过大量练习和讲解,使学生对初中语文考试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并针对应试本身提出技巧上的指导性建议。从北京中考语文试卷的分布来看,各部分(尤其是)基础题还是有不少涉及了初一知识点和材料的部分。

为此,高思教育初中语文组老师将带着大家一起从中考出发,高思的初一课程内容完美包含了今年北京中考当中的不少考点,通过中考我们一起看看看初一的语文学习。

01

(·北京·第2(2)题)一位同学负贵拟写并讲解前言。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4分)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明代书画家文微明曾在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北京的湖光山色据考证,古都北京既有海淀、南海子等众多水泊湿地,也有无数水井和泉池:既有宽闹繁忙的运河水道,也有难以计数的古桥闸口。你也许会想北京是否有过这般“似江南”的水乡译国之景让我们开启一段时光之旅,寻访京城水脉,感受京华水韵。

(2).为了向参观者讲解“泽国”的意思,这位同学查阅字典,找到“国”字的三个解释:①国家;②国都,京城;③地域。请你帮他解释“泽国”在此处的意思。(2分)

答: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2)泽国:

多水的地域

此处根据前文“水井泉池、运河水道、古桥闸口”可以判断,这里“国”的含义不在于国家(仅指北京地区),也不在于强调“首都”,而是指“多水的地域”。

题干有着巧妙的误导性,题干中给出了字典含义①②③,但最终问题是“泽国的含义”,若不加仔细审题,直接在空中填写③,就会掉进命题人所设的陷阱。

(爱学习对应初一期中期末复习课)

02

(·北京·第3(1)题)(1)同学们就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标题的拟定展开讨论,你认为下列选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源远流长②开源节流

B.①源源不断②开源节流

C.①源远流长②细水长流

D.①源源不断②细水长流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A

“源远流长”意思是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用在此处正对应中从“战国时期”到“元明清”多年的建城史。

“开源节流”意思是指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用在此处正对应中的“建构多重保障体系,努力建设节水社会”。

“源源不断”指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

“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地做某件事,精细安排,长远打算。在此处只对应了材料中的“节约”,略微片面。

(爱学习对应初一期中期末复习课)

03

(·北京·第3(2)题)(2)第三单元引言的四个句子都运用了修辞方法,你认为其中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C

第①句“焕发青春”是拟人句,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了永定河补水后的生态恢复状态。第②句“翩翩起舞”同为拟人句,体现出白鹭带来的生机。第③句“弱柳扶风”指如纤细柔弱的杨柳在风中摇曳一般楚楚动人,令人心生怜惜。与后面“画卷”同属于比喻句,但本句比喻前后矛盾(即前面纤细,后面恢弘),故不恰当。④句“宛如玉带”是比喻句,用在此处能充分突出水流的清亮美丽。

(爱学习对应初一期中期末复习)

04

(·北京·第7题)7.,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1分)

(爱学习对应初一期中期末复习)

05

(·北京·第14题)读书,如果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深入思考,就会更好的理解作品。请结合你阅读过的一部名著的内容,说说对此读书经验的体会。(字左右)

答:

例1:我选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过这本书后,我真正地成为了一名勇敢坚强的男子汉。

在考试失利时,我时常会想起屡败屡战,最终作品得以出版的保尔柯察金,那份坚持值得我去学习;在爬山时,其他人看着陡峭的山壁,望而却步,我却蓦然想到了勇敢面对人生一个个挑战的保尔,那份大无畏的勇敢与坚定的性格值得我们去学习。

例2:随着自己的成长,我从原来的调皮捣蛋的小毛头,成长为了一个能够体谅、关心他人的中学生。当我看到《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不服管束时,我就想到了自己不听话的时候,不禁会心一笑;当我看到孙悟空对唐僧嘘寒问暖,甚至师父赶他走时,他仍然感恩磕头拜别时,我体会到了他的成长与成熟。读名著,有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

联系自己生活,解析某名著中的部分内容即可。

爱学习对应初一名著《骆驼祥子》

06

(·北京·17-19题)

抬头看见花

①早晨上班经过护城河,在花木交易区,看见大棚培育的鲜花散布在土里土气的旧物之间,甚是生动,我便买来几盆。小巧的花盒盆里,盛开着毛茸茸的色小花,这种花在童年时的乡村很多见,它们叶子碧绿、花开红艳,日久不凋。乡下人管这种花叫“长寿梅”“长寿”是说这花好养活、花期长;称它为“梅”,大概是它开在冬天吧。

②我兴冲冲地把几盒长寿梅带到办公室,每个同事的桌角最放一盒,已是寒冬,小城万物萧瑟,这一簇鲜艳的“梅花”,在桌角上火焰一般跳跃。同事们都很高兴,王老师大赞:“以前是抬头看见一堆资料,现在好啊,抬头看见花!”抬头看见花,多么好的意境!当伏案劳作,忙到头眼昏花、精疲力尽时,一抬头,见桌案上一盆小小的长寿梅生机盎然地开着,多么令人欢喜!这长寿梅叶子碧绿浓密,几朵花鲜润地高出叶浪,像一些小手臂在跟你打招呼:数朵参差地插在叶子间,有环佩叮当般的美感。看到此,心情怎能不澄澈、明朗、心悦?肩疼、颈酸、眼累、心乏等等,都被这一小盆花几给疏解了。

③乡下人在过年时,都要贴对联和红帖,那些小红帖就像寻找窝巢的燕子,落脚在农家屋檐下不同的角落。上面都写着相同的四个字:抬头见喜。一抬头,是红艳艳的希望,看见它,就是愉悦,就是欢欣,就是撞进门来的春天。

