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门法院鲁志祥刘芳获天门市委市政府通报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         http://m.39.net/pf/a_5837776.html

天门法院*组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一户一策、精准帮扶,驻蒋场镇扶贫工作队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帮扶干警真心结对、倾情相助,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受到群众和上级部门的一致好评。

3月21日,天门市委市政府印发“天办文〔〕1号”《关于表扬年度勤劳脱贫光荣户等五类脱贫攻坚优秀典型的通报》,天门法院鲁志祥被评为“优秀驻村工作队员”、刘芳被评为“优秀结对帮扶干部”。

快跟随小编走进

鲁志祥、刘芳的扶贫事迹吧

鲁志祥

鲁志祥是天门法院驻蒋场镇李场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工作已是第6个年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不遗余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扎实的工作得到了群众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与肯定,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驻村工作队员”。

天门市委书记庄光明与鲁志祥亲切交谈

坚定理想信念,扎根李场村

肩负着组织的重托,年,鲁志祥来到蒋场镇李场村后,摒弃“过客”思想,快速转变角色,将自己融入李场,把李场群众当作亲人,在李场村这块“责任田”里精耕细作。

李场村是我市建档立卡的贫困村,有12个村民小组,户人。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年“回头看”精准识别出贫困户52户人。年李场村完成“九有”项目如期出列。年52户人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脱贫“摘帽”,至此李场村实现了整村脱贫。

刚进村时,村里产业单一,公共设施落后,部分农户生活贫困,找不到致富渠道,鲁志祥深感使命艰巨、责任重大,下定决心要为李场村的发展、为村民的脱贫致富办实事。

发展高效产业,让群众得到实惠

产业扶贫是脱贫的根本。进村后,鲁志祥开始摸索适合李场村发展的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在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他多次到周边村组考察农村产业情况,发现种植药用半夏、黄蜀葵、菊花等药材收入可靠。回村后,他立即配合村“两委”组织召开村组*员干部和群众大会,进行讨论分析,宣传引导种植药材。他和村干部联系云腾菊业有限公司,建成李场村半夏、黄蜀葵、菊花中药材基地,还把专业技术人员、种植大户请到村里为农户作种植技术指导。

夏天烈日当头,鲁志祥常常和村干部、技术员一起在田间地头为农户进行技术指导。早上出门时就带两个馒头,一大杯白开水,一跑就是一整天。药材收获季节,他一次次往返于村里和药材收购点,商量销售事宜,很多次办完事返回宿舍时,已是深夜,双腿都挪不动了。但鲁志祥心里有股劲,只要能为村里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做点有用的事,受再大的苦、受再多的委屈也值得。

李场村村民宋某系李场村人,妻子患乳腺癌,儿子患精神分裂症,家庭负担沉重。年,宋某家庭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鲁志祥得知情况后,与村“两委”商议,提出扶持宋某种植药材半夏的建议,为他多方筹措资金和提供技术指导。宋某于年底喜获丰收,迈出脱贫致富第一步。年,宋某种植半夏达18亩,纯收入达20万元,并带领全村种植半夏,成为全村奔小康的排头兵。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李场村第一期种植药材面积亩,其中流转土地50亩,农户土地入社亩。年第二期种植药材面积达亩,帮助和带动1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改善人居环境,让群众感受美好生活

李场村原本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卫生环境差,文化娱乐场所缺乏。为了让村民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丰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鲁志祥配合村委会多方争取资金和支持,大力发展李场村公益事业。

在天门市委市政府、天门法院*组、蒋场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李场村新建了*员群众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文体广场。年争取国家扶贫专项资金30.6万元,村投资5万元,建成40kw光伏发电站。年争取专项扶贫资金和交通补贴资金共计.3万元,完成主路拓宽和断头路建设米。年争取专项扶贫资金21万元,星星轮毂帮扶资金5万元,天门法院帮扶资金3万元,对米断头路进行完善修建。

通过鲁志祥和工作队员们的努力,现在的李场村生活环境得到大大改善,主道路硬化畅通,电力设施完善,入户电信光纤光缆应接尽接,安全自来水清洁能源全覆盖,给群众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

贴近贫困群众,“真扶贫,扶真贫”

为了切实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和政府精准扶贫政策的温暖,鲁志祥一直坚持走进贫困户,与群众心贴心,把贫困群众的事办细、办实、办快、办好。

贫困户李某年逾八旬,老伴和两个儿子早逝,两个女儿远嫁外地,仅靠一亩多地维持生计,无劳动能力,收入微薄。看到这位老人,鲁志祥就像看到自己的母亲一样,想为她尽一份“孝心”,改善她的生活。于是,鲁志祥向民政部门申请,为老人争取到每月元最低生活保障金。

