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没有变乐观,但是开阔了许多 [复制链接]

1#

缘起

这趟旅程从厦门到昆明,再从大理到丽江。几经辗转,最终停留在雪山脚下一个叫-去你的书吧。想起两年前第一次来到这个古城,下榻在周姐家的客栈。那时还不知晓她有这样一位有意思的朋友,在雪山脚下开书吧、做茶、写书,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

后来跟周姐联系也不多,只是偶尔会问候彼此。这次来丽江特意向她打听一些小众的地方,觉得在那小住几日也蛮好。她跟我提到古哥,一个发着作家梦的小商贩,书店除了卖他自己写的书,大部分书籍都是他的朋友所赠以及十多年以书易茶、以书换宿积累而来。

由于当时和我同行的好友航班取消,所以提前改签从昆明直接回家。途中与古哥短短几日的交流,让我觉得此行有必要去他的书吧坐一坐,说不定能够喝上一壶他今年新做的好茶。于是独自一人前往丽江探访。

彩云之南的夏季不像我老家江西一样酷暑难耐,正如昆明自古被称之为“春城”。这儿的空气、阳光、雨水、自然、月色、夜风、村旁小道以及每一寸土地都是温柔的。列车抵达丽江已近正午,是双层硬卧车。古哥恰好下山到城里去取些东西,我们约好在鹏哥的快递点见面,处理好事情再一同上山回书吧。

在他写的《草稿》一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丽江这些年,旅居他乡,上当受骗,居无定所,几经颠沛,多少辛酸。”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对旅行、生活的想法和需求都是不一样的,会随着年龄阅历、喜好和财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生活是一天天在过,福报需要智慧的积累。

这里有故事,梦想且留下

这个书吧坐落于玉龙雪山脚下的玉湖村。鹏哥送我们上山开着他那辆破旧面包车,车内装满了古哥的一些货物,驾驶舱也只能容纳两人,所以我只能坐在车子的尾部。

村路是用石头铺就的,当地大部分建筑也是用石头盖起来的,就地取材。行驶二十多分钟后车子开始猛烈摇晃,原来是到雪山山脚下的缘故,石头路开始不好走起来。听说村里的班车一趟八十来分钟,我想除去自驾也只有那些爱安静独处的人愿意来这里。

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书吧大门上贴写的对联,“清茶一壶醉日月,破书几卷知春秋。”这幅对联为之前一位义工小伙伴所写。天气好的时候,能够从书吧门口直接眺望雪山。进入院子需经过一扇小铁门,小铁门有些岁数了,该是和院子一同成长的。

书吧的整个格调是我个人蛮喜欢的,大多是木头制成的桌椅凳台。古哥说他和Jack整整工作了两个月才算完工,每一个角落每一本书都恰到好处的陈列在架子上,任凭当地孩子们和来往游客翻阅。晚上灯光倾洒在黑白的画布和书中,周围四下无人。或是小坐在长凳上读一本书、写一篇文字,或是听着旁边凉亭的村民载歌载舞。

六一那天午后,太子来书吧找我,吃完晚饭后沿着去往龙女湖的小道直走,月色清凉,带来冷意。我们本想一口气到达湖边,太子突然说要回去了,不然他爸爸该来找他。路过一棵高大的树,长在高高垒起的石头上,他说这是核桃树。

我是第一次见核桃树的,苹果倒是见的不少,这里的人家院子里几乎都种些苹果。快到家时,太子从兜里拿出一块巧克力送我,说明天再过来来书吧写作业。后来我和太子成为了朋友,他这些天为有了一个新弟弟而狂喜。我也为他而高兴。

“路过一个地方,如果你不喜欢书,是不会进到这个屋子里来的。通过书,让真正喜欢的人进来看看,有缘分的话还会聚在一起。书吧区分了这些人,让人分别开来。我不怎么招呼人的,喜欢看文字闻书香味的人,自然而然就走进来了。”

读书,开始是要有所选择。后来是开卷有益。

书吧对着门口小路的一侧有一块玻璃,蓝天白云从它面前趟过,对于爱拍照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地方。听子一个人从湖南过来,这几天住在我们书吧对面的客栈,昨天离开时想让我送她一段话,手写了木心先生的《杰克逊高地》赠予。

我们可能时常会带着自己的“偏见”看待这个世界,或是某一个人。也想有一天等待自己的“偏见”不断的被印证,好的坏的,对的错的,这都是时光赋予我们的成长。“时间会说话。”而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很多人觉得他们在思考,而实际上他们只是在重新整理自己的“偏见”。

院内种植了一些花草,多肉、格桑、菊花、金盏花、蜀葵、芦荟、花叶蔓长春花、铁角蕨、月季、木茼蒿、大籽蒿、蛇床、大丽花等等。还有一只叫“蛋蛋”的狗,她今年九岁了,一直陪伴在主人身边。院子是个中规中矩的四合院类型,沟渠之间是相联通的。池子里养了些许金鱼,用水取自雪山上的融雪,过滤后方可泡茶饮用,一棵二十多年的苹果树。院子本是古哥用来存储茶叶的仓库,后来为了躲避商业化就跑到山上来了。

撐持十歲煮半壺茶端起放下不我欺也,

磨蹭三更寫兩行字冷暖炎涼去你的吧。

看到这两行字,顿时觉得颇有韵味。古哥解释说:你发现了什么嘛?上联其实是理想,下联是现实。我们往往在理想与现实之中徘徊,有的人止步不前,穷困潦倒;有的人能够路途坦荡,一马平川。这些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本身,你想过什么样子的生活,你就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并为此配备多大的努力。

成熟稠密的六月,开始重生

雨天来了一对情侣,进门后对《圣经》很感兴趣。妻子是欧洲人,汉语说的顺畅,不过问是完全不知道在中国已经生活多年。她翻开那本《圣经》合和本,告诉我她最喜欢的那句话:

“因为智慧护庇人,好像银钱护庇人一样。惟独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这就是知识的益处。”现在的人太看重金钱和声名了,一味地追求物质和欢娱。如果没有了智慧与爱的填补,内心的惶恐和无助是无法得到修复的。

“现实的世界里,有太多无奈,很多时候不得不勉为其难,埋头往前走。而人能得到发自内心的欢喜,总是越来越少的。有那么一丁点的欢喜,就值得尽心卖力。而深入想太多,就容易迷茫。”

古哥总是让我想起《得未曾有》里杭州醉庐的那位厨师。一日三餐喝茶作画,把自己交给自然朴素的生活方式。他俩只是身份不同而已,做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事。

傍晚和朋友们坐在苹果树下,一起吃火锅,看五月天的线上演唱会。日子惬意满足,度过了一个美好而又漫长的夜晚。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季节,春的温柔,夏的热情。最后一日,也显得普通而又特别。

芒种日。仲夏月,风吹麦浪,近晚栀子香。中午和小伙伴们受邀到邻居-石洛克家吃午餐,遇见一只叫“蛋黄”的狗狗。

“五月,你这样吹过

清凉,柔和

再吹过来的

我知道不再是你了”

图片:然若

文字:然若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