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闻鸡起舞历代名家笔下的鸡形象文藏 [复制链接]

1#

在我国悠久的民间生肖文化中,鸡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属相。据载,中国人驯化鸡禽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的史前岁月中,这在甘肃天水西山坪大地湾一期文化中早有明证。此外,甲骨文中已有『鸡』字的出现。《太平御览》中也作『黄帝之时,以凤为鸡』。《荆楚岁时记》中载『正月一日,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此习俗后流传于巴蜀民间。『桃花坞』旧年画中亦有『鸡王镇宅』的风尚。

明沈周高冠图局部荣宝斋藏

李鱓加官图局部51cm×cm荣宝斋藏

另外,在我国浩瀚的文学长河里,鸡也是诗人们吟唱的常见题材。《诗经》中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虽是用来起兴,但足以说明鸡作为一种生活中的日常之物而纳入了人们的视野。唐人顾况的《过山农家》有『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的句子。此时的『鸡鸣』恰好烘托出一个极具生活情趣的、其乐融融的农家田园景象。明代的画家唐寅在他的《画鸡》中更是兼工带写地用笔墨语言画出了一只活脱脱、神采飞扬的鸡来:『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任伯年竹鸡图局部46.8cm×cm荣宝斋藏

齐白石群雏33cm×67cm荣宝斋藏

其实,不仅是诗人,自古以来的画家们也从来不吝惜自己的笔墨去描绘鸡的形象。『扬州八怪』中的李鱓,齐白石、徐悲鸿等都是画鸡的高手。他们在写其生意的基础上,又赋予了鸡在画面上的另一种与美攸关的生命与灵魂。

齐白石竹鸡图局部46.8cm×cm荣宝斋藏

齐白石竹鸡图局部46.8cm×cm荣宝斋藏

在中国文化的气质类型中,一直将自然视作至高无上的法则。这自然也包括一切有情的生命现象。之后又赋予它们以人格的属性和伦理的力量。比如,对于这鸡而言,《韩诗外传》中将之称作『德禽』,并认为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看似附会,实则贴切,正如文人画中的『四君子』一样,此正为『格物致知』之一端也。

齐白石、陈半丁紫藤雏鸡图局部40cm×cm荣宝斋藏

徐悲鸿、齐白石芋叶双鸡图局部34.5cm×cm荣宝斋藏

仔细想来,鸡的司晨报晓正是一种一以贯之的恪尽职守。鸡的斗争个性不也是勇猛精进的化身吗?『凤冠霞帔』『遇食呼群』,等等,这些都是讲鸡为『德禽』的最好注脚。

徐悲鸿竹下雄鸡图局部54cm×cm荣宝斋藏

李苦禅育雏图49cm×73cm荣宝斋藏

此外,中国人喜爱鸡更来自于『讨吉』的文化习俗。鸡与『吉』谐音。张挂一张『大鸡图』于壁间,正是取其『大吉图』之意,这也正是『鸡文化』具有广泛民间基础的重要内涵。

马晋双鸡图17.2cm×27cm荣宝斋藏

王雪涛鸡局部33cm×98cm荣宝斋藏

张书旂雄鸡蜀葵图局部38.3cm×.7cm荣宝斋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