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蜀葵》
宋鲁忠贵《蜀葵引蝶图》
清王武《忠孝图》,画上题曰:“古人合写萱葵为忠孝图,漫仿其意,工拙所不计也。”
蜀葵是产自我国西南地区的传统名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现已传播到世界各地。历代文人墨客为了挖掘它的文化内涵,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钟葵
蜀葵是有地域标志的花名
花名中有地域标志的,在百花中颇为少见,而在名花中就更稀罕了,除了蜀葵,恐怕找不出第二种。
蜀葵最早的名称是“菺”和“戎葵”。我国的辞书之祖(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间)《尔雅》云:“菺,戎葵。”为什么称之为“戎葵”?宋人罗愿在《尔雅翼》中解释说:“凡草木从‘戎’者,本皆自远国来。”在中国古代,称西边的民族为“西戎”,“戎葵”之名,是表明这种植物的产地是“西戎”,而“西戎”实际上就是古蜀国的地盘,所以自晋代后,人们干脆称它为“蜀葵”。
但蜀葵的产地似乎不止一处。约成书于东汉末年的《名医别录》,称这种植物为“吴葵”,李时珍还说这一名称在夏代的《夏小正》中已出现。不过,在今传《夏小正》各个版本中,均未见“吴葵”二字。古代的“吴”,即现在的江、浙一带。奇怪的是,“吴葵”这一名称却没有在江、浙一带流传下来。江、浙一带的人对这种植物的称呼,既不是“蜀葵”,也不是“吴葵”。南宋陈景沂的《全芳备祖》引晋代《南方草木记》云:“浙间又一种葵,俗名‘一丈红’。”清代的《广群芳谱》也说:“《草木记》云,浙中人种葵,俗名‘一丈红’,有五色。”
蜀葵有地域色彩的别名还有“胡葵”,《本草纲目》和《广群芳谱》均提到此名。这一名称同样表明它从“胡”中来,只是有些含糊,不如“蜀葵”和“吴葵”明确。
能跻身传统名花行列的花卉,颜值高是必须的。蜀葵虽称不上国色天香,但茎秆挺拔,叶翠花艳,形态优美。《花镜》称其“花生奇态,开如绣锦夺目”;南朝颜延之赞它“渝艳众葩,冠冕群英”;唐人陈标说它“能共牡丹争几许,得人嫌处只缘多”。蜀葵颇具观赏价值,在唐以前已传播到全国各地,至宋代又培育出不少名贵品种,如宋人周师厚的《洛阳花木记》就有载:“洛阳有剪棱蜀葵、九心蜀葵。”到了明代,“蜀葵处处人家有之”(《本草纲目》语)。至清代,蜀葵的品种更多,《广群芳谱》称:“肥地勤灌,可变至五六十种,色有深红、浅红、紫、白、墨紫、深浅桃红、茄子蓝数色。形有千瓣、五心、重台、重叶、单叶、剪绒、锯口、细瓣、圆瓣、重瓣数种。五月繁华,莫过于此,庭中篱下,无所不宜。茎有紫、白二种,白者为胜。”
李白咏叹蜀葵能“卫足”
历代文人墨客为了挖掘蜀葵的文化内涵,也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们从各个角度出发,赋予蜀葵丰富多彩的文化意象。如李白被流放到夜郎期间,曾写过一首《流放夜郎题葵叶》诗,其诗云:“惭君能卫足,叹我远移根。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这首诗引用了“葵能卫足”的典故。此典故源自《左传》:“成公十七年,……秋七月,壬寅,刖鲍牵而逐高无咎。仲尼曰:‘鲍庄子之知(智)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刖”是古代一种砍脚的酷刑,孔子说鲍牵被砍掉双足,其智慧连葵菜都不如。这里的“葵”本指葵菜,唐以后又常泛指一些名字中带“葵”字的观赏植物,因蜀葵叶大而密,也具有使其根免受日晒的特性,故又名“卫足葵”。李白咏蜀葵叶,正是有感于它能“卫足”这一点。
在唐代另一位诗人岑参眼中,蜀葵的花开花谢是提醒人们要珍惜光阴。其《蜀葵花歌》云:“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沽酒钱。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蜀葵的花期一般在6~8月,但单朵的花是朝开暮落,诗人有感于此,便写下了这首歌。
前面提到过,蜀葵在江、浙一带被称为“一丈红”,这是因为蜀葵可高达丈许,其花多为红色,故有此称。有关这个名称,在历史上有一件趣事。据《西墅杂记》记载,明成化年间,一日本使者来到中国,见栏前蜀葵花,不识,问人才明白,遂题诗云:“花如木槿花相似,叶比芙蓉叶一般。五尺栏杆遮不尽,尚留一半与人看。”估计是当时有人告诉他这是“一丈红”,才触发了他的灵感写下这首诗。
古代文人赞赏蜀葵的“忠心”
古代诗人还挖掘出蜀葵最重要的一个文化内涵——忠心。《花镜》称:“蜀葵,阳草也。”蜀葵具有“向阳”的特征,太阳照到哪里,其花叶就朝向哪里。正如明人张瀚的《松窗梦语》所说:“蜀葵花草干高挺,而花舒向日,有赤茎、白茎,有深红、有浅红,紫者深如墨,白者微蜜色,而丹心则一,故恒比于忠赤。”而古代描写蜀葵丹心一片的诗歌也最多,如宋人杨巽斋有《蜀葵》诗云:“红白青黄弄浅深,旌分幢列自成阴。但疑承露矜殊色,谁识倾阳无二心。”明人高启有《白葵花》诗云:“素彩发庭阴,凉滋玉露深。谁怜白衣者,亦有向阳心。”
古代画家则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对蜀葵的赞赏,如清代画家王武曾画过不止一幅《忠孝图》,画面的主角是蜀葵和萱草,蜀葵象征忠,萱草代表孝。在其中一幅《忠孝图》上,王武题曰:“古人合写萱葵为忠孝图,漫仿其意,工拙所不计也。”
普通的花花草草,难入唐宋画家的法眼,他们所描绘的多为名花异卉。蜀葵在《花经》中,虽只在“九品一命”之列,但仍然赢得许多画家的青睐。据《铁围山丛谈》记载,五代南唐杰出画家徐熙曾绘《碧槛蜀葵图》,至宋代被王晋卿收藏。宋代画家中,名家李嵩、毛益、鲁忠贵等人都有蜀葵画留存至今,李嵩的《夏花蓝图》,蜀葵在中间位置,显然被作者视为夏季的主花。毛益的《蜀葵戏猫图》,又名《蜀葵游猫图》,图中有四只猫在蜀葵花下嬉戏,另有两只蝴蝶在翩翩飞舞。此画的寓意,应在猫和蝶的谐音上,猫蝶谐音“耄耋”,寓祝寿之意。
明代以后,蜀葵成为画家们常用的题材,名家如戴进、陈谟、文嘉、恽寿平、蒋廷锡、马荃、李鱓、奚冈等人都画过蜀葵。近现代画家中,沙馥、吴昌硕、齐白石、程瑶笙、陈半丁、陈师曾、徐悲鸿、黄宾虹等也创作了大量蜀葵作品。徐悲鸿尤其喜爱蜀葵,曾命名自己的住所为“蜀葵花屋”,并在院子里种植了各种颜色的蜀葵花,以之作为绘画的素材。在一幅《蜀葵》上,徐悲鸿题曰:“傥使人间只一本,千金买去不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