④我的一位女性好友,每次出门必然化妆并衣着讲究,尤其是在天,她穿着色彩艳丽的大衣,裹着飘逸的丝巾戴着考究的帽子。她笑着说,我要给生活开朵花!其实,她是被花治愈的人,几年前,她生病在家,大家都很担心地。有一天,她走到窗前,突然看见光秃着枝丫的玉兰开花了,那玉兰将一柄花柱探进她的窗框,像画一样美好。那初绽的玉兰花点燃了她,她的内心一点融化,从那天开始,她迅速康复。她还告诉一个细节,当看见玉兰花开的那个上午,她换开窗子,楼下一个女孩正在仰头看花,光对视时,给了她一个真诚甜美的微笑,这笑和花都是治疗她的药引子。所以,她现在也想成为一被花,开在严寒的冬天里,把别人心里的冰融化。

⑤一日,孩子在阳台喊:“快看,‘黑森林’开花了!”“黑森林”是我家旁边的原生态植物园,里面有很多落叶植物,到冬天全都褪去叶子,赤棵着黑乎乎的粗裂枝干,风景单调得很。眼下隆冬天气,“黑森林”怎么会开花?我从阳台看过去,那些黑乎乎的树枝上,还真是闪闪烁烁地“开”着不少“花”有的像桃花般粉红,有的像石榴般般鲜艳,也有迎春花一样金灿灿的,花朵间还有些绿色叶子,看越来春光灿烂,我忍不住好奇,就去看个究竟。远远见一个老人个里拿着花往树枝上绑,见我看她,便笑着解释“攒下的礼品盒包装纸,都那么新,那么鲜艳,不如做成花儿,让它们再开一次”。让我惊异的是,老人竟然是植物国大门口卫生间的看护人,她和老伴一起来我们小城打工,就住在卫生间旁边的小储物间里,卫生间周国都被她栽满了花,娇艳的风仙花和高大的蜀葵、美人蕉开得春光流泻,惹人注日。我曾看到在小储物间里,她和那穿环卫工作服的老伴坐在马扎上喝酒、吃饺子,两个老人都幸福满满的样子。我帮着老人往树枝上绑花儿时想,这些包装纸大约是地老伴捡来的吧,但是用它们做出的花儿却一样的光彩绚丽。

⑥再从阳台上眺望,那一树树花让我无比温暖,那个往树上绑花的老人似乎也成了一朵花,她和那些花儿像一轮月亮,照着我和更多人的梦。

⑦我还曾走进一个孤寡老人的家,他的腿病使他行走艰难,病发时下不了炕,出不屋子,他的屋子狭暗,但窗台上摆满各种各样的木花,他将树枝削掉外皮,削出一层薄片,翻卷开来像层层花瓣。他拿颜料将那些“花儿”染上各种鲜艳的颜色,然后“载在窗台那一块长满孔洞的皱麻石上。坐在木花旁边的他乐呵呵的,不见困顿之情。现在想来,那些生动的色彩是他为自己制造的阳光和火焰,用来温暖、照耀自己。当他被病痛折磨的时候,他从苦闷里抬起头的刹那,看见的是鲜艳的花,是人人期待的春天。

⑧抬头看见花!这非常值得期待。在喧嚣忙碌的生活里,累了、乏了倦了的时候,猛然一抬头,与一树花对视,这是多大的幸福啊!但四时有序,花开有时,那一树花开常常被急骤的风雨打落,被嘈杂的市声淹没。在没有花开的时节,乐观的人们从不等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用纯洁而向美的心灵去创造,让寒冬开花,让枯枝开花,让石头开花……

(取材于张金风的同名文章)

18.文章写了很多“花”。这些“花”既指自然界的鲜花,如长寿梅、玉兰花;也指①,如纸花、木花;还指②,如女性好友,微笑的小女孩、进城务工的夫妇。(3分)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①人们创造出来的花

②有像花一样美丽心灵

的人们

①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该空处的内容应与“自然界的鲜花”相对应。②从“如”后面提到的都是创造假花的人可知此处需要一个表达……的人的短语。

本题实质上仍然是概括题,和去年的记叙文第一题相比,更考查同学们的宏观概括能力,需要总结题干中提到的人或物归纳它们的共同点得出。

01

19.文中动词的运用生动传神,请从三处画线句加点的动词中任选一个,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其妙处。(3分)

答:

“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春天人格化,一个“撞”字极富动感的写出了春天到来时的主动、活力,体现出人们对于春天的喜爱,以及带来春意的花开后人们的欢欣愉悦。

“探”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玉兰花人的动作,“探”字写出了玉兰花仿佛主动地从窗外进入到窗内的形态,更带给病中的人希望和喜悦,体现出花带来了生命的希望。

“栽”字原本应该指真正的植物,这里用来形容老人自制的花,是将假花当成了真花,因为老人是在“无花”的生活中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花,这样写更加能够体现老人对于花,对于生活的热爱,也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积极乐观的心态的赞美。

赏析字词用法题,注意是否使用了修辞等表现手法,并指出该句的含义,在该段中及在文章中想要作者表达的情感。

和去年的赏析题相比,赏析的落脚点更为细致,选择上更为灵活。除了赏析一定要涉及的手法、特点、思想感情外,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的是这三处动词运用的灵活性,而这种灵活性正是作者情感寄托的体现。

爱学习对应初一秋季第一讲记叙文:修辞手法

07

写作

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如果你得到一个神奇的控制器,可以让时间放缓、快进、后退和暂停,你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使用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请你以“此刻,我按下时间控制器”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这篇想象文符合近几年中考作文的出题方向,要多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