贫困户杨某患肝硬化腹水,老伴年老多病,女儿患甲状腺癌,一个孙子和一个孙女分别在读小学和高中。了解到杨某的特殊情况后,鲁志祥联系民政部门,将杨某的低保金从元提高到元,并扶持杨某种植半夏增加收入。年杨某家脱贫。

贫困户万某年老体弱,其妻瘫痪在床,儿子去世多年,儿媳患脑瘤,生活贫困。鲁志祥联系民政部门,将万某全家的低保金从元提高到元。

用心用情坚守,做群众信赖的人

鲁志祥认为,必须用真情投入、为民办实事,才能不负群众和村“两委”的信任。他始终坚持心里装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从进村第一天起,鲁志祥便“以村为家”,坚持每个星期驻村至少五天四夜。但他只要忙起工作来,连续十天半月扎在村里回不了家也是常态。冬天,天气再冷,他也经常穿行于村头巷尾,了解贫困群众的生活情况;夏天,天气再热,他也经常奔波在田间地头,了解农户的生产情况。每个季度,他都会组织贫困户学习国家扶贫政策,为贫困户解答疑问、打消顾虑,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扶贫工作。

鲁志祥偶尔因公事回到法院,同事们见到他常常惊呼:“老鲁,好久没见到你了,怎么晒得像黑包公了!”每当这时,鲁志祥总会笑呵呵地回应:“晒得越黑说明我扶贫工作越用心嘛……”就是这样,鲁志祥永远奔波在田间地头,永远把贫困群众的事放在心上。

刘芳

年,天门法院刘芳法官成为了蒋场镇孙岭村五户贫困户的结对帮扶人,她一直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脚踏实地、尽心尽力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刘芳结对帮扶的五户贫困户中有三户皆因病致贫,家庭成员中有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在帮扶这类特殊贫困家庭时,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与尊重,刘芳除了帮扶解决生活困难之外,还注重搭建精神病患者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外界的温暖。两年多来,刘芳把帮扶对象当做自己的家人,把帮扶对象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时刻把帮扶对象放在心上。在刘芳和扶贫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年6月,这五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在结束孙岭村的结对帮扶工作后,刘芳被安排到蒋场镇张庙村,再次与五户贫困户结对。在一对多的帮扶中,帮扶对象的家庭状况各异,对那些特别贫困,更需要帮助的家庭,刘芳会倾注更多精力,坚持上门走访,多次回访,真正了解贫困群众需求,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张庙村一组贫困户张某家中有三口人,张某身患残疾,其妻因车祸曾先后两次住院治疗,除了在外务工的儿子,夫妻俩都没有劳动能力,也没有收入来源。国家的大病保险和医疗保险解决了张某夫妻俩看病难的问题,但张某儿子尚未成家,家里的经济负担落在儿子一人肩上,夫妻俩希望能帮儿子减轻一点负担。刘芳走访了解到他们的想法后,一直在心里琢磨着,有什么可行的法子能够解决他们的困难。

有几次上门走访,刘芳都看见张某妻子在绣鞋垫,花色十分好看,她想到如果可以联系到卖鞋垫的小商贩定期供货给他们,就能增加一笔收入。刘芳立即四处打听,帮他们联系到了买家。之后,刘芳还帮助张某在服装厂找到一份折叠纸盒的工作。一家人都有了一定的收入来源,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贫困户陈某四年前因肝癌动过手术,往后每年都要住院两次,家中只有读六年级的女儿和他相依为命。陈某享受了医疗救助,但因身体原因,没有劳动能力,只能靠做一些小买卖维持生计。刘芳成为陈某的结对帮扶人后,多次为他送去大米、油等生活物资,尽力解决家庭基本生活问题。

在一次上门走访中,刘芳和陈某女儿促膝谈心,了解她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得知她基本上没有背过新书包,刘芳心里十分不是滋味,便自费为小女孩买了新书包,鼓励她努力学习。工作之余,刘芳经常与陈某电话联系,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关心小女孩的学习情况。每当陪自己的孩子去文具店,她总惦记着陈某的女儿,必备的文具、合适的图书,她总会为陈某的女儿也准备一份。为了减轻陈某的经济压力,刘芳向驻村工作队反映了他的具体情况,大家共同努力为陈某女儿争取教育救助。

为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每次上门走访,刘芳都会用笔记本认真记录下他们的诉求,帮扶对象对她的不辞辛苦和尽心尽力充满了感激之情。

“我们既要帮助贫困群众走出生活上的困境,也要在精神上给予支持和关爱。”刘芳就是这样用细致入微的关怀温暖了她的结对帮扶对象。

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年初突遇新冠肺炎疫情,天门法院驻蒋场镇扶贫工作队就地转为疫情防控工作队,与当地村“两委”并肩战“疫”。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工作队员和结对帮扶干警们,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引导和帮助贫困户春耕备耕、发展生产,向脱贫致富、全面小康目标发起冲刺。

END

特别提示:凡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